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时间:2022-07-17 08:03:59

摘 要:《等待戈多》是最有代表性的荒诞派戏剧作品之一,它没有传统戏剧中的开头、结尾,也没有情节和高潮,而是运用大量的象征元素充分表达了二战后西方世界深重的精神危机和人们对未来的绝望情绪。本文试从作品的主题、结构和人物等方面对剧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荒诞 精神危机 象征意义

荒诞派戏剧是二战后西方戏剧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而《等待戈多》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几乎成了“荒诞派”戏剧的代名词。它是50年代初现代主义文学复兴的一个显著标志,充分体现了战后现代派作家的新的审美观和艺术观点。由于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人们经历了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人类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毁于一旦,因此人们对于传统的社会价值体制充满了怀疑,对原先的也不再信任,但是又没有一种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能够替代原有的一切,因此没有什么能够支撑人们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从而产生了绝望的情绪。传统的戏剧结构和情节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现实的荒诞,因此需要一种彻底革新的形式来传递主题,这也为荒诞派戏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等待戈多》于一九五三年在法国首演,在经历了最初的一段冷场后,观众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一戏剧形式,随后该剧在欧美各国的演出大获成功,甚至连旧金山圣昆廷监狱1400名囚犯都被该剧感动得痛哭流涕。这样一个用传统标准来衡量实在难以理解的戏剧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运用了反传统的方式来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助与绝望,深刻揭示了战后西方世界人们精神上的恐惧感和幻灭感。它使人们认识到现实已经残酷到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地步,人类已经被社会严重扭曲异化了。在该剧中作者从多方面运用象征手法,对烘托主题、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主题的象征意义

《等待戈多》是一个情节简单的两幕剧。在第一幕中,主人公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等待戈多的到来,舞台背景仅有一颗孤零零的树。但是戈多到底是什么样?他什么时候能来或是永远也不会来,两人谁也不清楚。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他们频繁做些毫无意义的动作,一会儿脱靴子,一会儿脱帽子,一会儿又要上吊。波卓和幸运儿这对主仆在第一幕中间出现,但他们也说些无意义的话之后离场。在第一幕最后一个放羊的男孩出现,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了但明天肯定会来。在第二幕中这两人又在同样的地方继续等待,其间他们又遇到了波卓和幸运儿,但波卓已经成了瞎子,幸运儿也已经身心疲惫。剧末放羊男孩再次出现,又告诉他们戈多明天准来。最终他们等待的戈多依然未出现,也许永远也不会来了。

该剧的主题是等待而不是戈多,但所有剧中人物等待的结果就是必须无休止地等待下去,这无情地揭示了西方社会的荒诞现实和现代人的绝望心理。等待在剧中有着多重含义,它不仅象征着绝望,也象征着人类徒劳地挣扎,唯独没有象征着希望。主人公总在等待着不知身在何处的戈多来救赎他们,但这种救赎却迟迟没有踪影,使人们由充满希望到绝望,这正是西方社会毫无意义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最终由于戈多始终没有到来,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想到了自杀,可就是这最后的解脱也无法实现,爱斯特拉冈悲哀地说:“难道咱们什么权利也没有了?”求生不能,求死也不成,这是多么绝望无助的场景,深刻反映了战后西方社会的无意义和颓废。

二、结构和空间的象征意义

在《等待戈多》整整两幕长的戏中,剧情等于是在原地踏步,毫无进展。作品的结构体现了一种与主题完全吻合的失衡状态。尽管全剧两幕发生于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但其实篇幅长短有明显差异,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状态。虽然两幕中的情节大致相同,但人物的对白和出场顺序也有明显不同,这种结构上的不和谐暗示了现实的无序性和绝望。同时,《等待戈多》所展示的是一种静态的戏剧结构,全剧没有高潮或低潮,没有进展,只有重复;没有启示,只有等待。因此这种结构巧妙地暗示了生活的乏味和无望。在《等待戈多》中作者并非依靠传统戏剧的模式结构来达到表现效果,而是依靠舞台场面、背景布置以及演员的演出本身来表达和传递这种荒诞的意义。这些元素看起来是支离破碎,无法反映该剧的结构,但它所传递的氛围却有一种内在的统一。它虽然以荒诞不经的非逻辑面目出现,但却往往与二战后生活在一个弥漫着绝望气氛中的人们的内心感受相一致,因此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在该剧中,结构本身就是戏剧语言的一部分,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对于烘托主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该剧的空间形象对铺垫气氛、烘托主题也起到了极为有效的辅助作用。贝克特将他的人物置于一个贫瘠和荒凉的背景之中,一条光秃秃的公路和一棵仅有四五片叶子的矮树构成了这一空间内的全部内容。公路不仅意味着他们无家可归,而且还暗示他们的困境将不断延续。而那棵几乎枯萎的矮树则是对春天莫大的讽刺。该剧对于剧中人物的背景几乎毫无介绍,我们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来,过去曾经干些什么,因此我们只能关注他们所身处的困境,关注他们将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拯救。正是通过这些非理性的结构、极其简单的舞台造型和极为夸张的人物形象,使我们能够体验到人生的痛苦与荒诞。

