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30井区油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及有利圈闭评价

时间:2022-07-17 02:11:10

欢30井区油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及有利圈闭评价

[摘要]在研究欢30井区区域构造的基础上,结合沉积体系及成藏条件分析,综合研究油气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对沙三段大凌河油层和热河台油层开展圈闭综合评价,发现有利圈闭7个,部署探井3口。

[关键词]欢30井区 热河台 大凌河 圈闭评价

1构造及断裂特征

1.1断裂特征

1.1.1断层发育特征

欢30井区断层发育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早期(中一新生代)继承性发育的西掉正断层。二是始新世至渐新世时期发育的南掉正断层,该期断层全区发育。这些断层东西向展布,将本区切割成由北至南节节下掉的断阶带。该期断裂展布主要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北西向及其它零星分布于较大断层之间的小断层。其中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层决定着本区的沉积及构造演化。

1.1.2断层组合模式

本区主要有四种类型的断层组合形式。

铲式断层:随着深度的增加,断层面倾角变缓,沿沉积层内滑脱,呈上陡下缓。断层向深层消失于沙三段或更老的地层中,这种断层井区广泛发育。

Y字形断层:由早期的西掉断层和较晚期的南掉断层组合而成,剖面形态呈Y字型。

入字型断层:也是由两条不同时期发育的断层组成入字型,分布在井区北部,是十分重要的断层组合类型。

1.2构造特征

1.2.1区域构造特征

从该区的构造演化分析来看,早期NE向西倾正断层继承性发育,形成了该区构造单元的雏形。沙三段后期发育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北东向展布的南倾正断层使斜坡带呈断阶状展布,断阶带将次一级的构造带切割形成了一系列断鼻、断块构造。

1.2.2局部构造特征

由多组走向断层交驻形成的断块,地层界面常呈平直状或弯曲度很小,靠断层做封堵条件构成圈闭,这种构造圈闭分布广,是主要圈闭类型。欢30井区主要存在的断块为3个,自南往北分别为锦2-4-14块、欢30块、欢2-25-9块。

2沉积及储层特征

2.1沉积特征

沙四段早期,辽河盆地进入初始张裂阶段,断裂活动发育,辫状河流携带大量的泥砂进入湖底形成扇三角洲砂体,物源来自北部。沙四段后期,由于持续的水进致水体加深,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厚度80-100m。

沙三段大凌河油层为湖底扇中扇亚相沉积,物源来自东北方向,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河道间和中扇前缘微相。扇辫状水道砂体迭加连片,水道前端砂体沉积厚度相对较薄,砂体厚度200-400m

2.2储层岩性特征

欢30井区大凌河和热河台油层储层岩性由细砂岩、粉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和砂砾岩组成。大凌河油层和热河台油层储集岩成分以流纹岩为主,岩石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填充物以泥质杂基为主,胶结物含量较低。岩石结构成熟度较低,碎屑颗粒较粗,以不等粒和中细砾为主,磨圆度为次棱状,分选差,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3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3.1油气分布及油气藏类型

大凌河油层的储层在本区分为三套:大Ⅱ、大Ⅲ,、大Ⅲ2油层。目前已发现的油层主要分布在大Ⅱ油层,而大Ⅲ1油层、大Ⅲ2油层零星分布。总体上该套油层的分布范围较小,在井区内比较零散。从大凌河油层的灌满情况分析可能受到沙二时期开启,断层破坏向上运移到兴隆台油层中去。该套油层主要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属岩性构造油藏。

3.2油气控制因素分析

欢30井区具有十分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井区南部存在清水洼陷、鸳鸯沟洼陷,油源供给充足,井区由于处于势能低势区,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同时本区发育多套理想的储盖组合以及空间上不同时期的断裂活动为油气在井区不同层位的运、聚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具有十分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优势如下:

(1)本区不仅南邻生油洼陷,而且沙三深陷期的湖相泥岩全区分布,使本区具有充足的油源。

(2)长期继承性发育的主干断裂一直延续到沙三段湖相泥岩中,成为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发育期为沙三~东营时期,沙二时期开启。

(3)多期、多次发育的扇三角洲和湖底扇砂体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尤其广泛发育的扇三角洲的前缘水下分支流河道、砂坝砂体十分发育,分布范围广、储集性能好、成为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场所。

4有利圈闭评价

4.1有利圈闭评价

根据构造、沉积、断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储集性能、埋藏深度、成岩作用强度、圈闭类型、圈闭可靠程度等综合分析,确定有利油气圈闭7个,均为断块圈闭。

(1)大Ⅲ2,油层。欢2—27—05井、欢30井、锦2—4—311钻遇大Ⅲ2,油层,并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该套油层勘探程度较低,未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勘探潜力较大。通过精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在大Ⅲ2油层新发现和落实有利圈闭2个,圈闭面积1.9km2,预测圈闭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5×104t。

(2)大Ⅲ1油层。该块油源充足,构造落实,储层发育,圈闭面积大,老井试油投产获得了工业油流,预计可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8.4X 108m3,综合评价为I类圈闭。

(3)大Ⅱ油层。该块是由两条近东西向断层和一条北东向断层所夹持的断块,构造落实,在欢30井附近存在一个构造高点。圈闭面积0.2km2,高点埋深2650m,圈闭幅度30m。沉积类型为湖底扇扇中亚相,储层发育,欢30井砂体厚度大,达93.4m。该井电测解释为气层36m/5层,试油后为油层,投产后累产油43000t。开发效果好。欢30块大Ⅱ油层未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一孤立的出油井点,在该区为一局部高点。

4.2井位部署及实施情况

通过对该井区构造、沉积、储层分布、油藏类型的认识以及圈闭评价的综合研究,针对油气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各层构造圈闭评价以及勘探开发现状,对大凌河油层、热河台油层在3个区块共7个有利圈闭进行井位部署,提出建议井位3口。

2011年以来在欢30块及欢2-25-9块实施2口滚动井欢2-27-6、欢30-气1井。欢30-气1井投产大Ⅲ油层3022.8—3092.2m,34.5m/7层,初期3mm油嘴自喷,日产油16.3t,含水2%;欢2-27-6井投产热河台油层2250.0-2252.0m,2m/1层,初期日产油10.4t,含水1%;这两口滚动探井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欢30井区的开发井部署和圈闭探井部署提供了依据。

5结论

(1)本区断层十分发育,断裂发育的多期性及活动的不均衡性对本区圈闭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层。

(2)本区油气藏类型丰富,既有受断层和构造形态控制的断块、断鼻型油气藏,也有受断层一构造背景一岩性侧向变化控制的复合型油气藏。

(3)滚动勘探研究要以区域构造研究为基础,同时结合沉积相的研究,分析成藏条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上一篇:青海民和盆地探井固井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白垩纪区域地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