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国家的名义……

时间:2022-07-17 07:08:55

警惕以国家的名义……

今后从事影视、歌唱、舞蹈等文化行当,将需持证上岗。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解释为什么时,始终是以代表国家的姿态在说话。首先,这是国家的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教育部的要求,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除了毕业证还必须有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才能够拥有从事这个行业的资格。”其次,既然是国家的要求,只能由国家部门来实现。相关机构花了五年时间,“请了几百住专家做标准,编教材、搞题库,我们制定的是国家职业标准”;另一方面,也需要由代表国家的有关部门来统一完成有关培训、考核和发证。

乍一看,这些都蛮有道理。不仅是颁发证书的资格而且别的什么资格,“国家”都是最为具备的。并据该机构透露:“其实按照国家要求,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在执行这个制度了。这确实是一个好的制度,能杜绝好多弊端和问题。”前半截话说出一个事实。这也是其在自己的领域中推行类似做法的强有力依据,但是后半句话涉及到评价这项制度时,就不是少数几个人所能够概括的。

笔者愿意讲述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年轻人系北京某大学在校学生,寒假时报名参加了一个由“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组织的咖啡师培训班,这恐怕就是上述所说的已经付诸实施的“许多行业”当中的一种。该培训班收费标准按“助理咖啡师、咖啡师、高级咖啡师”不等,分别为“一千六百八十、两千六百八十、三千丸百八十元”,后来因为“打折”,实际上的费用比这个略少一些。在“职业资格证书的领取与发放”一栏申注明:“1、证书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咖啡师职业资格证书;2、发证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一般人们会想,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名义之下,一切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但实际情形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说出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在课堂里从事培训教学的老师其本科所学的专业是修大坝,差不多一个月前才从国家水利部门调到这个国家的资格认证部门,对于制作咖啡,只知道速溶咖啡这一款。那么上课怎么办?所辛手中有同一编写的“全国咖啡师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全国统一指定教材”,只需照本宣科就行了。值得质疑的还是这个培训班只安排一天“上机”实习时间,就考试发证书了,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学员们已经达到了这个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

试问这样的过程这样的认证机构能够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么?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关于行业的严肃性和所需要的水准么?――让一个只知速溶咖啡的人担任咖啡师的培训,学员座位上坐着的却是知名咖啡店的师傅,无疑是对该行业极大的羞辱和讽刺。作为资格论证部门,实际上它本身的资格成了一个严重问题。我认识的这位年轻人与这个机构有一桩“官司”迄今还没有达成协议。因为通知上表明需要授课“三十小时”,但实际上的课时却不足“三十小时”,年轻人据此要提出返还部分所交学费。在办公室里,居然有人堂而皇之回答说,不要退钱了,不如请你出去吃一顿饭。

有谁来追究这种完全是夸大其词的机构?从眼前来说,它首先给考证学员带来损失,人们交了钱但是在这个培训班什么也没有学到;从长远来说,它给咖啡师这个行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如此在这个行业上面弄虚作假,颁发没有含金量的“伪证书”。会严重影响该行业的声誉。也就是说,如果有可能,应该由咖啡师这个行业内部的某个协会或者工会出来打假,将这种损害本行业利益的机构清除掉。

由此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所谓“职业标准”,是一个行业标准,属于行业内部的自治和自律,应该由行业内部的权威来完成。一个好的咖啡师才能够鉴定另外一个咖啡师,一个好的笙演奏家才能鉴定另外一个笙吹奏者。就像一篇学术论文的鉴定,所需要的仅仅是这个领域中的专家教授。所有这些,根本不需要行政力量的干预和组织,否则很容易弄成少数人滥用国家的名义,去做完全名不符实的事情,并不惜惊动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们。

[原载2007年5月14日《中国新闻周报刊》]

上一篇:流露你的真表情 下一篇:你管得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