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化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17 04:14:20

巧设化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是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利器。在中学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本文我将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讨论。

一、生活式情境创设

初中化学总体而言较为简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此,在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妨利用生活式教学情境,拉近化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例如,在磷单质及其性质的教学中,我为学生们提出了“鬼火”的教学情境。在民间常常流传这样的说法,在人死后他们会化作一团团鬼火在蓦地里游荡。很多学生对“鬼火”还是非常陌生,听到这样故事,他们的听课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基于此,我展开了“磷单质”的性质教学。“鬼火”的本质就是白磷单质的燃烧现象,由于人骨燃烧后的残余的主要物质就是磷,在自然条件下墓地里的磷元素就会挥发出来,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就可以发生自燃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鬼火”。结合上述情境,我将磷单质的易燃性、不稳定性揭示给学生。通过对学生们常见生活情境的设疑,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式情境创设

古语云: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化学学科与化学实验的发展密不可分,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式情境的创设。通过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学生们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对化学现象与性质的认识不断加深,促进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化学物质辨析章节的复习教学中,我为学生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式情境。首先,我按照下图为学生们连接好了实验图,但未将反应物质类型揭示给学生们。

然后,我要求学生们观察反应物质的状态。A是纯净物,B是黑色粉末状纯净物,可能是CuO或是木炭粉;C中存放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最后,我将存放在气球里的气体(为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其中的一种)。有了以上的信息,我要求学生们尝试结合实验现象推断对应的化学物质,并完成下表。

对于编号I,由于黑色粉末未变红,且玻璃管内有水珠生成,则可以判断物质A为H2。再结合C、D两处无明显现象,则可以进一步判断出B物质为CuO。对于编号II,由于C处产生了白色沉淀,则说明A物质为CO,再结合黑色粉末未变红,可以说明B为CuO。对于III,首先由蓝色火焰可以判断出A物质为H2,再结合黑色粉末减少至消失,说明B物质为木炭粉。至此,学生们顺利推断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所有的物质类型。

在该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对中学化学常见氧化还原现象、燃烧现象、沉淀现象得到了整体上的训练。探究性实验情境考查题是近些年中考的热门题型,此类实验式情境的导入对化学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三、应用式情境创设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化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朝向实践化、应用化方向发展,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想实现对学生应用意识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应用式情境创设必不可少。对此,我们不妨将社会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化学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应用实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患者发生胃痛的情况下,医生常常会开出胃舒平一类的药物(其中每片含氢氧化铝0.39克)。胃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只要服用适量的胃舒平即可环节胃痛。若是服用了过量的铝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的形成,也会消耗过量的胃酸。所以,治胃疼的药不能服用过量。在此应用式的教学情境下,我为学生们布置了如下的计算题。

例:若是该医生给患者开了一瓶胃舒宁(每片含量为0.39克),并要求病人每次服用两片。那么,试问:在服用该药片后被消耗掉的胃酸质量为多少?

分析:本题属于化学应用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尝试和化学基础。首先,我们应该写出对应的反应方程式,胃酸就是稀盐酸(HCl),治疗过程即是盐酸与氢氧化铝的反应过程。于是,我们假设参与反应的盐酸质量为x克,利用质量守恒原理得到关系式:78x= 109.5×(2×0.39),得到x=1.095 克。

通过此类应用类化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对化学学科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学生们从该情境中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生活常识,提高了他们化学知识的认知度。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必须敢于突破传统,紧跟新课程理念,不断为学生们创设出更多更优质的化学情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四明初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 下一篇:谁是设计师2015琅琊榜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