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7-17 09:23:35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当前,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口译作为一种即时有效的交流方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口译是一门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因此,口译教学应区别于传统的语言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口译技能的培养。本文对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口译教学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Abstract: At present,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countr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terpretation as a real-tim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ay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terpret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course,therefore,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When imparting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skills,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pretation skills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paper conduct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English major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mode and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for better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of interpretation

关键词:口译;教学模式;技能培养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teaching mode;technique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01-01

1口译教学现状

国内对于口译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少部分口译教师仍然无法摆脱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影响,将大多数的课堂时间用于传授语言知识,包括专业术语、常用表达方式甚至语法知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口译译员恰恰必须能够沉着应对各种场合,并且迅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口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成功的口译是“语言知识体系和非语言知识体系以及各种能力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1]。因此,一名优秀的口译译员应具备多重知识技能结构。仲伟合提出的一个公式是:KI=KL+EK+S(P+AP),即“口译知识=双语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能知识”[2]。

2口译教学模式的探讨

2.1 教学内容的安排

2.1.1 教材的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但是,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既要合理选择教材,又不能够拘泥于教材,这一点在口译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由于一些教材涉及的题材过于广泛并且具有相当的难度,教师需要以实用性为原则,对其进行合理的删节,根据实际需要突出重点。比如说,着重强化经济、贸易、旅游等专题的口译练习,着重培养学生接待口译的能力等等。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例如,口译教材的配套音频往往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大多是在录音棚里录制的,音频内容多为机械的朗读,而不是现实场景下的讲话,因而缺乏现场感和真实感,影响练习效果,并且难免让人感到枯燥。

2.1.2 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刘和平在《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推理教学法》一书中提到,口译训练“只有在掌握单项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开始技能交叉综合训练”,并指出,“口译综合训练进度可以首先从主题和语体方面考虑”,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学员熟悉主题的叙述类讲话”[3]供练习,以后难度逐渐推进。例如,针对口译初学者,可供选择训练题材有接待、教育、旅游等等。

2.1.3 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口译课作为专业技能类课程,不同于专业理论课,其教学内容尤其是练习材料需要保持一定新鲜度和时效性。在实际操作时,建议将备课内容的2/3作为固定内容,另外1/3作为流动性内容,保持常换常新。

2.2 课堂教学的形式

2.2.1 操练为主,讲解为辅。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口译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所以,在课堂上语言知识、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技能的训练。

比如,口译教材往往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以及常用表达方式。这些内容非常实用,是每一个口译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每个章节的学习重点。

2.2.2 灵活多变的训练形式。口译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因此口译课也不可能十分轻松。因此,好的口译教师一定要懂得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备课时保证练习材料的真实性、时事性,还需要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现场感”,使学生时刻将自己想象一个真正的口译工作者。通常情况下,笔者将口译练习课分为三个阶段。

①热身阶段:请一名学生简述最近的热点新闻事件,并随机抽取另外一到两名同学进行口译,最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点评。以这样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活动作为热身,有助于学生顺利进入状态,并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临场反应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恰恰也是口译技能的重要构成。

②正式阶段:在正式练习阶段,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放放录音然后让学生翻译,这样的课堂难免沉闷。教师不妨自己朗读原文,以增加互动,并鼓励学生进行抢答,激发他们的潜力。对于一些对话口译,可以请一组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演练,或者将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演练,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加以指导。

③巩固阶段:在课堂结束前,需要进行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检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一段与前面内容相似的练习。

2.2.3 口译质量的正确评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目前国内多数学者普遍认为,语言表达的准确和清晰是评判口译质量的重要标准。此外,根据法国释意派理论的观点,口译译员应该“忠实于讲话人的意图,忠实于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忠实于听众”[4]。著名学者蔡小红女士曾提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口译评估标准,包括五个基本参数:信息的忠实度、语言表达的准确度、译语的流利度、交际策略使用的灵活和有效度以及口译使用者的满意度[5]。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逐步引导他们对口译的评判标准形成正确认识。

3总结

口译是一门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希望上述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广大口译教师提供更多的思路。总而言之,教师只有重视口译技能培养,树立口译教学的正确理念,并将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去,关注细节,悉心设计,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芳琴.口译交际的基本特点与口译教学[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116-119

[2]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

[3]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上一篇:POS机银行卡交费系统在哈尔滨电业局的应用 下一篇:考虑渗流作用的海堤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