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建设厅的《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检测技术规程》部分条文的探讨

时间:2022-07-17 12:15:21

关于江苏省建设厅的《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检测技术规程》部分条文的探讨

摘要:江苏省建设厅2007年批准了《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检测技术规程》为江苏省建设工程的推荐性标准,本文将规程中有关条文提出来探讨,认为该规程还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

关键词:钢筋笼长度,检测,规程条文

1、序言

为了控制灌注桩施工质量,确认灌注桩中钢筋笼的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江苏省建设厅批准了《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检测技术规程》为江苏省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GJ32/TJ60-2007,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程,钢筋笼长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充电法,即在灌注桩周围贴近灌注桩的孔壁(50cm范围内)钻一个检测孔,孔径60-90mm,该孔尽量与灌注桩轴线平行,以钢筋笼顶端为电极,对灌注桩钢筋笼通上直流电,在检测孔内放置传感器,再检测检测孔中的电场分布情况,从而确定灌注桩中钢筋笼的存在。第二种方法是磁测井法,利用物探(找矿)的方法原理,在检测孔中(成孔方法同第一种)放入磁场传感器探测检测孔中磁异常的方法,从而确定灌注桩中钢筋笼的存在及变化情况。

2、部分条文的释解

2.1 规程2.1.2对钢筋笼进行了定义,称“钢筋笼置于桩中由主筋、螺旋筋和加劲箍组成。”按此定义钢筋笼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筋、螺旋筋和加劲箍。本规程解决的是钢筋笼长度的检测,那么三个部分如果有一项指标与设计图纸有差异,是否能够检测出来该规程没有说明。按照现有的理论与实践,根据测得的的电场及磁场参数(严格按规程要求取得的)无从感知钢筋笼三个指标的微小变化,如果无法检测出钢筋笼三个组成部分的微小变化,那规程应该明确检测的准确率能达到多少,即告知误差值。从钻孔桩钢筋笼的受力特性可知,钢筋笼中的主筋是主要受力钢筋,其根数与长度是工程相关单位最为关系的,显然主筋的长度及根数是也应是本规程重点要探测的,如果规程是主要探测主筋的长度及分布,那么该规程也应明确主筋数量的检测误差。

2.2规程条文说明中3.1.3条称:“两种检测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优势互补。”许多桩基中布置有钢质超声波检测管,该检测管与钢筋笼焊接在一起,有的钻孔桩钢筋笼设计长度没有布置到桩底,而检测管是布置到桩底的,检测管是良好的导电体,显然充电法检测是不适应该类桩,也就更谈不上两种检测方法相互印证,优势互补。

2.3规程4.2.1 及5.2.2称可检测深度达到150m,4.3.1及5.3.1条:“检测孔布置在距离灌注桩外侧边缘不大于0.5m的土中,且钻孔中心线应平行于桩身中心线,即沿桩孔的纵向保持不变。” 在规程条文说明中4.3.1及5.3.1条称“用测试孔作为检测剖面,测试孔距离钢筋笼的远近显著影响电场分布特征/磁异常心态,只有保持测试孔和钢筋笼的距离保持不变且距离控制在1m之内,才有可能测得较理想的钢筋笼电场分布/钢筋笼异常。”从上述条文中可以看出:检测孔中心与被检桩间距对检测结果影响极大,现有检测孔的成孔方法绝大部分是采用普通钻探机械成孔,其导向架长度仅为1-2m,且加压钻进,故用该方法的完成的检测孔倾斜度很大,大部分超过了1%,有的都超过了5%,即使按照1%计算,对于深度为150m的被检桩,检测孔距被检桩已经超过1m了,如果是群桩基础可能已经检测到临近的桩基了。深度在150m处,检测孔桩底的泥浆比重已经非常大了,如果不用配重,传感器无法放到150m深的检测位置,在实践中,传感器放到50m深度之后已经很难了,经常需要对检测孔二次扫孔与清孔,再施加配重,传感器才勉强能置放到60m,再向下已经极其困难了。根据目前的钻孔桩受力理论,在150m深度的桩基中,即使桩中配有钢筋,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抗弯作用了。故可检深度达到150m,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中既不可行也无必要。

2.4规程3.4.1条 “当抽样检测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采用破桩方法进行验证。”根据目前的工程实践,破桩检查方法中比较有效与可行的方法是在桩周套上钢护筒,用此方法破桩检查达到20-30m,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了。破桩超过30m,经济与时间方面的代价太大了,甚至超过了相关单位的承受能力。假设某项工程,业主委托检测单位依据本规程检测,如果判定50m以下或者更深些(60m以下)的桩基内钢筋缺失(不符合设计图纸),而施工单位认为是检测单位误判,施工单位认为桩内钢筋是符合设计图纸的,按规程采用破桩检查,检查的结果有两种:一是不符合设计图纸,那么所有的工期及经济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这种结果比较好办理。二是符合设计图纸,那么所有的工期及经济损失由业主承担,暂且不论工期对工程的影响,仅地下50m的破桩费用将会超过百万元,而检测单位的检测费用是有限的,不会为业主承担此巨大的损失。这使得业主进退两难,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再者,破桩深度超过50m,即使很顺利,时间可能在3个月以上,稍有不顺,一年半载不一定能把问题搞清楚。浅层桩有疑问可以采用破桩方法验证。对于深层桩的疑问,用此方法验证,因为代价太大,可能没有人为此实施。

业内专家的意见:采用物探方法探测灌注桩钢筋笼长度,从技术上讲此类方法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缺陷,作为一种科学探测试验尚可,待逐步改善提高才能广泛使用。从理论上讲,采用电测法只能判断有无钢筋存在,而无法确定钢筋疏密程度。

业主引用本规程的风险 钢筋笼长度检验属于隐蔽工程,隐蔽工程的验收已经有成熟的规定,根据常理,没有经过监理人的认可,承包人一般不会私自覆盖隐蔽工程(承包人肯定知道私自覆盖隐蔽工程的风险与代价)。如果业主引用本规程,则属于业主对覆盖的隐蔽工程持有疑问,根据国家七部委局颁发的《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第13.5.3条,“监理人对质量有疑问,可要求承包人对已覆盖的部位进行钻孔探测或揭开重新检验,承包人应遵照执行,并在检验后重新覆盖恢复原状。经检验证明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要求的,由发包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工期延误,并支付承包人合理利润。”本规程属于推荐性标准,不属于强制性标准,如果业主引用此规程检验,如果在深处(地下50m)发生争议,鉴于成本、实施破桩的可能性、风险及工期等原因,业主无法独自决策,往往是进退两难,所以业主一旦引用此规程风险极大。

3、结论

由于该规程还有许多理论及实践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特别是在本文提出的条文,在业界引起的争议较大,执行起来也较难,如果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鉴于委托单位的风险很大,引用本规程对灌注桩钢筋笼进行判断还需慎重对待。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建设厅DGJ32/TJ60-2007《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检测技术规程》。

2、国家七部委局颁发。《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

上一篇:短肢剪力墙结构特点及设计问题探析 下一篇:CNG调压站智能监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