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张的精神锁链

时间:2022-07-17 05:20:21

散乱、歪斜置放的电线杆,纷乱无序的电线团、线头,无序的红绿灯分散着画面的视觉点和思绪神经。传统思维里的审美、空间,构成刹那间聚而又散、散而又聚。我努力想从自己视觉经验里寻觅适合表达画面的语言,但很难。看巨燕的画在我似乎是一道迷墙,将我视觉经验里美的、俗的有关艺术的记忆和定义全部连续打碎,我的欣赏理念和既有经验似乎在一刹那留下了空白……

多年在艺术圈厮混,我虽为文不多,但无关痛痒的马屁文章我笔下从没走过。对于巨燕,我不明白一个柔弱娇美的女子为何要画些这样硬朗,生硬、冰冷的工业零件,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实物依恋,还是对此物有长期沉重的情结:她的情感深处里多少难以释怀的线头待解,连同她对画面的认识和艺术的阐释、悟道究竟在哪里?

与她多次在微信的沟通后,我似乎找到了依稀的答案。表面柔顺的巨燕其实在内心里强大着无比的冲动和豪情,是齐鲁大地的气质给了她特有的感慨和艺术的萌动意识。我没有看到艺术家早期的绘画,我想同我们许多学院派一样,那是一种没有经理性分解所形成的艺术的样式化产物。但也是巨燕徬徨在道路时的自白。当我看到她的表现柔性和生命活力的《玉树临风》系列作品感到她似乎找到了在她艺术生命中的一缕希望之光。那些作品是她以非常女性化的心态抒写出来的,是她多年生活情形的纯真写照,亦是她精神状态的翕张节点。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电线杆油画作品确实个例外,亦是本文想要探究的部分。在她看来,电线杆是个非常强有力量的东西,亦即强有力的巨型武器,它可以遣散和抵挡得住外界俗世对她的任何侵蚀和攻击,它切合了巨燕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超然心态,充满着她迫切需要的能量和爆发力,如同一个心灵的巨型武器和弹药待命出征。广而言之,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社会综合环境的压力和个人精神诉求的压力是现代人的综合病。尤其是近年来,虽然中国少数人表面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精神的恐惧、焦躁和压抑无时不在影响和残杀者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和美好精神的图腾。从这个意义上讲,巨燕的画面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综合心态的集体病灶和发源地。她给我们画出了一个时代精神的CT图谱、抑或是核磁共振的细密影像。

横向来看,在中国当代女油画家中对所画素材的选择迥然不同,而由于女性特有的思维和精神指向使她们的画面元素素材多取决于个人的感情经历和精神履历,那些在生活和感情记忆深刻或难以明灭的画面和物象始终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素材及诉求。远者如方君壁、潘玉良、丘徥、邵晶坤、蔡锦、夏俊娜等从女人本身的的生活和情感感受为出发以美女、鲜花、裸女、物等与自己生活体验有关的物象来组成画面的主要内容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女性艺术的第一印象。他们以女性特有的感觉和思维方式散发性地想象,以自恋、孤独的自我情感交织在一起去描绘女性作为生活主角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人生体验。而另一路如陈曦、徐晓燕及远在海外的还不为人知的艺术家刘自鸣等则从人自身的外部视野观照自己内心的横向比照。注重关注外部客观世界的众生万物与自己周遭生活的关系。宣言性地诉诸了何为女性,以及女性视角下的生死观念和女性至上的特立独行的立场。如陈曦持续画着的洗澡的街市女人体和电视机系列,从一个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切入,以女性细腻入微的视角来刻画我们这个时代的点滴脉动,从而使作品产生的意义的思想维度远远大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女性视野。而另一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家徐晓燕则才华横溢,完全没有在女性幽怨悲情的闺阁中游弋,代之的则是对生活在我们周遭环境状况日下的摹写和类似于诅咒的控诉,由此女性艺术家视野下的艺术本体和语言便有了更社会化的内容和道德批判的社会学层面的力量。巨燕的艺术与此同工,恰恰是此类作品最有力量的鼓呼和坚守者。对此她曾经对我讲到:这些横陈的倾斜的电线杆图式看上去如此冷硬强大,它似乎是我的武器,它倾斜的构图反衬出一种不安和脆弱,它反映出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个内心的状态是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表露的,你是女人,你必须柔顺,你怎么可以如此乖张不羁呢?家庭和社会规定了女性的角色粉色面貌,如此这般你才会被接纳。

当下作为社会的一半角色的女性尽管在社会各方面已逐渐占据一定的位置,身份和地位亦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传统中国人的心底深处还是对女性有着程度不同的轻蔑和歧视。这也就是巨燕作品在表面画出许多刚性,冷硬的电线杆后影藏在内心深处对男性和男权社会的抵制和抗议。巨燕曾说“我不想翻出中外历史上女性画家典故,既然造化我为女性,作为一个自然人,女性应该有她应有权利和义务,也包括时下流行的‘话语权’。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女性在中国社会的角色是表面的虚伪还是内心的刚强,她们在与男性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往往是被曲解和奴役的简单判断,她们其实最需要的是起码的尊重和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就是巨燕作品里反复强调的刚强之于阴柔的力量,以期达到她所希望的可能,完成一个独立生命的意义。同时,这些作品通过孤傲的电线杆表达了一个作为艺术家的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情境中的孤独和寂寞。从纯粹绘画性的角度来讲,巨燕画面里的构成意识还是非常讲究的,看它纵横交错的线条排列,杂乱而又有序,别致的结构和造型把我们的思绪重新点燃,特别是在把人们司空见惯的凌乱电线头和接头连接在各自的交集点上,显示了她对空间把握的十足信心和勇气。而对作品整体感受到她对画面驾驭的卓越功力。对于我总是想从作品本身去了解和分析艺术家的心理轨迹和坐标,没有像许多写文章的人总拿出一些所谓的理论和权威来助势扬威。

最近看到她以玻璃材料制作出的输电零配件等装置作品使我眼前一亮,看得出来,她在完成了从电路器材到玻璃材料装置作品的位移中应该心境平和了许多,那些晶莹剔透的玻璃作品散发出的美好心境占据了她这段的祥和、悠暇时光。她对我说:我以后的作品也不会顺应自己的女性特质,她肯定不是柔弱的,是冷的、硬的或脆弱的。从此可以看出,作为表面柔弱艺术家的巨燕十足的带有先天的冷峻,硬朗气质。而其作品中呈现的复杂结构和能量储存无疑使很有当量的,只是时缘罢了。最近得知她将远赴美国陪同爱女完成学业,这对一位艺术直觉非常敏感的艺术家来说无疑又是一次艺术跋涉的狂欢和磨砺,也是一次难得的极致艺术放逐,异域的风情和环境也许会暂时占据她的思绪,重新思考和理清自己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是一次考验。但故国的山水和性灵依然会浸润在她的骨髓生根,作为当代的艺术家巨燕更是她难以割舍和忘怀的。我多次与她沟通时谈到,眼见得故国山水污浊和消逝,人情的冷漠和疏离,我们都很痛心疾首,但都扼腕无奈,多少叹息换来的只有相互鼓励,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小事,无为而有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愿这篇短文不仅是我对巨燕艺术认识的路径,更愿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共勉片言。

2013年7月4日与北京黄花城

上一篇:妥协是一种需要学会的设计语言 下一篇:傅榆翔:“悬念”中的见性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