三、时间的象征意义

贝克特在处理作品的时间问题上也颇具匠心,使其对主题起到了极强的渲染作用。全剧两幕所涉及的时间为两个晚上集中展示了两名流浪汉现在的两个生活片断,而将他们的过去和未来则搁置一边。贝克特似乎向我们暗示:由于人物眼下已陷于极端的困境之中,因此,他们的过去已无关紧要,而他们的未来则无从说起。作者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弗拉蒂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之上,从而使他们的过去和未来尽在不言之中。事实上,“等待戈多”不仅构成了两个生活片断中的基本内容,而且也成为这两名流浪汉在同世界之间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上最重要的时刻。尽管他们的等待是徒劳的,但这至少使“现在”产生某种意义和悬念。一旦放弃谈论戈多就会使他们在这特定的时空内失去自己的存在感。

时间在该剧中并没有像传统戏剧中的线性发展,在两幕剧中我们无法体会到时间的流动,戏中人物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对于现在他们也处于混沌状态,时间在该剧中已经失去意义,不论如何发展最终仍然会回到原点,这也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突出了西方世界人们的幻灭感,突出没有终点的生活的无休止的循环,而人们就在这种看不到尽头的循环中苦苦支撑。

四、人物的象征意义

在《等待戈多》中最能反映主题的就是贝克特塑造的人物形象。首先对于剧中一直没有出现的戈多代表什么,人们有很多争论。有人说,戈多(Godot)就是上帝(God);有人说戈多象征“死亡”; 而贝克特则说“我要是知道,早就在戏里说出来了”。不管戈多是谁,他都极好地表现出该剧的深刻含义。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异己力量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用正常的语言已经无法沟通,社会则表现出深重的隔膜感。人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无从把握,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戈多”,他是人们生存下去的最后支撑,他象征着“人类最后的希望”。因此尽管明知希望渺茫,但“我们还得等待戈多”。 同其他现代主义作品一样,《等待戈多》充分表现了战后西方世界在信仰上的缺失和迷乱。戈多也许代表上帝,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于宗教救赎还有着最后一丝希望。但剧中人物多次以轻蔑和怀疑的口吻提到戈多到来的意义,对于西方世界视若神明的《圣经》和《福音书》也用讽刺的口吻表示“想必看过一两眼”,这又充分表明了人们对于这最后救赎的怀疑,反映了西方世界人们对于宗教的幻灭感。最终戈多的缺失使剧中人经历了由些微的希望到绝望的过程也即反映了人们对于宗教和社会的最终绝望

尽管贝克特笔下的两个流浪汉穷途潦倒,但他们的思维和谈吐却反映了一定的学识和修养,与他们现在的处境极不相符。他们既忘了是否来过此地,也无法确定今天为何在此,这无疑暗示了现实的荒诞性。在剧中有关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的具体信息少得惊人。除了他俩漫无边际的闲扯之外,作者并未向我们透露他们过去的身份、职业、经历、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捎信的男孩称弗拉基米尔为“阿伯特先生”,而这两名流浪汉又分别称呼对方“迪迪(Didi)”和“戈戈(Gogo)”,不管这是否是“戈多”(Godot)一词的变异,剧中人物都已经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代表了大多数曾经对社会进步充满希望、对个人发展满怀信心,但最终被扭曲的社会所毁掉的人类,这也正是战后西方颓废主义产生的根源。

五、结语

《等待戈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戏剧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而人们的生活就是无意义、无休止的循环。贝克特运用剧情的停顿和人物的沉默来揭示人物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生动而自然地表现了人物心中的矛盾、悲哀和绝望。

上一篇:促进小组合作,打造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巧用对话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