医药篇 化学制药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时间:2022-07-18 01:48:58

医药篇 化学制药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截至2007年11月,化学制剂药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60.43亿元,同比增长24.36%,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551.42亿元,同比增长21.8%,二者的增速均超过上年和上季度同期的水平,产销率达到93.43%,略低于上年同期的水平,但是比上季度水平略有提高。

化学制药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截至2007年11月末,中国化学原料药业销售收入1344.89亿元,同比增长24.14%,增长率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提高;化学制剂业销售收入1515.86亿元,同比增长22.88%,比2006年同期增长率有大幅提高。化学原料药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22.09亿元,同比增长26.75%,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355.95亿元,同比增长25.06%。化学制剂药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60.43亿元,同比增长24.36%,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551.42亿元,同比增长21.8%。展望2008年,具有行业定价权的原料药企业,将在宏观经济环境下通过较强的转嫁能力获益。

一、中国化学制药行业总体生产情况

从产值情况来看,截至2007 年11月,化学原料药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22.09亿元,同比增长26.75%,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355.95亿元,同比增长25.06%,二者的增速均超过上年和上季度同期的水平,产销率达到95.35%,比上年同期和上季度水平有所下降。

从产量来看,截至2007年12月底,化学原料药产量达到202.14万吨,累计产量增长速度为15.87%,增速低于2006年同期和上季度末的产量增长速度水平。

从产值情况来看,截至2007年11月,化学制剂药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60.43亿元,同比增长24.36%,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551.42亿元,同比增长21.8%,二者的增速均超过上年和上季度同期的水平,产销率达到93.43%,略低于上年同期的水平,但是比上季度水平略有提高。

二、化学制药行业总体销售情况

从销售收入来看,去年4季度以来,化学制药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与3季度相比变化不大。截至2007年11月末,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344.89亿元,同比增长24.14%,增长率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提高;化学制剂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515.86亿元,同比增长22.88%,比上季度有所下降,比2006年同期增长率有大幅提高。截至2007年11月底,医药制造业的销售收入达到5207.2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4.65%,销售收入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提高。

三、化学制药行业总体进出口情况

(一)总体进出口额

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额达24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占医药保健品类商品进出口总额的63.1%。其中,出口额为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8.2%;进口额为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全年西药类商品对外贸易依旧保持较大顺差,顺差额达56.2亿美元。西药原料药累计进出口金额为195.5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额为13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美国、印度、日本分别是前三大出口市场,浙江医保、东北制药、中化宁波等内资企业分别为原料药出口三强。2007年,我国共从58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西药制剂,欧洲仍是西药制剂最大进口市场,所占比重为69.6%。在我国经营西药制剂进口的376家公司中,三分之一为外资公司,前十大西药制剂进口公司中,便有8家跨国大型医药公司。在生化药类产品中,肝素钠(含衍生物)和硫酸软骨素,由于原料药的紧缺,导致这两类产品的产量减少,价格过高,从而致使整体出口水平明显下滑。

(二)产品进出口情况

去年4季度,抗菌素(制剂除外)的出口量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出口额的增长速度则有一定幅度提高。截至2007年12月,抗菌素(制剂除外)累进进口达到1279吨,同比下降12.6%,进口额达到2.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4%。截至2007年12月,抗菌素制剂累计进口达到2154吨,同比增长6.9%,进口额达到4.16亿元,同比增长28.0%,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均比上季度末有所提高。

四、化学制药行业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一)利润情况

从利润情况来看,截至2007年11月底,化学原料药行业累计利润为95.8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1.37亿元,利润保持增长态势;化学制剂药行业利润进一步扭转下降态势,在上年年底利润出现增长的基础上,截至2007年11月实现利润156.55亿元,同比增长52.04亿元。

(二)亏损情况

从亏损情况来看,化学原料药行业与化学制剂药行业也表现出不同的走势。受行业整体走势恢复的影响,截至2007年11月底,化学原料药行业亏损企业数达到204个,比上季度有所下降。累计亏损额6.16亿元,比2006年同期下降0.21%;化学制剂行业亏损企业数为305个,比上季度末减少18个,和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累计亏损额13.73亿元,比2006年同期下降19.29%,亏损额大幅增长。

