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17 08:47:51

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 3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硬膜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效果较好,适宜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

[关键词] 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4-0117-03

Applications study of ropivacaine on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lumbar anesthesia

LENG Fenrong YANG Changmei ZHU Liuhui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Jiande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ngde 311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ropivacaine on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lumbar anesthesia. Methods All of 360 cases patients with hypogastrium and lower limb opera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epidural anesthesia groups (E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lumbar anesthesia (ECLA), and ropivacaine were taken in two groups, parameter of hemodynamics, anaesthetic effect and rate of untoward reaction were contrasted between EA and ECLA. Results The heart rate (H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was identical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esthesia, during operations and postoprations, time of taking effecy and time of duration in anesthesia was prevalent in ECLA than in EA, rate of untoward reaction after operations was identical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Ropivacaine has higher safety and good effect in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lumbar anesthesia, wa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s in hypogastrium and lower limb operations.

[Key words] Ropivacaine;Epidural anesthesia;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lumbar anesthesia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毒性小和感觉运动分离的特性[1],已广泛应用于硬膜外阻滞,并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近年来硬腰联合麻醉阻滞技术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腰硬联合阻滞多采用作用时间短的短效麻醉剂,以增加麻醉安全。近年来我院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下肢、下腹及直肠手术患者360例,年龄16~91岁,体重31~94 kg,身高143~185 cm。ASA Ⅰ级179例、Ⅱ级104例、Ⅲ级60例、Ⅳ级17例,其中Ⅳ级仅限于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126例,肛周手术102例,下肢手术132例。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及硬腰联合麻醉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及手术方式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麻醉前准备,术前30 min根据患者情况肌注咪达唑仓针2.0~4.0 mg(江苏恩华药业)、长托宁针0.5~0.8 mg(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入室后保持已开放静脉通路,常规吸氧,用深圳迈瑞PM9000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ECG、HR、SPO2、NIBP,特殊患者行CVP监测。取侧卧位于L2~3或L3~4行腰硬联合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硬膜外组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腰联合组患者置入针内针腰麻针,取出针芯,脑脊液回流通畅后酌情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0.8~3.0 mL,拔出针内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备用,两组患者局麻药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加10%葡萄糖1 mL,配制成0.5%罗哌卡因重比重混合液。调节麻醉平面,术中酌情使用诺扬(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辅助用药。术中若麻醉平面不够时,经硬膜外适量追加0.75%盐酸罗哌卡因,当收缩压低于90 mm Hg或下降超过其基础值的20%时,静注麻黄碱5~10 mg,心率慢于55 bpm时,静注阿托品针0.2~0.5 mg。

1.3 监测指标

麻醉过程中监测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采用针刺法测试感觉运动阻滞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注药后感到下肢麻木、发热等感觉时间,运动阻滞时间为注药后感到下肢无力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患者HR、SBP及DB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发现,腰硬联合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腰硬联合组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腰硬联合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硬膜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硬膜外阻滞及腰麻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技术,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平面容易控制,而且麻醉深度易于掌握,麻醉安全性较高,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腰麻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2],但是腰麻物容易快速吸收,而且存在麻醉平面控制相对较难、容易发生麻醉过深、麻醉平面过高等缺点,因此在患者需要术中变换的手术中应用较少,一般多用于肛周手术的神经阻滞[3],但是其麻醉效果确切、起效快的优点是硬膜外阻滞难以比拟的。近年来硬膜外联合腰麻的麻醉技术在临床逐渐应用,既能够满足麻醉快速起效的要求,又能够满足麻醉安全的需要,在既往的研究中[4],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时多采用利多卡因等中短效麻醉剂,麻醉时间易于控制,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对于手术时间稍长的复杂手术,难以保证足够的麻醉时间,多需要术中多次追加硬膜外的麻醉用药,从而影响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局部,阻滞时间较长,且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5,6],对感觉神经阻滞相对较快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恢复迅速,且麻醉后循环系统相对较为稳定,有利于术中对麻醉深度及循环状态的控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腰联合麻醉阻滞,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同单纯硬膜外阻滞无明显差别,说明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腰联合麻醉阻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不增加患者麻醉过程中心血管应激反应的风险。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分析发现,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腰联合麻醉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均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说明中长效的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过程中复合腰麻能够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7]。而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既往的研究发现,在腰麻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近年来伴随麻醉技术的进步,在进行腰麻时采用细针穿刺,术后注意对患者及卧床时间的调节,与硬脊膜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已很少发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也证实硬腰联合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腰硬联合阻滞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并且术后可以进行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8]。既往的研究结果证实,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运用于下肢、、直肠小手术时麻醉效果好,且并发症少,用于时间较短的阑尾、子宫附件等手术时,只需提供足够高的麻醉平面均可在腰麻下顺利完成手术。当麻醉平面不够或手术时间较长时,可通过硬膜外适量追加局麻药,因罗哌卡因肌松效果相对较差,运用于需良好肌松或牵拉较剧的体腔内手术时可能需提供更高的麻醉平面,低位腰硬联合阻滞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因此在此类手术中应用要予以注意,但本文的结果证实,在下腹部、下肢及周围手术时,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腰联合阻滞麻醉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信明,穆恒明,刘开敏.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71-72.

[2] 楚永旺.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6):608.

[3] 张宇.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66-67.

[4] 王婷,陈华.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4):60-62.

[5] 何凤勇,王强,刘礼军. 罗哌卡因腰麻在老年下腹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 江苏医药,2011,37(17):2097-2099.

[6] 张瑞东. 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老年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48-149.

[7] 易杰,黄宇光,罗爱伦. 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1):26-28.

[8] 杭燕南. 当代麻醉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39.

(收稿日期:2011-11-02)

上一篇:黛立新与西比灵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比较 下一篇:12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