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敢行舟

时间:2022-07-17 02:00:39

地点 :广州,方所

人物 :镰田崇裕、水野诚一、刘苏里、

帕特里克・尼尔、钟芳玲、廖美立

“书店给了现代城市梦想的空间,我把它叫做知识分子的天堂。不管这个书店是大是小,一定有它的灵魂。实际上开书店的人和做书店的人,正是这个天堂、这个灵魂的守护者。”方所创办人毛继鸿用这一席话,为“书店与城市文化国际论坛”拉开帷幕。

聊书店与城市文化,书店主自然是论坛的主角。像毛继鸿这样“半路出家”的书店人这次来了不少。首先是曾任日本西武百货店社长的水野诚一。他曾在1995年当选日本众议员,如今是森大厦株式会社特别顾问、BALS株式会社以及ORICON株式会社等机构的外部董事。水野的头衔还包括日本设计机构理事长、日本文化设计论坛理事长、Diamond Design Management Network机构制片人―这足见他和设计界之间的密切联系。而这些设计机构在他的领导下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正是旨在向大众输出广义的设计理念。

这显然与毛继鸿的理念不谋而合。事实上,毛继鸿和水野诚一的合作,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作为中国品牌例外的打造者,毛继鸿近年来大胆尝试和日本设计师的合作,山本耀司便为他的新品牌YNOT担任艺术指导。虽然毛继鸿和水野诚一的合作项目暂时不得而知,但水野的加盟,也可视作是毛继鸿向日本设计界挺进的又一步棋。

之所以被邀请到这个论坛上,不仅仅是因为和毛继鸿有设计层面的合作,更是因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百货业兴起之际,水野诚一就在西武百货里做了许多创新之举,其中包括把百货与设计和大型书店结合的尝试。“百货顾名思义应有尽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希望所有商品都可以进入百货,包括书店的引进。”水野尝试着在百货的独立书店中分门别类地摆放书籍,这一个理念同时改变了传统百货和传统书店的面貌,也为后来茑屋书店的创办埋下伏笔。

用水野的话说,镰田崇裕是“在西武百货公司的独立书店中不断吸收知识成长起来的一位老板”,他曾任日本代官山茑屋书店馆长,现任茑屋书店所属集团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Co., Ltd的执行董事。在镰田的邀请下,水野加入了代官山茑屋书店的创办和建设中。代官山茑屋书店是一个多功能的公共文化美学空间,集合了书籍、电影、音乐、文具、咖啡和Lounge,曾被美国网站 评为世界最美的20 家书店之一。这里举办过蔬果集市、茶道活动,甚至还有古董车大赛。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举办讲座的人物均大有来头,比如小野洋子、坂本龙一。

与方所一样,茑屋书店致力于将书店变成多功能的公共文化美学空间。在人们对生活美学的追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单纯卖书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将书店定位于提供生活美学的所在,成为现代书店逆水而上的其中一种有效方式。配合书店的运营,各种活动和服务也应运而生,书店由此找到持续盈利的可能。同样的案例还有担任英国图书经销商联盟主席的帕特里克・尼尔和妻子创办的“贾菲与尼尔”书店―在传统书店的基础上,“贾菲与尼尔”配置有咖啡馆、迷你区和艺术空间,同时举办许多活动。2007年,这家书店赢得英国最佳独立书店大奖。

同是独立书店的创办人,比起毛继鸿的跨界,万圣书园的创办人刘苏里似乎更加学术化。作为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万圣书园在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十年前,在刘苏里筹备独立书店的时候,面前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循。在他盲人摸象的过程中,是钟芳玲的《书店风景》使他对书店的雏形有了清晰的概念。

走遍国内外书店的钟芳玲,是“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与写书为工作和志趣的女书人”。她的“书话三部曲”《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不仅是大众认识书店的最佳窗口,更是指导像刘苏里一样的独立书店人打造灵魂天堂的教科书。同样以书店行业为志趣的方所总顾问、行人文化实验室董事长廖美立和钟芳玲是多年好友,于是,这次论坛上也有了这位“书店大使”的声音。近些年,钟芳玲将眼光投向了跨业组合的书店模式,由设计师毛继鸿主导的方所,也成为了她的一个研究对象。除了方所,钟芳玲对广州的书店也颇有研究。带她走遍大大小小书店的是学而优书店的创办人陈定方。论坛当天,陈定方也突然出现在台下,成为这场论坛的特别观众之一。除了文化人,当天来到现场的观众,还有不少是来自艺术圈、设计圈的专业人士。

如毛继鸿所说,参加这次论坛的嘉宾,都是“知识灵魂的守护者”。除了书店主,许多文化人也表现出了对独立书店这一话题的关注。近年来,和内地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的台湾作家杨照,是贯穿这次论坛全场的主持人。杨照不仅仅是台湾最有名的文化人之一,同时也是专业的媒体人,十多年前还在台湾担任过的“国际事务部主任”。因此,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点评文学、针砭时政,能重新解读传统名著,也能给当代文化号脉,还能聊音乐聊八卦这样一个多面手,也无怪乎廖美立在论坛上说,能在这种国际性文化论坛中担任主持的,除了杨照之外再无二选。

身份多元的嘉宾,层出不穷的话题,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都意味着这场论坛在当下的必要性。短短两天的论坛,不仅仅是听书店人讲述书店背后的故事,更是听一帮怀抱热情的创业者,在城市空间这个大概念下,探索各种文化形态在几乎完全被网络冲垮的时代,如何生存发展、如何逆水行舟的机会。

上一篇:成长的准备 下一篇:DIS数字化系统在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