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活动单”之石,攻“导学案”之玉

时间:2022-07-17 11:25:29

借“活动单”之石,攻“导学案”之玉

素质教育新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打破了高考与素质教育水火不相容的怪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提高了高考成绩,实现了高考与素质教育的双丰收。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江苏教育学南通,南通教育看如皋。”这绝不是什么“雷人”的新“雷语”,而是当今江苏教育界的新潮流。如皋一夜之间成为教育界的新“明星”,不仅创造的高考奇迹,更主要的实行的素质教育新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高考与素质教育水火不相容的怪现象,实现了高考与素质教育的双丰收。一、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1.以“活动”为主线,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叶澜先生就发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呐喊,上世纪90年代,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推行素质教育二十年来,绝大多数地方的课堂依旧是“新瓶装旧酒”,涛声依旧。在听了石庄中学邹校长的报告后,我还是将信将疑,认为那只不过是如皋为了“作秀”的又一次新包装罢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11月1日我们走进蒲中的课堂后才深刻认识到“我的课堂我做主”真的能够实现,并且与高考一点都不冲突,甚至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高考成绩。蒲中的“活动单”模式是“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点拨总结――达标测评”。“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活动单”预设的活动有目的的预习过程,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在预习时课堂十分清静,静得能听见学生写字的“沙沙”的声音。“合作探究”是学生交流预习成果与心得,共同解决“活动单”上的问题并生成新问题的过程,这时的课堂又是另一番风光――热闹非凡,有激情发言的,有激烈辩论的,也有自言自语的,同学们一个个是那样的兴奋,那么的旁若无人,这给我的感受只有两个字――震撼。“成果展示”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的过程。“点拨总结”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的基础上补充、强调,更正学生的错误并帮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达标测试”是以习题或问题的形式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真正实现了主体本位的转移,真正开始由教师本位转向了学生为本位,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真可谓“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2.以合作小组为抓手,实现教学与常规管理的无缝对接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蒲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载体是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的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人人参与、生生交互的优势。在蒲中,在教室里,以学习小组为常规管理的基本单位,在宿舍中,以寝室为常规管理的载体,这样就形成了“双基”驱动、班干负责、班主任引领、学校总揽的分层管理、责任明确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的学校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了管理机制的集约化,管理效果的最大化。3.让身边的典型成“明星”,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在蒲中半天时间的学习中,我利用课间机会,几乎把整个校园,尤其是教室逛了个遍,与其他学校一样,蒲中也特别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重视名人名言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但与其它学校不一样的是,蒲中不仅会追外来之“星”,更会造自己的“星”。蒲中造的“星”不是别人,正是学生自己。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宣传条幅都是“舶来品”,名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公众人物,文化用品都是商店买来的。而蒲中很多教室中的“名人”都是学生自己,“名言”要么是学生自创,要么是学生的座右铭。例如,在高三19班教室中,十个合作小组的集体照挂上了墙,每幅照片下都是本小组的信条、誓言;有的教室中,今年高考的佼佼者成为“明星”等。以科学家等名人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使人感觉到总有陌生感、距离感,让学生自己成为“明星”,学生更加熟悉,更易于学习,而且,每个同学只要优秀都能上墙成为“明星”,这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竞争意识。二、“导学案”与如皋“活动单”相比存在的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与蒲中的“活动单”模式有很多相似点,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阳光课堂”不“阳光”早在2008年,我校就明确提出打造“阳光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享受中学习,在高效中学习。两年过去了,我们的课堂偶尔有了朝霞朵朵,但远没达到“春光明媚”,已经出现了“星星之火”,但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很多课堂还是老师的“一言堂”,还是凸显老师的威严,凸现学生的疲惫、无奈和无助。而如皋则真正实现了“合作中学习”“快乐中学习”“高效中学习”。2.学习过程缺乏团队的合作精神如皋的课堂是合作充分的课堂,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分解到小组,小组内再分工到人,遇到问题组内共同讨论研究,上课后每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板面上解答问题,然后教师和所有学生都围在板面周围,由学生自己当众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其间,其他同学可以自由地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进行点拨,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几乎缺乏合作学习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同学之间缺少经验的交流,成果的共享,学习的过程肯定很痛苦,学习效果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三、学习“如皋模式”,改进“导学案”模式的几点建议要把“活动单”模式与我校校情相结合,与“导学案”模式有机整合,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避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现象的产生,否则,就会出现“水土不服”。要学其“神”而不是“形”,要对“如皋经验”全面系统领会,包括课堂教学经验、校本教研经验、学风建设经验、常规管理经验等,要实现“蒲中模式”的本土化与同化,否则,只会闹出“东施效颦”的滑稽剧。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前几年很多地方都学习过黄冈经验、洋思经验,但没过多久都偃旗息鼓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程是周期长,见效慢的工程,决不能急功近利,杜郎口中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杜郎口经验风靡全国,但人们只艳羡她成功的光环,有多少人知道树立“杜郎口”品牌的艰辛,到今年杜郎口中学坚持了12年,也探索了12年,“十年磨一剑”,一点也不夸张。让我们行动起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校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打造“前黄国际”的新品牌,创造江苏教育的新奇迹。

上一篇: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