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康的欲望观看《瓦尔特.米蒂的私密生活》

时间:2022-07-17 05:20:40

从拉康的欲望观看《瓦尔特.米蒂的私密生活》

摘要:《瓦尔特・米蒂的私密生活》是由美国作家詹姆斯・瑟伯的代表作。瑟伯的作品以幽默著称,荒唐之中有真实,幽默之中有苦涩,本文也不例外。该作品写于1939年,此时美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增长之中,人们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也有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瓦尔特・米蒂就是其中之一。在此笔者试着用拉康的欲望观对作品的主人公的行为进行解释说明,以期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詹姆斯・瑟伯;瓦尔特・米蒂;拉康;欲望观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084-02

一、作家及作品简介

詹姆斯・瑟伯,于1894年出生于俄亥俄州,被公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以后的幽默家。瑟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寓言、故事、回忆录等,他还亲自为自己的作品绘制插图。瑟伯的作品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最成功的要数他那些冷面滑稽的讽刺小说。他尤其擅长刻画大都市中的小人物,笔法简练新奇,荒唐之中有真实,幽默之中有苦涩,被人们称作是“在墓地里吹口哨的人”。其代表作有《当代寓言集》、《当代寓言续集》。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华尔脱・密蒂的隐秘生活》、《我的人生和艰难时代》。

《瓦尔特・米蒂的私密生活》讲的是大都市中一个非常平凡的小人物瓦尔特・米蒂,而他的妻子则是一位很有主见的女性,常常对他是耳提面命,久而久之米蒂就成了一位妻管严。在1939年这个时期,美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每天都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从而才能在大城市中有一席生存之地。而那些很平庸的,无法与别人相抗衡的人,诸如米蒂这样的,就只能逃避现实,成为竞争中的输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天沉湎于自己的幻想则不失为一个逃避现实的好方法,因为只有在他们的白日梦当中自己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社会当中的佼佼者。

《瓦尔特・米蒂的私密生活》由米蒂的五个白日梦组成。小说的一开始就是米蒂幻想自己是一位司令官,他正在要求他的上尉开足马力以穿过气流,在他的英明指导下,飞机终于平安地飞出气流,他的下属对他的英勇则是赞赏有加,夸他英勇无畏。随着他就被妻子的声音拉回到了现实,接下来又是他一系列的幻想,分别是博学多才的外科医师、百发百中的神,英勇无畏的轰炸敌方军火库的上尉,最后是视死如归的士兵。

二、从拉康欲望观看瓦尔特・米蒂的幻想

中国的学者马菊曾经用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米蒂产生幻想的原因进行过剖析。根据弗氏的理论,幻想有三个特征:幸福的人不会幻想;幻想的动力来自未得到满足的愿望;幻想与时间有密切关系。(王先霈:106)马菊对促发米蒂产生幻想的原因作出了探究,对作者和米蒂生活中未实现的愿望都作出了探究。在此笔者就不再就米蒂幻想的原因作出分析,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米蒂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以及他幻想中的一些行为,从细节上捕捉米蒂的心理活动。

(一)欲望的主体:米蒂的存在危机

米蒂的这一系列幻想都是由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触发的,他的这些幻想也可以是看成自己想要成功的一种欲望。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指出,“欲望是存在缺失的隐喻。”(Evans: 98)换言之,欲望源自存在的缺失。存在危机在文中是有所体现的,如前文所说,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没有出色的能力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地位,即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在米蒂身上,米蒂的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让米蒂在这个社会中没有存在感。他的平庸除了妻子自己可以对他大呼小叫以外,就连停车场的小工也可以对他进行讽刺嘲笑。平庸的米蒂没有竞争力就已经很可悲了,他甚至也平庸到连车都停不到指定的位置,停车场小工对他的大呼小叫虽然让他大为光火,但是他仍然没说一句话。

可见,米蒂真的是很没有社会地位。同样地,深深的自卑让米蒂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好“躲起来”,如他在做完了妻子交给他的任务―买狗饼干之后,到了妻子指定的地方去等妻子,可是他并不是很自信地站在或者坐在旅馆大厅里的一个显眼的位置,让他的妻子一眼便能够看到他,而是陷进一个大椅子里。用他妻子的话说是,“你为什么躲在这个又破又旧的椅子里?你这样让我怎么能够找到你?”由此可以看出,米蒂成功的缺失,不仅让他在妻子面前没有自信,在别人面前也同样没有自信,所以他才会躲在椅子里,沉湎于自己的幻想当中。成功的缺失导致了米蒂的存在危机,因此他就只有借用自己的幻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二)双重欲望的矛盾统一体

