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时间:2022-07-18 04:10:45

怎样培养音乐才能

Q.我的女儿快1 岁了, 听到有节奏的音乐就会跟着扭动身体。我该怎样去培养她的音乐才能?

A:在合适的时间,给孩子听好听音乐,是对孩子音乐天赋最好的滋养。

流畅的童谣,更浸润语言带来的智慧。

此时此刻,也许孩子还并不理解,但他能感受到你颂读童谣时所投入的爱,你的声音会印刻在他的心灵深处。于是他今后的生活中便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恍然大悟”。

动作伴随着韵律,让孩子的节奏感更强。在宝宝活跃的时候,放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或者你唱起童谣,和他一起做些动作,比如和着旋律拍拍手,踏踏脚,扭一扭或敲敲积木,都会增强宝宝的节奏感。同时你对旋律的热情也在你们的这种互动中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使孩子把对音乐的兴趣在欢乐的亲情中放大。

倾听,让耳朵对声音更敏感。孩子的耳朵是娇嫩的。因此,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处于过强的声音环境之中。就是给孩子听音乐,也不要把声音开得太响。另外,到野外听听自然的声音,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声音的丰富性,会让耳朵更敏感。

不论中外,经典的童谣会流传百年,它们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好听的韵律,更渗透着由语言凝聚的智慧。

爱啃大拇指

Q.我儿子2 岁10 个月, 每天晚上,他都要把大拇指放在嘴巴里啃着才能入睡,大拇指指甲都被啃破了,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总让人不舒服。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A:不知道孩子小的时候吸吮的感觉是否充分?如果小时候吸吮没有充分地得到满足,他会通过吃手来补足,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会比较难以纠正。

另外, 孩子吃手时,父母总是不停纠正,但看到孩子哭闹得厉害、难以入睡后又妥协。这种做法往往构成一次又一次的强化,使得这个问题显得更加严重。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对吃手的孩子特别重要。对1 ~ 3 岁的孩子来说, 当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存在任何不牢固的因素时, 吃手都有可能加重。因为回归吸吮, 让他感受到的是与母亲的牢固联结,这会给他带来安慰。

如果孩子吃手的时候,也是在他入睡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他玩一会儿手指游戏,或者给他一些替代品,比如有个小熊玩具需要他照顾,他要拍着小熊睡觉,这样会使他的手有事可做,也许他会忘记吃手指。给孩子一个任务,比如看住小熊,不许它睡觉时吃手,对有些孩子也会奏效。

总之,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自己的吃手问题,而适当的时候可以和他讨论其他孩子吃手的样子,对孩子控制吃手也会有帮助。

总说脏话

Q.我的儿子今年快4岁了, 在幼儿园上小班。在家里经常说“打死你!”“踢死你!”“你这个笨蛋!”等骂人的话。我不知道怎么办好,希望您能给予指点!

A:有时候,孩子会模仿电视节目或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人的表达,而不很清楚别人会怎么看待一个爱说脏话的孩子。看到父母对这些话很在意,在他又想引起别人注意或实现自己的目的的时候,他可能就又说开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支配的力量。

在这个问题上,父母的态度应该很坚定,除了明确告诉孩子,这样说话不礼貌,你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以外,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 自己离开现场,留孩子独自在那里发泄,并告诉他:等他想好了到底想对你说什么的时候再来找你。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他的这些话可以引起你的注意,可以支配你。

* 在孩子冷静下来后,帮孩子学会另外一种表达方式:“爸爸把你的纸上的圆圈画成了个苹果,你是不是很不高兴呀?你可以直接告诉爸爸,你本来是想画……”“猫。”“是猫呀。你看,直说多好呀。你嚷了这么半天我也没明白。”

* 多和孩子一起读一些文字优美、传递人间情感互动的童书,感受童书中的智慧,丰富表达的词汇。

* 抓住时机,帮孩子体验不礼貌的语言会带来怎样不好的影响:当电视片中有角色在说脏话时,当现实生活中有人挨骂时,父母都可以从旁给出恰当评价:“洪洪动不动就骂人,难怪小朋友都不爱和他玩。”

* 当孩子说话很有礼貌时,一定要积极回应:“好儿子,都知道说‘请坐’了,真是懂事了。”

* 一起观察生活,逐渐帮孩子认识到,一个人怎么说话,决定了他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段经历,别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但只要你内心坚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个问题,孩子有礼貌的语言就会越来越多。

爱“告状”

Q.4岁的儿子爱“告状”。在幼儿园里如果小朋友没有按大人的要求去做,儿子就会立即告诉老师,并指责小朋友。对于儿子的这种行为, 我应该怎么办?

A:告状有许多可能性:

*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利益受到侵害时,告状是他对成人的信任,是他有自我保护能力的表现。对于这类告状,我们应该认真倾听,仔细分辨孩子是否受到安全威胁。如果是小朋友之间的一般冲突,你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那么就给他一些提示,帮他出点主意,甚至可以训练他的躲闪速度或谈判技巧,鼓励他自己解决。

如果确是属于孩子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那么在肯定孩子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帮孩子摆脱困境。由于有些孩子难以准确描述事实,因此,父母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准确了解事实经过。

* 当孩子在学习规则的时候,也会看起来爱“告状”。这说明孩子处在对规则非常敏感的状态,但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规则体系,需要得到成人的反复认可,以巩固这个规则。

孩子的心中有一把我们刚刚给他的尺子,我们用这把尺子规范他的行为,他同时也在学习我们,用这把尺子规范周围的人。在孩子的心目中,这尺子是唯一的、刚性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

很快,他发现自己的语言不如成人的管用,求助于成人――告状,说明他是个敢于表达的孩子,他是规则的捍卫者。

现在,我们内心有着这样两个顾虑:如果对孩子说这尺子不是刚性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那么我们给孩子订的规矩还能够深深地扎根于孩子的心中吗?如果和孩子一起去捍卫规则,那么会不会把孩子培养成个很刻板的人呢?

由于这种顾虑,成人往往会回避孩子的问题,结果是让孩子用更多的时间来测试规则的刚性与柔性,有的孩子甚至会尝试翻越栅栏的可能性。

其实,只要我们心中锁定目标,走出矛盾心态并不难:

* 让孩子更多地描述事情的经过,鼓励他说出怎样做会更好,并对其好的想法予以肯定:“说得对,如果一新想玩陈诚手里的飞机,直接和陈诚好好说,而不是抢,陈诚就不会哭了。”

* 抓住时机告诉孩子世界是多元的,但我们认为怎样做更好:“有些人就是这么没素质,在街上随手乱丢垃圾,还不如我们若若懂得爱护环境呢!”

爱告状的孩子,也是对规则特别敏感的孩子。既要帮助他建立规则意识,也要避免他成为一个刻板的人。

上一篇:家园联系册:有效的“纸上谈兵” 下一篇:宝宝出生第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