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探析

时间:2022-07-18 02:41:38

定西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探析

摘 要:定西是西北及甘肃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重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保障性措施,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对于西北及甘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义重大。定西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甘肃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该文从定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定西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定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定西市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70-03

Abstract:Dingxi wa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tective barrier in the northwest and Gansu.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to curb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and Gansu.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Dingxi have an immeasurable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in Gansu.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Dingxi,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Dingxi,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Ecological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ingxi City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植树造林,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建设生态文明,为定西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了路标,是定西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定西应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夯实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

1 定西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定西地处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总面积20 330km2,耕地面积52.47万hm2,山坡地约占87%。长期以来,定西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

1.1 定西自然条件

1.1.1 地貌特征 定西地貌分属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北部安定、通渭、陇西、渭源和临洮5县地处黄土高原西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地形为主。南部岷、漳两县地处西秦岭山地北部,以中山、中高山地形为主。整个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山川梁峁沟谷等多种地形相间分布。

1.1.2 气候特征 南部石质山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北部黄土梁、峁区属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515.1mm,且呈南多北少、年内分布不均特征。南部年降水量一般在600mm以上,北部一般在500mm以下,洮河下游谷地最低仅350mm。且61%~75%以局部暴雨、冰雹、雷阵雨的形式集中在6~9月,夏雨占49.9%~54.0%,秋雨占23.8%~27.2%,冬春降水稀少。

1.1.3 水文特征 全市河川径流量15.39×108m3,平均径流深78.3mm。受降雨和下垫面影响,河川径流地区分布南北相差悬殊,南部径流深多在100mm以上,最高迭藏河上游达500mm,北部多在50mm以下,最低洮河、关川河下游河谷仅10mm左右,高低比值达50倍之多。

1.2 定西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近年来,定西农村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突出绿色环保文明卫生的主题,统筹谋划,开拓创新,落实措施,切实解决了农村“脏、乱、差”和各种污染问题,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长效机制,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1.2.1 生态恶化有效恢复 1983年,定西被列入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后,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底穿靴子”的思路,创造性地运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实施山水田林路五项并举,从根本上有效根治了水土流失,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到2014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572.65km2,累计兴修梯田32.97万hm2,耕地保有量达66.97万hm2。

1.2.2 退耕还林显见成效 2000年,定西被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区后,抢抓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四期工程的政策机遇,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到2014年底,累计退耕还林9.11万hm2、荒山造林12.78万hm2、封山育林0.55万hm2,林地面积达到20.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12.5%。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林业的生态屏障作用日渐明显。

1.2.3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坚持组织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整修乡村道路,清理乱堆乱放,栽植管护行道树,美化环境。环境整治正在由阶段性治理向经常性保洁转变。县城及部分乡镇成立了专门的环卫队,配备垃圾清运车辆,在街区设置垃圾箱,全天侯不定时进行保洁,保障街区、市场等人口密集场所卫生清洁,并力所能及地广泛应用新环保材料,赋予环境建设新的内涵。

2 定西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2.1 区域环境脆弱 南部为石质山区,山峦重叠,河谷深切,山地坡度大(25~35°以上),中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年降水量不大但相对集中,夏雨占年降水量的49.9%~54.0%,秋雨占23.8%~27.2%,冬春降水稀少,加之黄土遇水易分解的特性以及植被稀少、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易损性和不易恢复性,人类对其任何不当的利用都会造成生态环境朝不利的方向发展。

2.2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冰冻,最主要的是水力侵蚀。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6 726.6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2.3%;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 252t/km2,严重地方达12 000t/km2以上;年均流失泥沙8 786万t,占全省年入黄泥沙总量5.04亿t的17.4%,占黄河年均输沙量16亿t的5.5%;年均侵蚀地表土3.9mm,随之流失氮、磷、钾养分190多万t。

2.3 水资源极贫乏 定西水资源总量为62.8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62.24亿m3,地下水资源0.62亿m3;过境径流47.47亿m3,自产总量仅15.39亿m3,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仅14.13亿m3(地表水13.7亿m3,地下水0.43亿m3),人均仅523m3,是全省人均的1/2,全国人均的1/4。66.984万hm2耕地的平均水资源量仅141m3,是全省平均的1/3,不及全国的1/12。定西水资源严重贫乏,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恢复。

