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县王家庄镇小屯村委会丰产优质花椒园建植初探

时间:2022-07-17 12:29:27

花椒是著名的调味香料,果实含有花椒油,供食用或制肥皂、油漆等原料用,同时也是很好的药用植物,如适量食用,可以明目健脑,增强食欲。花椒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拨200―2200m之间。花椒耐旱贫瘠,对栽培条件要求不严,且寿命较长,生长迅速,管理容易,产量稳定,对病虫害抗性较强。对土壤、气候、水分的抗逆性也强,是绿化荒山,美化环境,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优良经济树种。结合花椒的特性和我镇的实际,自1995年以来,我们通过系统调查、试验、实践为建植早实、丰产优质花椒园夯实了基础。

1.椒园建设

1.1园地选择

花椒造林地应选择缓坡山地、向阳背风,温暧温润,土层深厚的地方,海拨高度应在2100m以下,土壤PH值6.5―8范围内,但以PH6.5―7.0的范围内生长结果为最好;花椒喜钙、在石灰岩山地和丘陵上生长特别好。

1.2园地规划设计

1.2.1水土保持林的规划设计

我镇的椒园多建在5~15°的缓坡地上,考虑到我镇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建园时我们在各椒园的上方边缘地带设置5~10m的圣诞树林带(株行距为1m×1m)。

1.2.2灌水与排水系统设计

灌水系统包括蓄水池或小水库、引水渠、灌水沟三部分。蓄水池应根据集水区面积大小和灌水便利条件,因地制宜地在椒园的上部和斜上方、两侧或上部修筑;引水渠是连通蓄水池和椒园的渠道,多设在椒园的一侧或中央,并与等高线垂直。灌水沟是沿等高线设置在梯田内侧,并与引水渠相通的灌水沟渠。

排水渠设计,在椒园实际操作中,往往不单独修筑,而是利用灌水沟将其末端与排洪沟相连通。排水系统最好与蓄水池相通,可将排泄出的过多雨水蓄贮起来,用于灌溉。

1.2.3道路设计与地块划分

山地椒园的道路根据椒园面积大小和坡度陡缓而定。一般来说,园地面积在20hm2以上,坡度平缓,可设置环山而上,宽度为4~5m的道路;面积在10~20hm2,坡度较平缓可设置环山而上,宽度3m的道路;面积在10hm2以下,坡度较陡,可设置“之”字形攀坡而上,宽度1.5m的便道;支路与人行小道利用梯田地埂即可。

椒园面积较大时,可划分为若干个0.5~2hm2的栽植小区,小区形状为长方形,长边与等高线平行,以便分区管理,各小区可栽植不同品种。

1.3园地平整

我们所建植的山地椒园地,栽种前基本上都沿着等高线修筑成水平梯田,以便蓄水保墒和田间管理。水平梯田的田面宽度,应根据坡度而定。

水平梯田田面应外侧略高于内侧,梯田外沿培宽40cm左右,高约30cm的土埂。梯田内侧挖底宽30cm左右,深为35cm的排水沟,在靠出口处,用石块或混凝土浆砌成跌水式出口,以防冲毁埂坡。

1.4育苗及栽植

1.4.1种子采收

选结果实多、生长健壮、品质优良的10~15年生壮龄花椒树,于7月上旬~8月上旬,果实外部呈紫红色,内部种子发蓝黑色即可采种。采收后,把果实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果皮裂口,种子从果皮中脱出,除去杂物,便得净种。作种子用的花椒果不要放在烈日下曝晒,以防降低发芽率。

1.4.2种子处理

花椒种壳坚硬、又有油质和蜡质、不透水、发芽比较困难,因此,要进行脱脂处理。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①秋播时,将种子放在碱水里浸泡(1kg种子用25g碱面,加水以淹没种子为度),除去空粒秕粒,浸泡2天,搓洗去种皮上的油脂,捞出即可播种;也可用草木灰揉搓,去掉种皮油脂。②如春天播种,需要妥善贮藏,以保持种子发芽率。贮藏方法是将种子拌入鲜牛粪,并加少量草木灰,捏成拳头大的团,贴在背阴墙壁上,到第2年取下播种。

1.4.3催芽

取出贮藏的种子,与3倍的湿沙混合,放在向阳温暖处的沟内。沟深30~40cm,上覆盖塑料薄膜或草苫,洒水保温,每天倒翻一次,见有少数种子裂口萌动,即可播种。也可采用热水浸泡催芽法,即将种子放入容器,倒入比种子多2倍的开水,搅拌2~3min,待水凉后浸泡3~4天,每日温水冲淘1次,见有少数种子开裂,取出盖上湿麻袋放在温暖处,1~2天后见有白芽突破种皮,即可播种。

