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如诗 秦淮一夜

时间:2022-07-17 08:16:06

走近金陵古城,恰好看见那夕阳西下的一抹微光,从中山门城墙洞里斜穿过来,微光里几枝野花从斑驳的城墙砖缝里钻出来,飘零的飞絮被旋风般骑车而过的金陵女子的衣袂沾染……

夜游秦淮,便从这古老的晚霞里开始。

乌衣巷

到达夫子庙,正值傍晚时分。

之所以选择这样特定的时间,实在是中国古诗词的影响太深,不用思维便跳脱而出――同样是登临泰山黄山绝顶,忍不住感慨万千豪气抒怀的第一时间,中国人想到的一定是李白杜甫的诗歌,而德国人的脑子里则轰鸣起贝多芬的交响乐。

李白也曾到过金陵,但为金陵女子留下的诗篇远胜于对秦淮河的缠绵。倒是另一位大才子刘禹锡所作的《乌衣巷》,给了人们伤感无比的意象:“朱雀桥边野革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的来历,虽说最早来源于三国时期吴国的乌衣营,也即是孙吴士兵的黑色军服而得名。但乌衣巷的兴旺,却离不开东晋伊始,入驻于此的王谢两大家族一是东晋皇室中,有着显赫地位的王导王敦,也包括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内,开创了乌衣巷的辉煌。另一族谢氏,则走出了一批或文或武抑或文武双全的人物,如风流宰相谢安,淝水名将谢玄、谢石,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东晋才女谢道韫,以及为李白所极度追慕的诗人谢眺等。一干风流人物,令一个小小的乌衣巷,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在古老的秦淮河畔,闪耀出璀璨的光芒。说句实在话,将乌衣巷统归在夫子庙名下,实在是有点委屈。

回首一望,便是晋到南朝300年。

随着隋文帝灭南陈时的一声令下,“建康城邑,并平荡耕垦”。自此,物质表象的乌衣巷烟消云散,落入尘埃:文化层面的乌衣巷,却越来越明晰,越来越精深,从盛唐到明清,从官宦到市井,那曾经的繁华和荣耀都成了后人的想象和感喟。

天色尚早,目光掠过马头墙上四个镏金大字“王谢古居”,旁侧有一粉墙黛瓦的门洞,楣上石匾赫然三个苔绿色楷字:乌衣巷。步入巷内,光线陡然一暗。“王谢故居”逼仄的庭院,实在不似我的想象。当然,那原先的豪宅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风烟中了。空荡荡的东西两院也不大,因近黄昏而少游人,一个人走走停停,形单影只中唯听见自己的呼吸,跫音轻移更显空落落的寂静。

“来燕堂”,写燕却无燕。沙孟海的手书隶体笔意清逸,少见春色而多有意气,似可神会到当年王谢堂前的超绝气韵。砖印壁画上的《竹林七贤》,或酣畅纵酒,或不羁高歌,或佯狂对奔,或弹琴长啸……画图清晰,形神俱备,就着昏暗的光线揣摩那些个魏晋风度,其中即有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王戒,

流连中不觉暮色渐深,管理员开始清场关门了。离开“来燕堂”前的“流觞曲水”的模型,思虑这里的王羲之塑像,显然不及会稽山兰亭里的那个生动气派,莫非客居建邺而生发的思乡愁苦所致。《兰亭集序》成就了一代书圣的风流文采,来燕堂则铭记了他们永留青史的文治武功,王谢两家的偏巧相遇,注定了一个窄窄的乌衣巷不同寻常的前生后世。

站在巷口,朝外灯火辉煌,往内幽冥寂然。交接处门边一片白亮,恍如中秋的月光,又似一杯雪样的寒凉。蓦然记起,刚才那最后的一瞥,竟然就是王谢两家才情极高的奇女子,那位因着“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咏雪佳句而闻名的、“神清散朗兼有林下之风”的谢道韫。

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到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提起秦淮河,总难免想起少时读过的杜牧。那烟笼寒水,那夜泊秦淮,那商女幽幽的浅唱,那月下的之花……不知觉的,描画出一个清冷的秦淮之夜。

及至后来,见过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样的命题,同样的经历,却是两位大家同游时的记录:朱自清和俞平伯。上个世纪20年代,一个“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月白风清,笙歌阵阵,驾一只小舢板,沉湎于灯红酒绿里夜秦淮的流波……

而今,时光之手,速速地翻过千年,又百年,秦淮河早已不是昔日模样。但那灯火齐明熙来攘往的热闹景象,怕是任何个朝代任何 个过往岁月所不及的繁华了。

时空的倒错,让我恍惚。方圆不过几里的街区,在溽热的夏夜,大都被夜游和纳凉的人填满了。从乌衣巷往魁光阁走,文德桥中央,依然挤挤挨挨地寻不到一丝开阔疏朗的间隙,被人群推搡着靠近桥边,便看见熟悉的“秦淮人家”被霓虹灯映照得周身绯红,别致的小楼飞檐被勾勒得流金溢彩,仿若神仙宫阙。缓缓流淌的河水,曲波逶迤,点点嫣红,好似天上的琼浆玉液倾倒而下,又似桃叶渡的胭脂花粉流将而至,嗅一嗅,没有酒香,也不见桃花的清芳,热烘烘满是五味杂陈的红尘味儿,直把这叫了两千多年“秦淮”之河,瞬间拉回秦代。