(三)税金情况

去年4季度以来,化学制药行业的两个子行业的税金情况增长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截至2007年11月底,化学原料药行业累计税金为50.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4%,增长率比上季度末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化学制剂行业累计税金106.95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5.63%,增长速度比上季度略有下降。

五、化学制药行业政策法规

(一)药监部门整顿药品市场秩序

自前年7月国务院部署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全力推进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收回药品GMP 证书157张,责令370多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停产整顿,依法吊销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27张。在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国家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派出各类检查组1.2万个,共计4.1万多人次,深入基层和监管一线进行检查、巡查和督查。在注册环节,基本完成现场核查和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工作,监督企业撤回注册申请7999个,注销、撤销药品批准文号、医疗器械注册证1604个。吊销经营许可证1210张,取缔无证经营5719家,取缔挂靠经营726 家。与工商等部门一起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170多个,责令下架品种359个。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2万多件,捣毁制假窝点1100多个,移交司法机关450多件。

(二)维生素C青霉素原料药被发改委列入限制发展项目

因高能耗、高污染及低附加值,维生素C 和青霉素原料药被列入限制发展项目。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两类原料药的环保违规事件层出不穷,原料药工业被划入12个重点环保治理行业之一。行业本身也存在自我限制的必要,目前这两个产品的供需都处于过剩的局面。产能轮空的现象很严重,像青霉素工业盐,全球需求量每年大概在5万吨,而中国企业的产能已经接近10 万吨。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下,近年来,这两个子行业频繁发生价格战、国外反倾销诉讼。这两大产品的低谷时期价格与生产成本都相去无几,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生产成本、环保成本上升等因素,已沦为低附加值行业。

国家发改委在此次《目录》中将这两大类原料药划入限制范围的同时,在发改委和商务部于去年12月1日执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也将维生素、青霉素、扑热息痛等大宗原料药划入限制外商投资行列。外资在这些基础原料药上的合作,等于将高能耗、高污染转移至中国,产品却出口至其他国家,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利。与外资的合作,应更多着眼于开发高端产品和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如绿色酶法对发酵法的替代,这些都属于鼓励项目。

(三)医药业环保新政有利龙头企业

回顾2007年医药业:行业整体景气度回暖,利润增长大大高于收入增长幅度,赢利能力明显回升;产品价格提高,原料药毛利率上升最大;但由于粮食化工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去年9~11月份的利润率已经有所回落。2008年《制药企业污染排放标准》,对中小企业产生较大的压力,污染设备的投入将占到固定资产投入的10%以上,环保运行成本将增加管理费用10%以上。预计有20%~30%的小产能将逐渐退出市场,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维生素类大宗原料普遍上涨50%以上。2007年VB2涨幅最大,最高达到216%,VB5和青霉素涨幅达100%以上,VC的涨幅相对最小,也有55%。在所有的维生素商品中,VC是很特殊的产品,其在医药、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要大于在饲料中的应用。主要的原因是,除了灵长类动物(即人、猴子等)在进化过程中合成VC 基因丢失不能合成VC外,其他所有的动物全部能在体内合成VC,而且完全能够供应充足,故在饲料中,VC的比例比较低。因此,2007年国内饲料行业的加速增长并没有给VC 带来过多的需求。VE在去年前10个月的涨幅只有9%。VE 涨价从7月份开始,国内涨价比较明显。

涨价商品中饲料级的产品比例达70%~80%,而前两三年此类产品持续处于微利和低利润状态。另外,本次涨价,其特点是国内价格涨幅高于外销价格。对于涨价的缘起,是因为产能减少引起需求相对旺盛。首先,2007国家环保政策从严,客观上导致部分产能限制,同时此类行业前两三年的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国内外部分产能收缩规模。第二,需求旺盛:维生素产品的下游,20%~30%为医药,70%~80%为饲料和食品;医药的需求增长比较平稳,而饲料和食品的需求波动性比较大;去年前11个月我国饲料行业收入增长38%,增长速度为2006年全年15%的2倍。

(四)化学原料药是2008年药品监管重点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将治理化工企业生产化学原料药和药品企业使用化工企业生产的化学原料药直接生产药品,列为今年药品监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从1月30日召开的2008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为了确保最终制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品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化学原料药的监管,重点治理化工企业生产原料药和药品生产企业使用化工企业生产的原料药直接生产药品的问题。