社会存在感的缺失让米蒂成了欲望的主体,他自然会产生各种欲望。国内学者张德明从拉康心理学的角度,对“欲望”这一术语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拉康所说的欲望可以细分为两类:即被动的自恋欲望(passive narcissistic desires)和主动的他恋欲望(active anaclitic desires)。前者的特点是“主体往往站在他者的立场上,设想自己在他者心目中的形象,喜欢用他者的目光打量自己,渴望被他者所爱、所尊重、所仰慕”;后者则“渴望将欲望对象拥为己有,具有很强的进取性、占有欲和攻击性,促使欲望主体不断奋斗、追求”,以最大程度实现理想自我。这两种欲望互相矛盾,却往往同时存在于欲望主体之中:“主动的他恋欲望”使欲望主体变得非常大胆、主动、甚至狂暴,而“被动的自恋欲望”又使其非常内向、退缩,常常左右顾盼,谨言慎行。(张德明:75-76)

前文提到成功的缺失导致米蒂社会存在感的缺失,使得米蒂产生了欲望,而这些欲望就体现在米蒂的多种幻想当中。在米蒂的这些幻想当中,他无一不是梦中的主角,诸如精明冷静的司令官,博学多才、临危不乱的外科医生,自信魅力的神,英勇无畏、牺牲自我的上尉以及视死如归的士兵。在现实当中的米蒂,谁都看不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他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在被动的自恋欲望的驱使下,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第一个幻想当中,米蒂迅捷的反应要求他的下属采取行动,最终得以穿越出气流,获得平安,他的下属们都为他的大胆所折服。在第二个幻想当中,他化身为博学的外科医生。当其他的医生都对垂死的百万富翁束手无策的时候,他却能够妙手回春。同时,他的同事们也对他所写的医学方面的书表示赞扬。并且,他能够临危不乱,能够用一只自来水笔修好一台其他人都修不好的医疗机器。这里作者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米蒂期望自己能够神采飞扬的想法跃然于纸上。在第三个幻想中米蒂是一个百发百中的神。在现实中的他,妻子对他开车开快了也会横加指责,所以他希望能够得到自己妻子的认可,更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美人的青睐与芳心。

他期望自己能够成为女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他的辩护律师为他辩护时说道,“他右手受伤了根本不可能开枪。”而米蒂的回答则是,“我可以在三百米开外,用左手将目标人物一举击中。”米蒂这样的一句话立刻赢来了一位女士的尖叫,硬汉形象果然俘获了美人的芳心,所以“一会儿一位漂亮的深发女郎就坐在了米蒂的怀抱当中。”幻想之中的米蒂本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可是他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不惜将自己的生命作为赢得美人归的筹码。可见在被动的自恋欲望的驱使下,米蒂迫切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自己妻子的认可。

米蒂是一个矛盾体,他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可是却只是将这种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幻想当中,在主动的他恋欲望的影响下,他也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在前文当中提到过,米蒂连车都停不好,对停车场小工的嘲笑他可谓是“浑然不觉”。其实,米蒂当然不是“浑然不觉”,他只是故意地无视别人对他的嘲讽,只是被动的自恋欲望让自己变得胆小怕事,他不敢对小工表达出自己的愤怒,而只是“踢了一下过道旁边的垃圾桶”,虽然他这种温和的有攻击性的行为表达出了他的愤怒,可是他仍然不会有进一步的行动。在现实当中,他的想法更加胆小瑟缩,他想的居然是“下次我要把我的手臂吊在绑带里,这样我要再开不走车,他们就不会嘲笑我了。”

主动的他恋欲望让米蒂想要成为别人心目完美的成功人士,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他总是成功的,而被动的自恋欲望又让米蒂瑟缩不前,不敢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相反他只是终日耽于自己的幻想当中。他的这种双重欲望的矛盾体使得米蒂成了一个在幻想当中逃避现实的小人物。而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米蒂的结局,也许他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奋发图强;也许他仍然是整日耽于自己的幻想当中,不敢面对现实。在这样恶劣的竞争环境当中,米蒂只是代表了一类人,他们的郁郁不得志是现实社会带给他们的,当然也是他们自己的不作为使得他们更加平庸。

三、结语

《瓦尔特・米蒂的私密生活》是一部充满睿智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小说反应了代表一类不得志的、平庸的人,而通过拉康的欲望观对米蒂作出的一些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这样成天生活在白日梦当中。他们的不成功给了我们一种启示,也可以让我们对这些不得志的人多一些同情少一些斥责,因为这是社会快速发展下小人物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我们可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到他们的逃避与胆怯,作品也更加印证了那一句话―瑟伯的作品是让人在幽默之中看到苦涩,从而发人深省,催人反思。

参考文献:

[1]Evans, Dylan. 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s[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2]Thurber, James.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M]. Penguin Books, 2001.

[3]马菊,胡笑瑛,A Psychoanalysis of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J], 英语广场,2011.

[4]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德明.西方文学现代性的展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对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探析 下一篇:叙事之道与叙事之技的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