彼时秦始皇东巡,遥望古越城金陵上空紫气蒸腾,以为是王气,为断其龙脉,便凿方山 断长垅为渎,引水入长江。后人误认为此水为秦时所开,故称之为“秦淮”。虽说始皇帝赢政断了南京城的“王气”,但后来依然有历朝历代建都于此,南京便有了“六朝古都”或“十朝古都”的美誉。只可惜,六朝也好,十朝也罢,都没有一朝能够真正地统一中国。于是,也就有了南京乃金粉之地,太过柔媚,不宜建都一说。

其实,南北相比,地域文化的影响毋庸置疑。想那南唐的亡国之君,也即是著名的婉约派大词人李煜李后主,一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就了枭雄大江怀古时的千古绝唱。词中的“雕梁画栋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字字伤心,滴滴苦泪,终究因此触怒了宋太宗,而被毒死在一个充满诗意的七夕之夜。秦淮河声声呜咽,扬子江滚滚东流。一个王朝的湮灭,另一个王朝的兴起,权力的更迭或是篡位夺权,或是兵临城下,兴亡起落间,秦淮河兀自风流着,灯红酒绿的风情一直沿续下来,且是愈加的明艳,魅惑。

水上游

夜幕渐浓。那河畔张灯结彩的画舫,不时缓缓地开出一艘,又是一艘,引得我们只想快步穿过人流,去度一个与桨声相依与灯影相偎的秦淮之夜。

大成殿前买到了秦淮画舫的游览票,约莫坐了七八个人就开船了。画舫是电瓶驱动,龙头高昂,龙柱耸立,沿船舷两侧皆是大红灯笼低低挂,船动灯影蒲蒲风。人坐在设有空调的船舱内,窗明几净,视野开阔,既饱览了秦淮河两岸的市井风光,又免受热气熏腾,噪音相扰,想那康乾二帝下江南的画舫也没有这般惬意舒爽吧!

画舫离开码头往东,“十里秦淮水上游”渐渐拉开序幕:东水关、白鹭洲、返回泮池向西,经过文德桥、中华门城堡,再折回码头。由于中华门至西水关河道尚未完成整治,所以还无法全程游览。但即便是如此,一路优哉游哉几十分钟,那沿岸的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那迤逦水边的珠帘绮帐,人家枕河,无不牵引出思古幽情,随着导游员的娓娓讲解,于桨声灯影里,溯回从前。

第一个古渡口叫桃叶渡,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得名于大书法家王献之当年曾在此迎接爱妾桃叶并赋诗《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才子佳人的风流传说遂成了“桃叶临渡”这金陵四十八胜境之一。

十里珠帘,也是很有来历。相传明清时,秦淮河两岸是王公贵族纸醉金迷的地方,文庙以河为泮,民居傍河而建,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沿河两岸酒旗招展,茶肆店铺民宅比邻而居,隔窗甚至可见绣帘珠闪。“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烛波”。船游河上,仿如人在画中,成了赏游秦淮风光,领略秦淮风俗的绝佳地。

夜凉如水。起身走到船头,因为尚在南京城的中心,霓虹灯的绚烂,令我们看不到最本真的湛蓝天色,但一弯鹅黄的新月,却是若即若离在视线的上端。月辉优柔轻洒,与谁家传来的夜鸟相和,回音落在画舫摇过的两岸雕花木楼间。

河上最令人瞩目的,堪为泮池南岸长达110米的全国最大的红墙照壁,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距今有500年的历史。大照壁辉煌气势,采用古代建筑中的飞檐峭壁,四周均以霓虹灯环绕,红红绿绿闪闪烁烁,映衬在波光起伏的秦淮河里,水纹灯影曲线流淌,人在船上,竟也跟着心醉神迷起来……

水上游再度穿过蓝光荧荧的镇淮桥,继续驶向本次游览的终点“中华门城堡”。那里有着号称“天下第一瓮城”碑刻,还有无数流水般源源不息的传奇故事。夜色深深,灯火迷离,这秦淮河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条水之河了,而是流光溢彩、亦梦亦幻的灯之河,景之河,更是哺育着古城南京的母亲之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河与城,河与人,千百年前如此,千万年后,理应还是如此。

一直到这里,河面才骤然安静下来,波平如镜,倒影如诗,静悄悄的上弦月,照着千古,照着今夜,呼应着城楼上下水里岸上的灯火,太平盛世的好光景,竟然感觉梦一样美得不真实。

上一篇:创新理念 找准定位 推进旅游产业 下一篇:少年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