作为生产药品制剂产品的原料――化学原料药,按照《药品法》的规定,生产企业必须依法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和药品GMP证书。但是,药品监管部门在监管中发现,一些没有获得“三证”的化学原料药,被直接用于生产药品制剂。化工企业生产的原料药被违规用于生产药品制剂,是导致假劣药品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为了加强对原料药的监管,监管部门将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针对化工企业生产唯一用途为药品原料,或生产供药品生产企业直接使用的化学原料药的,药品监管部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化工企业生产化学原料药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这类企业的数量、生产的品种、年产量以及销售与出口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制定对该类化学原料药的监管措施,对符合药品管理要求的纳入药品监管,对不符合药品管理要求的,予以取缔。另一方面,对药品制剂生产企业,禁止使用没有“三证”的化工企业生产的化学原料药直接生产药品制剂。监管部门在药品生产企业GMP的监督检查中,将购进化学原料药是否符合规定作为全年检查的重点工作之一。

六、化学制药行业发展趋势

(一)医改将导致品牌普药前景广阔

国内药品市场化学药品的销售额约是中成药的3~4倍,同时医院又占据整个药品市场销售额的70%~80%。因此,我们侧重于医院药品市场销售的分析。医院和基层卫生院将受益于就诊人数的增加,尤其是住院人次的增加。基层卫生院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根据一些县市2007年上半年的总结资料,变化是明显的。综合考虑医院和卫生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的变化以及药品费用的变化等参数,我们预测2006年~2011年药品市场销售增长幅度介于13%~20%,2011年~2016年由于药品消费能力的显著提升,年均增长速度将接近19%。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品种众多,但其产品的市场份额在零售渠道要远高于医院市场,而医院市场占据全部药品销售额的80%以上,除了外资的专利药市场份额相对集中外,大多数仿制药的市场份额并不高。

我们认为,价位适中的中低端药品市场将向品牌内资企业集中,医院市场整体促销费用的下降、学术推广取代带金销售等整顿措施,有利于国内品牌企业市场份额的迅速提升。目前处方药销售渠道主要为三种营销模式:高毛利、高营销、高研发、高回报的专利药物销售模式,药品处于专利保护期是其主要特征,其高端市场为外资企业占据;高毛利、超高营销、低研发、中等回报的非专利药带金销售模式,特点是带金销售味较浓,产品主攻医院,国内药企占据医院市场的主导地位;中等毛利、低营销、中等研发、中等回报的非专利药自然销售模式,医院和零售渠道并重,国企背景的药物品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认为,非专利药自然销售模式市场份额将稳步扩大,对国内有品牌的药企较为有利,华北制药、同仁堂、三精制药等药企都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品牌药企2006年~2016年药品市场销售增长应在19%以上,个别年份还将出现超常增长。

(二)原料药产业结构或将调整

监测数据显示,去年进入3季度,医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行业利润增长明显,为2007年全年医药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定下基调。2007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0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8%。同时,专家分析,环保压力或将带来原料药产业的结构调整。

目前,多数企业的现有排污装置难以达标,会直接抬高青霉素等原料生产企业的生存门槛,可能会造成青霉素企业的新一轮洗牌。因环保成本增长已经导致了部分生产企业停产或竞争参与者出局,青霉素系列原料供求紧张的局面将进一步激化,价格整体上扬。原料药涨价的问题已经给下游制剂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此外,国家为了控制外贸顺差过大,将很可能继续调低原料药的出口退税率,此外,人民币升值也将压缩医药出口的利润空间。

SFDA南方所对2007年全年医药经济形势比较乐观。其分析指出,2008年中国的整体经济形势继续向好,宏观调控政策不会使经济骤然降温,十七大报告表明了政府今后对医疗和医药体系的投入将会加大,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大的政策环境还是有利于快速发展的,前一阶段出台的严格的政策法规虽然令企业经历了调整期,但产业在调整过程中提高集中度,销售收入与利润水平同步增长。2008年中国医药经济将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预计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0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8%。

(三)2008年医药原料药行业龙头机会仍存

2008年,影响原料药行业的几个要素是: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仍将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长速度;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具有高集中度行业特质的原料药价格重估;行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维持。展望2008年,具有行业定价权的原料药企业,将在宏观经济环境下通过较强的转嫁能力获益。

上一篇:运输篇 物流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下一篇:医药篇 医疗器械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