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困难促学生成才

时间:2022-07-18 01:35:10

重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困难促学生成才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以识记和理解为主,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抽象的思维、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对物理学的探究和学习上升到“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层面。因此,高中物理教学面临重重困难。教师要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角度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并提出了应对对策。

关键词:物理教学;困难分析;应对策略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物理得分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得分偏低,甚至远远低于化学和生物;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依然反映学不懂的拦路虎是物理……这样,“物理难”成了时下许多高中学生棘手的通病。如何有效克服这一“老大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认清“病因”,才能“对症治疗”。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分析存在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加强物理图像情景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自己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并获得知识,检验所学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以逐步消除“物理难”的负面影响,重新点燃学生学习物理的曙光,促学生成才。

一、学生存在的困难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

诀”,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受传统评价“物理难”的影响,提早打算学文科,因而一踏入高中的门槛就放弃了物理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初中基础差,基本知识和基础训练不过关,升入高中后面临难度更大、深度更深、范围更广,专业性更强,理论、规律更加抽象化……使原本消极应战的学困生只能被动应付。

(2)基本概念含混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基础谈不上能力,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重视基础知识,没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感悟,没有把握好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位移与距离,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势能与动能、动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含糊不清等。

(3)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影响物理学习的制约因素。物理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单单物理公式高中物理课本中就有二百个左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我们仅靠机械记忆显然是不行的,应该以意义记忆为主,而理解物理知识是记忆的关键。

(4)学生缺乏正确的实物模型。教学多以平铺直叙的说教或抽象的讲授为主,缺乏形象化的物理模型,这样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例如对于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而对于小孩荡秋千问题却一筹莫展;对于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学生胸有成竹,而对于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显得束手无策。在反映实际问题的诸多现象中,学生思维容易受到问题的干扰,很难抓住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了认识上的思维障碍。如果能运用正确的物理模型,问题将会化难为易。

(5)学生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训练。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人的遗忘从刚刚接触就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就需要学生学完每个知识点后及时通过练习并加以有效巩固,以减少遗忘。同时,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是套用公式的数学演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

二、解决困难的应对策略

(1)通过情感渗透、鼓励表扬等手段给予学生自信。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活动。学生喜欢上科任老师,也就会喜欢上这门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一分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分帮助,少一些疏远;多一分关爱,少一些冷落。要走近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学生的疾苦,而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因小事小非而斤斤计较或怒火冲天。对于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教师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鼓励他们,缩短“师道尊严”的距离;对于学生取得的丁点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对基础差的同学,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可赞扬他们的某些思维独特;对基础好的同学,及时给予更高的评价,可表扬他们的思路清晰、分析综合能力强,让不同层次的他们都有成功感和成就感。

(2)指导学生灵活选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虽然学有法而无定法,但是总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可提供形象记忆法、抽象思维法、列表法、公式套用法、易混知识“对比学习法”等让学生揣摩。如对比学习法可把不同部分的学习内容相比较,防止相似概念混淆,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时,我们可对速度、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物理意义、定义式、决定因素、方向、大小。

(3)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演示实验、小组实验,可摆脱单纯的传统说教,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如对“弹力”一节的教学,其难点内容是对物体发生形变的认识,可取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进行。实验1:用圆珠笔压放在平面上的海绵,演示笔杆与海绵的接触,观察平面的形变程度。实验2:用手弯直尺,感受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可感受到发生形变的手指,直尺对于它所接触的手有力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物体所发生的一切,一则可加深理解,二则可增强记忆,三则可提高兴趣。

(4)做好科学有效的巩固训练。高考虽然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但无论如何都是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载体进行拓展和衍生。以课本知识为核心有时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科学有效的角度上精选试题、研究试题、分析试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解答传统的基本题,建构正确的解题程序:画草图――想情境――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求结果。教师选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可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习惯,使他们考上理想的学校,促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陈浩.论如何突破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J].数理化学习,

2013(8).

[2]李世堂.如何处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J].新课程,2012(4).

(甘肃省通渭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农村养鸡十大问题 下一篇:花甲创业时未晚 勇于探索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