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现状调查

时间:2022-07-18 01:29:15

阜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现状调查

【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体制建立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主要局限于城市,广大农村的医疗改革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了阜新市医疗改革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望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研

一、调研的目的及方式

为了解我国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实状况,我们对该市调研历时近半个月,形成了该调查报告。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相关数据,了解阜新市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及该市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次调研采取多种调研形式:

(1)标准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由于是事先设计完成,因此标准化程度很高。避免了主观和人为因素对信息收集过程的影响。本次调查活动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3份。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2)现场访谈法。访谈是一种互动性和目的指向性都很强的信息收集方法,通过访谈者对员工进行引导性的指导和交流,获取对调查项目有帮助的各项信息。

(3)资料查阅法。对阜新市关于医疗方面的资料进行查阅和收集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和收集,可以看出该市的战略思想和发展规划。

二、阜新市医疗建设发展状况

头几年,农民有句口头禅:“辛辛苦苦十几年,一病回到改革前”。说的是,农民因缺乏医疗保障,时常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一人得病往往撂倒一家。

如今,“交上10元钱,看病管一年”。像城里人一样,拿着“参合本”足不出乡,到家门口的卫生所取药、看病,住院可以报销,这些以前农民最朴素的憧憬,在我市已经变成现实。农民所享受到的医疗保险正在与城里人缩小距离,农民逐步摆脱“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的困境。

2005年,彰武县作为阜新市试点县,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6年,阜蒙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当年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10万人,参合率达到75%,统筹合作医疗基金3000多万元。2007年,又有彰武县,阜蒙县年底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80%。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覆盖全市农村居民。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

阜新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共济制度,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农民个人每年只需缴费10元,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财政为每名参合农民补助资金40元。2007年,阜新市每名农民平均筹资额为50元。

过去,农民患了一般的常见病、慢性病很少治疗,现在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保障,农民看病就医通过政府补助一部分,医疗机构免收一部分,优惠政策减收一部分,便民措施节省一部分,看病就医负担大大减轻,农民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该吃药的吃药,该住院的住院,小病不用再“拖”,大病不用再“扛”。“过去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现在每天只花3分钱,合作医疗保一年”。这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热烈反响。

按照辽宁省制定的标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可获得的补助为:农民在镇区医院住院,起付线为100元,医疗费在100~1000元的,可获30%的补助,医疗费在1000~3000元的可获35%的补助,医疗费在3000元以上的,可获40%的补助;农民在市级医院住院,起付线为300元,医疗费在300~1000元的,可获25%的补助,医疗费在1000~5000元的,可获30%的补助,医疗费在5000元以上的,可获35%的补助。按照规定,年最高封顶线为1万元。据了解,目前各县(市)区执行的医疗补助标准,视各地的具体情况在省定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有所调整。

“根据外地经验来看,人均医疗筹资额70元是一道门槛。提高筹资标准,将大大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付能力和报销比例,使更多的农民获得更大的实惠。”一些人士认为,农村合作医疗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治病的问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和参加由国家补贴性的合作医疗相结合,才是保障农民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的办法。

三、阜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

试点至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阜新市推广了近五年,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农民还有哪些愿望和要求?如何才能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通过与当地卫生局等部门开展座谈,走访乡镇卫生站,并深入到农户中进行调查,以问卷方式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体会当前农民的生存状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大部分农户的认可,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基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据调研,在阜新市,农民对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农民对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服务的不满意度明显增加。在实际调查中,我们也确实发现阜新卫生室或服务站,医疗设备齐全,环境干净卫生,病床、电视、空调一应俱全,医疗人员服务周到热情,农民的小病完全可以在临近的卫生室解决,农民对卫生室的满意率极高。而在乡镇地区情况则大不相同,由于财政紧张等原因,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见效慢、不创收的医疗保健设施建设上,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条件普遍较差。黑洞洞的房子只有一张桌子和几种常见的药物,旁边还有平板车、摩托车等杂物,环境卫生情况不容乐观。除了一些老人和家庭贫困家庭,大部分村民生病都首选乡镇医院,而不会到村卫生室就诊。

(二)农民对合作医疗满意度差别明显

新型合作医疗作为农民自愿参加的互助制度,得到广大农民支持和信任是其存在发展的关键。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意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就参加新农合而言,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都无城镇医保,故只有合作医疗现实,但却要在户籍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在居住地交,很不方便。就报销而言,参保者大部分人的费用都是门诊费用,在居住地不能报销,拿回户籍地还是得不到报销,即便是住院费用,回到户籍地报销也要看金额多大,如果不太大的话,来回成本太高不值得。在“对现行的合作医疗是否满意”的调查中,阜新市城市和农村产生很大差异,“比较满意”一项在阜新市比例为78%,而在彰武县仅有43%,且县城农民对看病难的抱怨明显多于市区居民。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低

以阜新市为例,自从07年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省里80%的标准,共筹资5500万元,人均1200余元。而5年来只有约4.5万农民享受到参加合作医疗带来的报销等实惠,受益率仅有2.9%。此外,大病报销比例偏低,解决农民看病困难十分有限。近几年来一直被列为农村死亡原因之首的恶性肿瘤,前期治疗费用就高达10万元之多,后期治疗一年至少30余万元。如此之大的医疗费用支出,两万元的封顶报销对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农民来说作用有限,再加上现在乡镇医院医疗设施不完善,农民真正有了重病多会到医疗服务比较完善的大城市医院治疗。几乎各地的合作医疗报销制度都规定,在非指定医院就医不予报销或调低报销比例,农民自付比例加重。

上一篇:浅谈空管工作中单人与团队的应用 下一篇:冬期施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