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庆幸

时间:2022-07-17 06:31:17

崎岖的山路,葱郁的树林,绵延的江水……车窗外的画境,幻灯片般交替闪过。山那边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我坐在车上,入神地凝视着远方,想象着一个个即将出现的可能,那里会不会像电影《天那边》里一样呢?2010年9月1日,作为西南大学顶岗支教的学生,我踏上了通向重庆奉节的路途。

一声“老师”,一份期待

经过漫长的崎岖山路,伴着漆黑的夜色和淅沥的雨滴,我们来到了奉节县的一所农村中学顶岗支教,这是一所农村民办的寄宿制初级中学。提着沉重的行李,我们迈入这所学校时,已是晚上十点。“老师,我们帮你”,只见两个瘦瘦小小的男孩迎面跑了过来,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他们就已拽走了我们手上沉甸甸的行李,到教师宿舍后,搁下行李,他们又一溜烟就跑掉了。我的心里涌起一阵阵感动……这里――长江之畔,夔门之间――将是我未来一学期奋战的地方;而这里的孩子也将成为我的第一批学生。

此后,这里的人和事,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让我感动许久。一次挤上一辆公车,后来到了一站,空出一个座位,座位旁边站着一对母女。“妈妈,让吴老师坐嘛,她是我们的新老师。”小女孩指着我,跟她母亲说道。

“老师”――女孩的一声老师,久久在我耳畔萦绕。这是女孩对我的尊敬,是女孩母亲对我的期望,更是农村孩子对教育的渴望,农村教育对免费师范生的期待。

一席讲话,一种责任

9月10日,我来这里支教已有十天了,随着我对这所学校日益熟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我心里悄然萌发。就在这一天,总理到了同样偏远的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去看望那里的广大师生,温总理不仅听教师上课,还与那里的教师和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这让同样地处偏远农村支教,同为免费师范生的我,倍感亲切,倍受鼓舞。与此同时,心里的那种责任感,也越发强烈。

总理说:“加强农村教育,关系到教育事业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在城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既是城市物质资源的仓库,又是城市人力资源的供给者。时至今日,农村依旧是城市劳动力的巨大输出站。但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体力劳动者,顶着“农民工”的头衔而进入城市,家里老少沦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而自己却作为城市的过客,毫无归属感地徘徊在各个发达城市之间。我所教的那个班级共62人,其中就有46个孩子是留守儿童。学校是寄宿学校,这些孩子只有周末放假了才回家一次。十一二岁的孩子,正是习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的责任自然也落到了学校老师的身上。但由于农村学校待遇差、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本身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立德立人的功能。再加上教师们自己都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这就很难保证他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尽心尽力。

学校里一位呆了三年的老师私下跟我说:“学校每学期,都会进来近十个新老师,但往往呆不了多久,就走了,还有些是来参加应聘了,看了学校的环境,到最后开学的时候却没有来报到。哎,没办法,学校待遇如此,很难留住人的。”每学期都进来大约十个新老师,占了学校教职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学校的教师、学生每学期都要经历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这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很是不利。

那么,平时这所学校的教师又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

一幕场景,一番思考

“我保证如果下次我再犯,老师,你就狠狠地打我吧。”这是一个上课违纪,下课被我叫到办公室的孩子跟我说的原话。其实,我只是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犯而已。孩子向我保证完后去上课了,可我坐在办公桌前,心情却很难平静下来。难道孩子们平时违纪时,都是挨板子,所以当他们犯错时就会习惯性地想到该被老师打几下,而不是反思自己错在哪里?

“你们相互揪着耳朵,我看你们下次还相互打闹不?大力点,没使劲啊!”于是两个孩子在一群同龄孩子面前,按着政教处老师的话,互揪起了耳朵,直至几分钟后,那位老师允许松开,他们才放下手来。回想着两个孩子可怜的眼神,阵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

这是我在支教十几天里看到的一些场景。作为城市发展巨大功臣的农村人,他们的下一代难道不该像城市孩子一样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如此粗糙、落后的教育环境下,农村孩子如何能健康成长?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

农村人口占整个中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比例,我国要想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势在必行。温总理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所以农村教育水平的最终提升,关键还是教师,这也正是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深意所在。

那孩子的一声“老师”,此刻又在我耳畔回绕。奋战在农村教育战线,跟农村孩子一起,打破宿命的羁绊,共享和谐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光。但是,农村教育改革,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方面,还应该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文化功能,增强农村孩子对于自己文化的自我认同感。

一种理想,一个承诺

记得有一次,我跟初一的孩子谈理想,有一个孩子说:“我的理想就是,将来要找好多钱,然后就去县城里买房子,然后娶老婆,然后……”虽然当时很多学生在笑,但我的心情却很沉重。身为农村的孩子,其理想却是将来逃离农村。这意味着农村的下一代对农村文化缺乏认同感,如果是这样,我国农村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将由谁来传承?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传统在农村,文化在农村,命脉在农村,但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意识到自身教育的文化使命,农村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岌岌可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来荒漠之地的开垦,过程必然艰辛,但其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免费教育师范生与国家签订的协议,与其说是权利与义务限定,不如说是国家给我们青年大学生的一次机会。它让我们有机会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时刻,焦点领域,一展所长,成就梦想。

我为自己有机会在这广袤的事业中奋斗,感到庆幸。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农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吴杨平,西南大学2007级免费师范生】

上一篇:从农村来到农村去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