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时间:2022-07-17 11:55:16

关于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摘要:在施工方式不当、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混凝土未充分养护等情况下,混凝土容易出现施工裂缝,这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严重时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本文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raw material quality not improper standard and concrete not fully the maintenance, construction cracks in concrete appears easily, it will not only reduce the durability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serious will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normal use. This paper, from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of cracking of concrete reas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to related staff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is presented;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较为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而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又有很多,使得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有着不规律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早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会影响后续工程施工。此外,混凝土裂缝还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严重时会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为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探讨了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1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1 温度应力作用

在导致混凝土施工裂缝出现的原因中,温度应力作用影响最大,是导致混凝土施工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的水化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大,进而在其表面产生拉应力。混凝土硬化后期温度下降,受到旧有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会使得新浇筑的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引起混凝土开裂,进而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

1.2 原材料质量不达标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材料,它是由水泥、砂石、外加剂、水等搅拌、凝结硬化而成,因而原材料质量的高低,将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拌制用的水泥生产工艺不达标,存放时间过长,存放过程中不注意防潮、防水,这些都将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拌合用砂粒径偏小,导致水泥和水的用量增多,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量增大,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当砂石中含泥量过多时,会影响砂石的粘结性能,硬化时易导致裂缝的出现。

1.3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当,也会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混凝土浇筑过快,会导致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释放,进而引起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拌制时气温过高,而原材料又未采取降温措施,导致混凝土浇注温度过高,进而引起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不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而且会引起骨料磨损,硬化后导致裂缝的出现。

1.4 运输、养护过程不规范

混凝土运输期间,若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将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混凝土浇注以后,草帘或者麻袋覆盖的不规范、不到位、不及时,人工洒水养护的不均匀、不及时,混凝土养护期间干湿不均或时干时湿,这些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约束的出现,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变形,进而导致施工裂缝的出现。

2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支模、集料控制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模板的支护是第一道工序,为防止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支护时尽可能选用钢制模板,这样有助于热量的散失;模板要求支护稳定,浇注和养护期间不出钱滑动、位移、移动等问题;注意维护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尽可能的降低两次混凝土的浇注间隔,以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约束性。水泥、砂石是混凝土结构重要的原材料,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为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原材料选择时,应选用质量优质、信誉可靠的单位供料,注重砂石粒径和级配的控制,针对混凝土构件要求不同而合理选用;加强砂石含泥量的检测,若含泥量超出国家规范要求,在未处理前严禁使用。

2.2 注重温度控制

温度作用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浇筑作业时要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确保混凝土外表面温度高于36°C,内部温度不得超过50°C;②当天气温度较高时,应适当降低混凝土单次浇注的厚度,以促进混凝土内部水化热量的散失;③为降低混凝土浇注时的温度,可以在混凝土拌制前将砂石进行冷却,并使用冷水拌制混凝土;④对于使用钢制模板的混凝土结构,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可以在钢制模板外部喷洒冷水降温,以便混凝土水化热量尽快散失;⑤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根据温度变化来选用降温措施。

2.3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拌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配合比是否与设计要求不符,也会引起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为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要对水泥、砂石等进行抽样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进行配合比调整。加强混凝土搅拌时间的控制,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控制在2min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以避免混凝土过度搅拌而磨损碎石,引起材料结构发生破坏,进而导致混凝土配合比与设计不符。依据混凝土运输能力合理选择运输时间和地点,确保运料等待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

2.4合理养护混凝土

混凝土浇注作业结束后,应及时使用麻袋、草帘等轻型材料覆盖养护,并按时进行洒水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促进水泥水化过程的进行。同时,为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应保持混凝土相对湿度大于90%,进而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 结语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因温度应力作用、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运输、养护过程不规范等,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为此,应当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合理养护混凝土,注重温度控制,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军民.施工期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控制[J]. 科技信息, 2011(09):132-135

[2]赵贵杰,王利戈,张宽.住宅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的裂缝及防治[J]. 科技资讯. 2008(31):25-26

[3]蒋荣.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4):94-95

[4]李昌海.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J]. 青海科技. 2010(01):147-14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钢铁企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浅论建筑环保节能绐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