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正宪老师上课的几点感悟

时间:2022-07-17 04:27:54

听吴正宪老师上课的几点感悟

【摘 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吴老师的课正是全方位地真正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本文浅谈了作者在学习之余的几点感悟。

【关 键 词】 新课程;数学;课堂

2013年初冬时节,吴正宪老师走进江南小学,参加“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启动仪式暨课例研修活动”,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吴老师,就被她亲切的笑容、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所吸引。

走进吴老师的课堂,不由暗暗替吴老师捏一把汗,因为没有去熟悉学生,学生课堂上会配合老师吗?然而随着上课了铃声的响起,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只见吴老师开门见山、干净利落、直奔主题:“今天我们在原来学的知识基础上研究点新问题”“研究什么问题”“行走中的数学问题”。随后请两个学生上来演示“同时、相对、相距、相遇”,并请同学说说在生活中还会遇上哪些同样的问题,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理解。吴老师在发现学生理解出现问题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要求利用画图把题读懂,吴老师问学生:“看懂了什么”“是谁帮助我们读懂了题”,通过学生反思,学生明白了:图形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学生同时还明白,解决一个问题不仅要自己清楚,还要把表达的东西让大家都弄清楚;在生活中条条大道通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吴老师把黑板分为三个区,在经验区让学生用上时间×速度=距离,利用已有的经验画出图,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画出不同的图;在感受区,利用图对数学解释,语言直观,学生对话、交流,去发现问题;在争论区,让孩子们自己对话,用问题、用智慧、用数学思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获得良好教育。最后学生在分享学习经验是说:“要多读题,认真审题;做完题后,多检查,出现问题要会思考。”

一堂课不知不觉已经过了40多分钟了,但孩子们依然兴致盎然,“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孩子们的回报,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高奖赏,这是教师最幸福的时刻。正是吴老师宽容、善解人意,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区域,让每个孩子对话,照顾孩子的差异,有层次、由浅入深、思维外显,交流着每个细节,引导孩子解决问题,通过一题解决一类问题,重视过程与结果,学会学数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听了吴老师的课,不由想到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吴老师的课正是全方位真正体现了课标的要求,让我在学习之余有下面几点感悟:

一、营造有生命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名师不是“高、大、全”,同样教学内容,他们为什么上得生动、深受学生喜爱?是因为他们爱孩子,爱课堂,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孩子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孩子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应该将自己对孩子热爱之情,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把愉悦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学生也将会把赞美和激情献给你。师生互通情感,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形成学生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

二、打造朴实的课堂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但有些“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在追求所谓个性张扬、花哨热闹的背后,总给人有作秀、肤浅、浮躁的感觉。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分析和讲解丝丝入扣;没有复杂的课件,但运用恰到好处;没有抑扬顿挫,但幽默风趣;没有激情澎湃,但润物无声,可以看到吴老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下了工夫,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一支粉笔,一把尺子,没有精美的ppt,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课堂上,教师放下架子弓身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间有交流,学生之间有合作、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创设敢于质疑的课堂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搞清楚什么是数学思维,但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需要渗透一些比较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这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东西,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吴老师的课设计得比较巧妙,很流畅。引人入胜,启发学生质疑解难。教师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间有争论、交流、分析、反思,学生尝试质疑解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吴老师能把培养情感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实现多赢。实现了教师教给学生的就不只是知识,还有方法,而且还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学习心态。学生就不仅仅是在一门学科上学习好,而是在所有的学习方面都处于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在将来的生命历程中,始终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不怕困难,自信,坚强。■

【参考文献】

[1] 徐丽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樊荣霞.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5).

[3] 韦全明. 小议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 小学教学参考,2014(9).

上一篇:锦上南京 31期 下一篇:“轻霜易摧孤草,狂风难毁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