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化的儿童与儿童化的成人

时间:2022-07-17 09:57:58

成人化的儿童与儿童化的成人

目前的中国,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成人化的儿童期,儿童化的成人期以及老年期。童年并未消逝,而是以我们不愿看到的方式,模糊了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儿童阶段过度成人化,成人阶段又以儿童自居自处。

儿童阶段过度成人化,成人阶段又以儿童自居自处

儿童这个群体,穿着与成人不同,说话与成人不同,消磨时间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即使思考的问题,兴趣的所在也不同。

而“童年”不仅仅是生物学上,更是社会或者文化层面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工业化社会被发明出来的,距今不过200年。在西欧中世纪的天主教以7岁为理性的年龄,并未明确区分成人与儿童。中世纪粗俗的乡村节日,男男女女放肆饮酒,纵情声色而不避讳儿童。当时的社会羞耻感未成气候,成人没有主观意愿隔离儿童;当时的社会客观条件也使得成人没有能力隔离儿童。

目前的中国,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成人化的儿童期,儿童化的成人期以及老年期。童年并未消逝,而是以我们不愿看到的方式,模糊了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儿童阶段过度成人化,成人阶段又以儿童自居自处。

作为成年人对于童年的忧心,莫过于那些刚刚发芽的小幼苗,在趋光趋肥趋水的天性下,被思想不正确的光,被未为尽知的肥水导引成了歪脖树。在成人的眼中,儿童的发展应该阶梯式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成年人关心的,是童年阶段能否成为基础,而成长为好少年、好青年和好市民。这些,都不是“儿童当前的需求”,而是对于“将来的期许”。

网络时代的童年祸害

儿童发展的方向,是被信息来源规约的。印刷机发明后,知识爆炸,儿童必须通过阅读和学习,才能进入知识世界,才能变成成人。学校教育成为必需,而学校把儿童当作是未成型的成年人,而非具体而微的成人。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承认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而逐渐改革教学内容来适应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今天,全世界的学校都在担当这个职能。我国很多高中,都以毕业而非年龄作为成人礼,以学业的完成作为儿童时代的终结。

卢梭在《爱弥儿》中批评说,“阅读是童年的祸害。因为书本只教我们谈论那些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卢梭的立论在于,阅读使人无须观察或者体验而获取知识,中国人的看法也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在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的同时,关闭了通往日常经验世界的一扇门。

与书本相比,全民娱乐化的网络时代给今天的儿童世界带来的冲击更大。他们面临着空前的信息泛滥、知识爆棚,以及生活方式的电子化和多元化。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坐在婴儿车的儿童,可能说话还不成句,可能已经学会用手指滑动,在游戏机上玩游戏了。

21世纪的儿童,将会是最蠢的一代?

美国已经有两代人经历了电视时代的童年,新生代经历着电子时代的童年。电视时代的童年,是高度成人化的。信息时代,使得信息获取的门槛降到极低,而且媒体全方位的信息展示,消弭了成人世界隐秘知识对于儿童世界的界限。从电视上的女性洗液,壮阳药广告和沙滩上的比基尼女郎,都是司空见惯。媒体有意识地肆意,或者无意识地恶意地向受众灌输观念。

在美国的教育界,对此喜忧参半。唱衰论者坚称,21世纪的儿童,将会是最蠢的一代。因为他们关闭了通往真正日常生活的大门。他们宁可在电脑游戏里养花,也不肯用手指去碰一下可能有小虫有真菌的土壤种一盆真正的花。他们宁可给隔壁房间的朋友发短信,也不会走过去说一声“嗨”。拥趸则大声为此喝彩,认为科技时代为儿童发展带来更多机会,更多选择,而适度的科技只会为儿童学习成长提供便利。

伴随着电视普及成长起来的中国80后和90后,已经经历了电视时代的成人化的童年。跟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的儿童,尤其是女孩,没有在18岁后“成人”。看看网络上的卖萌自拍照片,大多都在展示如何可爱,手势、拍摄角度和化妆都有模式化。除了责怪网络时代的洪流冲击,还有对于“我是谁”拿不准或者不够自知自信吧。

(作者简介:任双霞,山东广饶人,山东大学文学博士,2008年到日本留学,2010年到美国,现在美国新泽西州工作,近年以草根山东和中国传统反观美国,有多篇文章面世。)

上一篇:私塾,童年的精神回望 下一篇:美国K街上的职业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