2.4 环境承载力大 定西生态环境承受着人口基数较大的巨大压力。2013年,定西人口总数277万,比1955年的142万增加近1倍,而人均耕地从1949年的0.36hm2下降到0.18hm2,减少了50%。同时,人口密度145人比1949年的56人增加1.59%,远远超过国际测算的干旱区只能养活7人/km2,半干旱区为20人/km2的水平。人口迅速增加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迅速增加,造成了许多地方新的生态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大。

2.5 农村污染突出 农村环保意识不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污染治理的突出问题。越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较为严重,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越艰巨。一方面,随着农村养殖业快速发展,相伴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家庭饲养牛、羊、猪、鸡等圈舍卫生差,粪便随处可见,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另一方面,乡村还没有实现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安全处置,大量垃圾被随意堆放,甚至随意倒入塬边沟畔之中,对地下水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3 定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路径选择

定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应根据甘肃建设西北生态屏障的总体目标,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梯度推进。

3.1 加大政策法规实施力度 紧扣甘肃省“3341”项目工程和定西市《关于打造黄土高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定西市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示范区实施规划》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先导,树立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的思想,全力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措施,并根据定西需要适时制定适宜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

3.2 优化农业用地 定西有80%以上的坡耕地处于基础条件薄弱、生态条件最差的山梁、沟壑地带,大多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侵蚀严重。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经济动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合理优化和配置农林牧业用地,将坡度大(大于25°)、不适宜种植(15~25°)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在适宜性较好的林、牧业土地上大力发展林、牧业经济,促进农、林、牧业综合发展,使农业用地发挥出更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3.3 依托引洮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引洮工程改写了定西长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历史,对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定西要嵌入兰白和关天经济圈,首先要借水提升,适度调整,即利用洮河水资源优势,提升循环经济园区的规模、档次和特色,承接外部产业;在各级配水和输水渠线,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过去受水资源制约想做而做不了的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4 依托城镇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把不适合居住而又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的农民分期分批、有计划分步骤地从生态脆弱区撤下来,依托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保护。

3.5 依托生态建设项目工程保护环境 以市委“造林绿化消灭荒山、治理水善环境”的生态建设战略目标为平台,全力实施重点生态、面山绿化、绿色廊道、梯田建设、流域治理、生态保护“六大工程”。(1)重点生态工程:继续推进荒山造林,逐步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屏障体系;(2)面山绿化工程:根据市县(区)面山绿化不同立地条件,高标准提升面山绿化水平和质量;(3)绿色廊道工程:重点抓好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和村社道路的绿化,构建东西连通、南北纵贯的绿色生态长廊体系;(4)梯田建设工程:把梯田建设与农村土地流转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旱作农业基础条件;(5)流域治理工程: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恢复与保护,加大淤地坝建设,综合治理重点流域和坡耕地的水土流失;(6)生态保护治理工程:重点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区、草地和矿区生态恢复,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3.6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出发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生态功能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多种因素,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调整各区域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同时,积极探索横向补助、对口支援和项目协作等多样化的补偿方式,整合各类生态工程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拓宽多元化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

参考文献

[1]贾文雄,宋风兰.定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4).

[2]申元村,景可.关于加快黄土高原水保生态建设的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2(12).

[3]禹娟红.甘肃定西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4]陈浩,蔡强国.黄土丘陵沟壑区人类活动对流域系统侵蚀、输移和沉积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1(1).

[5]石筠.定西市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

[6]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EB/OL].http://,2011-07-22 .

[7]加快定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定西党政网..http://,2010-06-18.

[8]深入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四论贯彻国办《意见》推动定西发展[N].定西日报,2010-06-29.

[9]甘肃定西将修复生态环境作为科学发展切入点[EB/OL].新华网/2009-05-05.

[10]定西市统计局.定西统计年鉴2008―2013[M].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枯死后的崖柏才值钱 下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