1.4.4播种

秋播后至次年春初化冻时,要及时镇压一次,使种子和土壤密接。秋播比春播出苗可提前10~15天,春播需覆土1cm,并覆盖松针或草以利保湿,出苗前将其除去。不论秋春播种都要把苗圃地整好,施足基肥。开沟条播,行距20~30cm,每苗用种子4~6kg。

1.4.5上袋

待苗高4~5cm时,逐渐把健壮苗移植在预先准备好的营养袋中,注意移植保证苗木的水分,待移苗生产正常时,适时浇施稀释的人粪尿或追施一定量的氮肥,确保苗木养分需求,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通过以上措施,一般150~180天苗高就可达到30cm以上。选健壮袋苗上山,专业队栽植,成活率均在98%以上。

1.5栽植方法

植苗应做到小心揭弃袋子,苗木扶正,分层覆土,层层压实,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回埴饱满,浇透定根水。

1.6定植后的管理

2.椒园管理

花椒栽后3~4年即结果,7~8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干果2~3kg。但是如管理跟不上,或者管理技术单一不配套,往往单珠产量仅有0.5~1.0kg,要想达到早实、丰产、优质,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2.1施肥管理技术

2.1.1有机肥料从摘椒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施入,但以摘椒后立即施入效果较好

有机肥为腐熟或半熟的猪粪、牛粪、人粪尿等。施肥量根据树龄大小和产量高低确定,每年每株施肥如下表。

表3 每年每珠施肥

施入方法采用结合深翻至树冠投影40cm左右深的土层中。

2.1.2压绿肥是在缺乏农家肥的情况下,增施有机肥料的有效方法

通常是在花椒树的行间或椒园的空闲地或荒坡上种植绿肥作物,在摘椒后,割取绿肥地上部分,结合深翻压入树冠投影40cm左右深的土层中,每株每年压鲜草20~40kg,同时加施过磷酸钙0.2~0.4kg,尿素0.1~0.5kg。

2.1.3花椒追肥的关键时期是花椒萌芽前和开花后

萌芽前每株追肥0.1~0.2kg尿素和0.2~0.5kg磷酸二胺,或0.1kg尿素和0.5Kg的硝铵。无灌溉条件的山地椒园,土壤追肥时,可将肥料溶解在清水中,再用追肥枪或打孔法在树盘中多点注入。

2.2覆盖保墒与灌水技术

土壤水分是影响山地椒园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除栽前修筑水平梯田和反坡梯田保持水土外,实行树盘覆盖是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一般在树盘下或树行内覆盖桔杆、杂草等覆盖物、覆盖范围主要在树冠投影内,也可适当向外扩展,覆盖厚度为10~20cm,覆盖时应注意事项如下:①覆盖后应稍加拍打,使覆盖物紧实,并间隔压土,以防被风刮起;②覆盖物不能带有病菌和虫卵,以及杂草种子,以免椒园受到病虫和杂草的危害;③覆盖前在树干基部培土堆,以防树下积水引起椒树死亡;④严禁火种,以防引起火灾;⑤覆盖一定时间后,覆盖物腐烂,应尽快将它翻入土壤,重新覆盖。

有灌溉条件的椒园,应在秋、春季灌水1~2次,灌水时要特别注意灌水时期和灌水量。花椒1年中灌水时期是萌芽前,坐果后和落叶后3个时期。秋季少雨、干旱地区也可于摘椒后加灌1次水,以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花椒的分化,半干旱地区至少要保证萌芽前和坐果后这2次灌水。每次灌水量以渗透浸润深60cm土层为宜。为防止根部积水,常在树干基部周围培直径40~50cm,高度30cm的土堆,这样既可通过灌水使椒树得到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水份,又不致因根部积水而引起死亡。

2.3树体修剪技术

花椒修剪是使花椒早实、丰产、优质关键技术。合理修剪整型,可使树体骨架牢固、矮化、层次分明,枝条健壮、光照足、通风好,可提高花椒的产量、质量、延长花椒树寿命。花椒树的主要特点是喜光、发枝力强、壮枝结果好。由于花椒分枝多,养份分散。果枝常生长细弱,结果能力减弱,果穗小而轻;分枝多,树冠稠密,内膛光照不良,小枝枯死多。这些可以通过修剪来调剂。采收后到翌年春发芽前均可修剪。以采收季节修剪最好,有利于改善光照、积累养份、充实花芽、还能缓和树势,不易发萌条。整修树型有:①自然开心型。定植后,留30cm的主干,上边选留3~5个主枝,基角50~60度,每个主枝培养侧枝2~3个,结果枝与结果枝组均匀地分布在主侧枝上。此树型最丰产优质,寿命长,要从小培养;②丛状型。栽后截干,从根颈部抽出许多枝条,或一穴中栽植2~3株,自然生长而成。该树型型成树冠快,早丰产,但主干太多,枝条拥挤,光照差,寿命短;③圆头型。有明显主干,主干上自然分布较多主枝,小枝较少而密挤,采收困难。修剪时,要根据不同树型,不同树龄,灵活掌握。如对幼树应采取整型和结果并重修剪法。栽后第一年距地面30~50cm左右定干,第二年发芽后除去树基部30~50cm处的萌生枝条,并选留好3~5个主枝,每截1/3,并在主枝离主干30cm左右,选留第一侧枝。最后去掉中心枝,开膛成开心型树冠;已定型并开始大量结果的中年树,要逐步疏除多余的大枝,剪去树冠内病虫枝、交叉枝、密生枝、徒生枝,为树冠内通风透光创造条件。对结果枝要去强留弱,交错占用空间,使内外枝条均匀。对有空间生长的旺枝先经短截,第二年去强留弱,培养成结果枝组;对老弱树以疏剪复壮树体为主,要去老枝留小枝,疏弱枝留强枝,选留壮枝壮芽,以恢复树势。

