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正逃离“IT苦海”

时间:2022-07-18 04:36:25

(记者李云杰)陈永正以4年的任期,打破了一度盛传的“微软中国总裁两年一换”的宿命论,成为微软中国史上任期最长的总裁。让业界颇感意外的是,陈永正在微软的职业生涯正处于高峰时,却选择了离开。

加盟微软整4年后,陈永正选择全身而退。9月19日,微软宣布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卸任,同日,NBA宣布陈永正即将出任NBA大中华区CEO。

陈永正本人则声称,离开并不突然,早在一年前,他就已对未来人生做了规划。而加盟到NBA,则会将兴趣与职业结合得更好,“新的工作应该不用那么忙碌”。

无法逃避的压力

脸上总是挂着“招牌式”微笑的陈永正,在外人看来,显得轻松、从容。陈在任期间,被认为是“微软中国最好的时期”。

首先,微软中国在陈永正的带领下,在政府公关和合作伙伴战略等“软”指标建设上,所获得的成绩是突出的。陈永正上任后,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重塑微软的社会关系: 放弃以前的打击盗版的“强硬”手法; 频频施展政府“公关”; 积极寻找行业联盟伙伴,微软大手笔地向中国软件企业投入“真金白银”,逐步得到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门的认同。同时,他不断地向总部“公关”,让总部意识到,只有为中国改变,才能赢得中国市场。在他的“游说”下,微软在视窗产品价格上放弃全球统一的标准而专门为中国做出改变。

从外界来看,几年前有关指责微软垄断、霸道等负面的声音是越来越少了。曾经给人“垄断”、“傲慢自大”形象的微软变“软”了。可以说,在推动从“微软中国”到“中国微软”的转变上,陈永正功不可没。

陈永正主导的微软中国在企业形象和合作伙伴策略上的改变,也为微软中国实施和推广向平台转型战略、拓展企业软件市场打下了“群众基础”。目前,微软通过合纵连横,与浪潮、创智、中软、神码等多家本土行业软件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微软中国“软”指标方面的改善,财务“硬”指标也获得了大幅提升。据微软内部人士透露,在刚刚过去的最新的财年,微软中国的增长,是微软全球子公司中最快的。

“我们共同完成了很多人认为无法完成的工作。在短短的几年里,我们确定了推进微软中华区业务发展的清晰而稳固的战略框架。过去的3年里,在中国大陆,我们将销售业绩提高了两倍。”陈永正在给员工的离职信中说。

然而,作为全球最瞩目的软件巨头的大中华区的负责人,陈永正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业绩的提升,也意味着随之而来的是总部对中国团队更高的期望。

陈永正还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和其他跨国企业相比,微软中国一直难以用业绩(绝对值)说话。陈永正也曾承认,在中国市场,微软仍处在“投入大于产出”阶段。尽管陈在任期间“软”指标大为改善,但由此带来的业绩“硬”指标的提升是有限的。由于中国软件市场环境等原因,业绩绝对值难以短期内迅速变大,这是陈永正时刻面对的压力之一。

陈永正另一个无法逃避的压力是来自微软公司的转型、总部高层人事和业务等调整,带给他个人和团队的不确定性。 从全球来看,微软在经过数十年的辉煌后,开始逐渐趋向平庸,甚至遭遇了增长乏力的挑战。近两年来,微软的触角开始从桌面,伸向商业企业、家庭娱乐、移动终端、互联网等各个领域,进行全新的转型。而在这些新领域中,微软都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可以说,处在转型期的微软,是充满变数的微软。相应地,也会给一些经理人和员工带来不确定性。

当然,陈永正在微软所面临的压力,他的继任者也同样会面对。

不再爱IT

其实,陈永正所面对的压力,基本上也是其他IT外企中国负责人所共同面对的――无论是陈永正这样业绩优秀、让总部很认同的负责人,还是业绩平平、难有起色的负责人。

现在,整个IT业已经从高利润走向平均利润,但是,在利润率接近传统行业的同时,IT业的工作压力却是有增无减,远大于其他行业。

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IT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也在不断变迁中,“一招鲜、吃遍天”在IT行业并不适用,所以,变化和调整成为IT公司的常态。如何跟上总部调整和转型的步伐,又保证业绩的提升,这是陈永正们面对的共同挑战。

在现实压力下,他们不得不成为“工作狂”、“空中飞人”,属于自己和家庭的时间都非常少。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下,有NBA向他“招手”,这既是 IT之外的全新领域,也同时能有“减压”的机会,陈永正怎会拒绝呢?

况且,陈已经在IT最优秀的公司之一的微软坐上了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CEO的位子,对他来说,在IT业也到了职业生涯的高峰――他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而微软之外的IT公司,对他也难再有吸引力。

以前,在IT处于辉煌期、高利润率的时代,从传统行业加盟到IT业是时髦;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IT企业经理人开始瞄向了传统行业。如世界著名的轮胎企业固特异,从全球、亚太到中国的负责人都是来自柯达。尽管影像业和轮胎业是两个从不被人们放在一起谈论的行业,但是不同行业的管理思路却是相通的。就像十几年前没有任何IT背景的郭士纳加盟到亏损的IBM,最终使这头大象跳舞、重新走上复兴之路一样。

我们有理由相信,像陈永正这样在高科技、高压力的IT、通信企业中都能保持辉煌战绩的经理人,转道其他领域,同样会迎来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新的高峰。

挥别IT,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并不意味着陈永正没有挑战,但对他来说,也许更可以轻装上阵。从这点看,离开微软后的陈永正,他一贯保持的招牌式的微笑,也许会更加真切、灿烂。

只是,挥挥手,陈永正走了,留给微软的难题是,何时能找到一位最佳的继任者。

链接

NBA为何看中陈永正

同微软一样,NBA看到了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以及商机背后的巨大挑战。

一方面,来自中国的巨星姚明使得中国已经成为NBA在美国之外的最大市场; 网站近1/3的流量来自于中文网站; NBA品牌商品进入了中国5万多家商店。

另一方面,NBA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以及游说各级地方电视台加入转播NBA比赛的行列。

在这一背景下,IT外企“第一公关高手”陈永正理所当然地成为了NBA的“第一选择”。NBA主席斯特恩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公开表示: “我们考虑的并不是知识产权保护,而是他在处理复杂的政府和企业问题方面的丰富经验。”

不仅如此,在摩托罗拉和“几乎所有的相关省部级领导吃过饭”,让微软在中国实现“软着陆”的陈永正,不仅是一个对篮球非常感兴趣的芝加哥公牛队的铁杆球迷; 还有着令NBA着迷的“技术背景”,因为NBA正在进入新媒体和数字时代的扩张期。

因此,NBA对熟知中国国情,且又热爱篮球的陈永正充满期待,绝非偶然。(文/毛江华)

上一篇:移动运营商迫近互联网自立还是自迷? 下一篇:谁来关心网民的信息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