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青:周期正在消失

时间:2022-07-17 01:22:39

宋国青:周期正在消失

2006年一季度的“高增长低通胀”引起了一些有意思的讨论,不过,这样的情况原来也出现过。在2003年三季度,原来报告的GDP同比增长率按累计数推算为9.6%,按调整后的年度增长率推算,应当在10.3%以上;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1.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升1.4%。

这几个数字和2006年一季度的相应数字非常接近。不过,后面跟着的就是通胀率上升了。在更早的时候,相似情况也都出现过。

从统计上看,在需求增长率上升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不是同步的,经济增长率的上升早一些,然后是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如果总需求高增长的情况持续较长的时间,就会发生低增长高通胀的结果。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上年的基数比较低,在这样的基础上同比高增长本来就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上年的基数比较高,再高增长就有问题了。基数是高是低,是与所谓“潜在生产能力”相比较而言的。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价格粘性”,一定的“价格粘性”的存在几乎是公认的,但在具体的量上到底有多重要则争议很大。

还可以讨论的一点是潜在生产能力本身的一些特别变化。过去两年煤电运等短线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改善,这意味着总的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比较高。我认为2006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0.0%左右不会引起比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不过再往后应当慢一点。现在的问题,不是一季度的同比增长率本身在多大程度上偏高,而是同比增长率还有上升的倾向。

为了避免过多的话语,这里对“价格粘性”持一个比较中庸的看法。从这个角度看,在通货膨胀率比较低的情况下,总可以通过较高的总需求增长率,实现一段时期的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不过这跟喝咖啡提精神一样,只有短期效果,而且是将未来的精神“提”到当前,并没有增加总精神。

从长期平均看,高通胀并不能提升经济增长率,以后搞长期持续的高通胀是很不可能的事情。至于长期的经济增长率是高是低,本来就与通胀率没有多大关系。

中短期的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另一回事。中国过去的经济波动幅度很大,现在明显变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方法的改进,包括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分析估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私人部门以及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这导致了对经济分析和预测的现实需求。个人对自己钱包的关心程度,总比政府部门对大家钱包的关心程度强。另外,与全世界一样,中国现在也更不相信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有什么好处。

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和通货膨胀纠缠不清。比如说办开发区,在一定情况下被说成是和理解为改革开放,而以开发区的名义贷款使银行左右为难。很少有人愿意冒被认为反对改革开放的风险。这形成了一个现象:实行宏观调控需要最高授权和特别的形式,跟搞政治运动差不多,以至于不少人患了宏观调控恐惧症。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行政调控,这种方式需要政府部门广泛介入。这样的调控本身就是大起大落的,所以经济的大起大落是宏观调控大起大落的结果。

这些情况,没有一样是必然要发生的,更不是必然会持续的。这样看来,中国的经济周期总是要消失的,而已经发生的事情显示它正在消失。

上一篇:胡祖六:通胀风险不可轻视 下一篇:背景:“汉芯之父”浮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