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辅助治疗急乳蛾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7 05:13:54

耳穴埋豆辅助治疗急乳蛾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使用耳穴埋豆辅助治疗急乳蛾的疗效。方法:将162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耳穴埋豆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耳穴埋豆;急乳蛾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27-02

急乳蛾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咽喉疾病,其发病部位在咽喉两侧,是因邪客喉核(腭扁桃体)、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发热,喉核急发红肿疼痛为特征的咽部疾病。“盖肿于咽之两旁者为双蛾,肿于一边者为单蛾。”(《景岳全书》)。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随着药物疗法毒副反应和耐药性的增加,耳穴埋豆辅助治疗减轻疾病临床症状日益受到重视。我科于2012年12月~2013年9月根据中医学内病外治的原理,开展耳穴埋豆辅助治疗急乳蛾,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62例急乳蛾患儿,年龄4-10岁,按照家长自愿和随机相结合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男42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6.9±1.27)岁;对照组80例,男39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6.4±1.1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入院诊断均为急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证属:风热犯咽[1],入院刻下:咽红、咽痛,偶咳嗽,有发热,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2 治疗方法

2.1 入院后,对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

2.2 对观察组再予以耳穴埋豆,根据证属取耳穴:神门、咽喉、扁桃体。[2]

2.3 耳穴埋豆方法:先用探棒在耳朵上探得本疾病的敏感点定位,再用酒精棉球给予耳部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王不留行籽贴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每次1~2分钟左右,每日3至5次,一般留压3天,单耳交替。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但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按压宜轻。

3 疗效观察

3.1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x-±s)表示,t检验,P

3.2疗效评定显效:48~72小时内,咽痛、发热等症状消失,咽部红肿明显消退;有效:72~96小时内咽痛、发热等症状减轻,咽部红肿范围缩小;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3.3治疗结果

4 讨论

中医认为急乳蛾是由于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两经,邪毒相搏上乘,郁结于咽喉两旁所致。人体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耳穴与全身经脉密切相关。耳穴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的《灵枢》中即有关于望耳查病及耳穴治病的记载。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按此规律分布于耳廓相应固定的位置上。中医认为,耳朵和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六条阳经的经脉分别循行于耳中与耳的周围。耳不但通过经络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耳又与脏腑的生理、病理直接有关。耳穴埋豆是运用王不留行籽耳贴在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耳穴埋豆辅助治疗急乳蛾取穴神门、扁桃体、咽喉,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疏风清热、消肿利咽作用。该操作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患儿乐于接受,疗效显著,可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2007年3月第2版(2011年11月重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4-65

[2] 邱茂良.针灸学.1985年10月第1版(2012年1月第42次印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83、187

上一篇:1例引产术后大出血合并DIC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现代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