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百杰的魅力人生

时间:2022-07-18 12:02:17

李承祥老师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及哈尔滨报业大厦呈祥太极拳健身中心的理事长。李老师从事武术工作五十余载,儿时的愿望支撑他成就了一生的武术事业。

李承祥老师在童年的时候,特别喜欢听大人们讲《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故事,羡慕书中那些精忠报国、除暴安良、忠贞义气的英雄好汉,于是立志习武,以求将来报效祖国。年少的李承祥就这样迈进了武术的大门。历经无数磨练和考验,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成为武术界的佼佼者。

1954年,李老师在哈尔滨市第3武馆学习少林太祖拳(李老师现为少林太祖拳第6代传人)。习武是十分辛苦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决心是学不成的。少林的功夫练起来,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种坚忍意志的磨练可想而知。尽管练得腰酸背痛,他也丝毫没有动摇过习武的决心和信心,反而越练兴趣越浓。无论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以及各门传统的拳路,他都十分认真地学,边学边琢磨拳理拳法,为以后的武术体育研究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1958年李老师参加市里比赛获第1名,省里比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全国比赛获三等奖,并抽调到省武术集训队训练。1959年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青少年武术比赛获一等奖。1960年黑龙江省成立专业武术队,李老师出任队长。

李老师对武术事业的热情和执著也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和磨砺。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武术队解散了。作为一个年轻人,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好时候,当时的思想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这种压力却变成了动力,使李老师在哈尔滨市道里文教科办起了武术学校,并结识了吴式第3代传人王历生老师,于是师从王历生学习吴式传统拳路,成为吴式太极拳第4代传人。

期间,许多年轻人废弃了学业,而李承祥老师却坚持习练长拳、太极拳,还向全国拳击界名人叶来鸿、李东渊、朴周元学习拳击。1969年,借调23号特务连教授散打、搏击。1973年抽调国家体委“中国武术集训队访美办公室”工作8个月,国家体委留李老师在北京工作,而李老师却放弃了这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回到哈尔滨继续做他的教练。1974年,国家恢复正式比赛,李老师代表黑龙江队参加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荣获太极拳冠军。1975年第3届全运会,省里临时组建了武术集训队,这次参赛的有23个专业队和五六个业余队。李老师带领的临时组建武术集训队以总分第13的名次压倒了11个专业队。优秀的成绩引起了国家体委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并把1976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定在哈尔滨市召开。在后期,武术工作掀起了高潮。尤其是在冰城,参加习武的人很多,当时有人把哈尔滨称之为武术之乡,这与李老师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奋力拼搏是分不开的。李老师说,习武的目的是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强壮了身体,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也能从中领悟到文明、高雅、健康、长寿的真正含义。

李承祥老师在各个艰难转折的历史时期,一直坚持自己习练、辅导拳友,为黑龙江省及哈尔滨的武术工作多次夺得了荣誉,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练员。李老师任教于国内外各地,所教的学员在国际性、全国性的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荣获奖牌。曾辅导过陈思坦、高嘉敏、范雪萍、邱慧芳等世界冠军。在多次出国讲学的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由于工作成绩显著,1989年国家体委调中央武术学院参与审定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同年,李老师被国家体委聘为四式太极拳学习班教练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培训中心教练员(教练证为001号)。1996年国家体委调中央武术学院参与审定武式太极拳参赛套路。由于卓越的工作成绩,李承祥老师多次被评为“中国体育开拓者”、“全国优秀裁判员”。1995年,获首届“中国武林百杰”称号。

在2002年焦作举行的第2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上,黑龙江武术体育代表队获得集体项目第1名。面对这些荣誉和成绩,李老师却看得很淡,他说,通过武术的习练,能架起健康与养生的桥梁,正如武禹襄说过的:“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松。”习武之道,先修心,后修体。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静养。

最后,李老师用达摩祖师的一段话,作为我们采访的结束语:

欲为参禅何为禅,

欲为天机哪有机。

机属空虚禅属静,

静空空静是禅机。

太极拳以它含蓄、优雅、独特的东方魅力和不急不躁的宁静神韵,扎根于古老的中国大地,传播于世界。相信并祝愿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东方“芭蕾”的优美舞姿会使作为国粹的武术为全人类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心临美境 快乐自来 下一篇:骨质增生和痛风的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