2.4疏花疏果技术

进入盛果中后期的花椒树,绝大多数新稍顶端将着生花序,开花结果,如不进行疏花疏果的调整,不但新稍生长量小,树势将渐弱,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果实颗粒小,产量也不稳定。花序刚分离时为疏花疏果最佳时机,疏花疏果应整序摘除;疏花疏果量应根据结果枝新稍长度而定,一般5cm以上的结果枝占50%以上,应间隔摘去1/5~1/4的花序,若5cm以上的结果枝占50% 以下,则应摘去1/4~1/3的花序。

花椒疏花疏果的管理作业应在全树绝大部分花序分离后(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操作时根据树体的长势、树冠内各主枝、侧枝和枝组间的长势平衡关系,确定疏除量。通常对强旺的主枝、侧枝和枝组不疏或少疏花序,让其多结果缓和长势;弱的主枝、侧枝和枝组上应多疏花序,让其少结果,复壮长势同一主枝或侧枝上,前后部长势差异较大时,其疏除量应有所不同,这样既可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又能起到平衡枝势、树势的作用。

2.5病虫害防治

椒园的病虫害防治亦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中应以栽培技术和植物检疫为基础,以生物防治物理诱杀为主,结合化学防治,尽早防治病虫危害。

在一年中,病虫害防治应按椒树休眠期和生长期两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休眠期以相应的栽培技术和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具体措施:①落叶后结合冬季修剪、刮去树干、大枝上的老翘皮,并集中烧毁;②在刮出干、枝老翘皮基础上,向树体喷800~1000倍液的40%的敌百虫或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溶液;③在芽体膨大时,向树体再次均匀喷布800~1000倍液的40%的敌百虫或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溶液。杀灭越冬后的成卵以及病菌孢子,能起到“杀一抵百”的防治效果。

生长期病虫防治,应以栽培技术,生物防治,物理诱杀为主,结合化学农药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不致造成经济损失的限度,并减轻化学农药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具体措施:①春季萌芽后,在园地安装黑光灯诱杀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的越冬成虫,一般每50hm2椒园安装15支20瓦的灯管,同时在灯光下半径10m以内地面喷20%的杀螟松粉剂500g,杀死落地成虫;②加强椒园土、肥、水管理以及树体合理结果管理,保持健壮树势,增强树体自身抗病能力;③在椒园释放或引诱灭敌昆虫,抑制害虫大量发生;④在生长季及时时摘心、疏枝、剪梢,保持树冠及园地通风透光。消除病菌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防止病害发生;⑤当病虫害发生到有危害的趋势时,应及时喷布农药防治。

3.产量与产值

经8-9年的试验,在小屯村委会三个村小组,选了三个1hm2为单元的椒园地块作了对照,优质椒园内选了二个,另外不在优质椒园范围内选择了2个1hm2单元进行了对照,在灌溉条件相同、施肥水平不同病虫害防治相等的情况下,进行了测产对比,如下表:

4.效益测算

经过8、9年的探索实践,综合考虑我镇花椒生产实际,及采取上述早实、丰产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后产量增加因素,我们对各单位面积花椒产出数量进行测算和估测,又从被采访农户及市场调查得来的综合价测算出各年度产值,以15年计算期计算,以经营面积产品经济总收入,再除去建设期、经营期的投入费及扣除产值10%的各种税费,每hm2每年可结余7950元左右,再加上间作的农作物每hm2每年纯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每hm2每年合计10950元左右;若只播种农作物(如:烤烟、玉米等)每hm2每年可结余6750元左右。但是,发展花椒混农林业,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绿化荒山改变生态环境的作用,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王有科,南月政.花椒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1999.3.

[2]赵方桂.林果新技术问答,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3]李克荣.果树病虫害及其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4]韦兴笃等.十大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上一篇:浅谈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下一篇:浅析GPS在林业外业测绘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