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生态林业建设思路探讨

时间:2022-07-16 10:40:24

昭通市生态林业建设思路探讨

摘要:昭通市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承栽压力大、生态恶化。自然环境复杂,既有南北光热水湿分布的差异,又有海拔高差的立体气候。本文分析了昭通市森林资源基本情况及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6个生态林业建设区域的划分,阐述了6个区域的特点和建设思路。

关键词:生态林业;思路;昭通市

1 昭通市基本情况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介于北纬26°34′~28°40′,东经102°52′~105°19′,东南面与贵州毕节地区相接,西南面与曲靖会泽、昆明东川相连,西面、北面、东北面与四川凉山、宜宾、泸州毗邻,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中心城市辐射的交汇地带,距离昆明330km、成都518km、重庆512km、贵阳397km,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门户,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

昭通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国土总面积2245520.0 hm2山地占72%;坝区占28%。最高海拔4040m(巧家县药山),最低海拔267m(水富县滚坎坝),形成了大山包、黄莲河、铜锣坝、小草坝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向家坝、溪洛渡水库高峡平湖迷人风光。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区域。

全市辖昭阳区和鲁甸、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水富、镇雄、彝良、威信10个县,共11个县(区)144个乡镇办。居住着汉、彝、苗、回等23个民族。2014年末全市常住口为538.7万人,人口密度240人/km2,生产总值(GDP)达670.34亿元,人均GDP为124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7元。

2 生态林业现状

全市国土总面积2245520.0hm2,林业用地1209060.0hm2,占53.84%;非林业用地1036460.0hm2,占46.16%。林业用地中:有林地618577.8hm2,占51.16%;疏林地506.5hm2,占0.04%;灌木林地464601.4hm2,占38.43%;未成林造林地13674.8hm2,占1.13%;苗圃地面积140.1hm2,占0.01%;无立木林地39283.0hm2,占3.25%;宜林地72276.4hm2,占5.98%。活立木总蓄积量35929830m3,森林覆盖率31.62%,林木绿化率51.16%。

昭通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130793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0.4%,中度以上流失面积642290hm2占56.8%,土壤侵蚀模数为2091t/km2。

3 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昭通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境内大小390余条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金沙江在境内流程达458km,沿岸分布有5个县、31个乡镇,有290余条河流直接流入金沙江;境内的溪洛渡、向家坝和即将建成的白鹤滩三个巨型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下游又有三峡和葛洲坝等巨型水利枢纽工程和众多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因此,昭通市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和特殊,昭通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上述各巨型电站和下游1市9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昭通生态林业的建设对构建长江生态屏障,保障国家大江大河安澜,确保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生态安全,确保下游大中城市的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区域内目前仅有的森林资源为全市人蓄饮水和工农业生产储存了珍贵的水源,其生态功能真正呵护着全市50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生态林业建设思路

4.1 按自然条件划分态林业建设区域

根据不同的自然立地条件区划生态林业建设区,以便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根据昭通的自然气候条件情况区划6个生态林业建设区,分别是:南部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区、南部二半山区生态提质增效区、北部江边河谷湿热生态修复区、北部暖湿生态林业建设区、高寒冷凉生态恢复区、渔洞水库径流区重点水源涵养林建设区。

4.2 各区域范围、特点及建设思路

4.2.1 南部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区。该区为巧家、鲁甸、昭阳、永善(南部乡镇)4个县区的金沙江、牛栏江沿岸河谷,海拔600m(溪洛渡水库正常蓄水位)~1800m的区域。气候干热少雨,地势陡峭、岩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立地条件较差,森林覆盖率极低,灌草覆盖较少。

采取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措施,促进自然修复和正向演替,逐步修复生态;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种植花椒、核桃、水果等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4.2.2 南部二半山区生态提质增效区。该区为巧家、鲁甸、昭阳、永善(南部乡镇)4个县区海拔1800~2400m的区域。地势斜缓,气候温暖,立地条件较好;森林覆盖率相对高些,林分质量较差,结构单一,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

采取抚育间伐、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努力改善林分质量,提高生态效益;采取封山育林、人工补植补播措施促进天然更新,使生态正向演替,逐步恢复自然植被,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增加森林面积,在新造林中注重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改善这一区域森林的树种结构;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全面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发挥生态屏障作用。

4.2.3 北部江边河谷湿热生态修复区。范围是北部大关、彝良、盐津、镇雄、威信、水富、绥江、永善县(北部乡镇)8县的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洛泽河、赤水河等主要河流及支流两岸海拔1000m以下区域。地势陡峭、悬崖峭壁、切割强烈,气候闷热潮湿、日照较少,森林面积少、灌草竹林盖度大。

采取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促使低效灌木林正向演替为结构合理森林林分;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种植竹子、水果等兼用树种,增加森林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推广使用沼气、微型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4.2.4 北部暖湿生态林业建设区。范围是北部大关、彝良、盐津、镇雄、威信、水富、绥江、善县(北部乡镇)8个县海拔1000~1800m区域。地势斜缓,气候温暖湿润、雨雾天气多、日照较少,土质肥厚、地块条件好,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物种资源丰富,特别是竹类、杉木生长较好。

通过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提高竹林、杉木木林分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理开发利用,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依靠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因地制宜地营造竹子、杉木、木漆等兼用树种,苦桃、栎类等速生天麻用材树种,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研究试验天麻用材替代产品,推广节柴节煤炉灶,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4.2.5 高寒冷凉生态恢复区。该区为南部昭阳、鲁甸、永善、巧家四县区海拔2400m以上地区和北部大关、彝良、盐津、镇雄、威信、水富、绥江七县海拔1800m以上区域,地势相对平缓,气候寒冷,人少地多,土地撂荒严重,森林资源较少,树木生长缓慢、森林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荒漠化突出。

选择落叶松、红皮桦木等已在该区域造林试验成功的树种进行工程造林,增加森林面积;通过实验、选育开发适宜这一区域的先锋造林树种、林药、特色林菜等,开展生态修复行动,改善这一区域生态贫瘠、环境恶劣、居民贫困的现状,为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结合精准扶贫实施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工程项目减轻区域生态承载压力,为这一区域生态恢复创造条件。

4.2.6 渔洞水库径流区重点水源涵养林建设区。昭通渔洞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和城市供水及向下游补水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二)型水利工程。是昭阳区、鲁甸县唯一稳定和可靠的城市生产生活供水和昭鲁坝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该区范围为鲁甸县水磨、龙树、新街,昭阳区苏甲、乐居、洒渔、大山包、大寨,永善县码口9个乡镇,总面积709km2。地势从平地向四周波状起伏过度,东面是阿鲁伯梁子,西面是五莲峰山脉;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温和,热量强度差,积温不足。由于降雨量多而集中,坡陡而长,土壤质地疏松,抗蚀力弱,人口密度大,垦殖率高,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匀、林分树种单一。因此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使坡地表土,土壤瘠薄,肥力下降。

采取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为主增加森林面积;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提高林木林分质量;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手段实施以小流域为单位的侵蚀沟、面蚀治理,减少泥沙直接冲入河流、水库;推广节柴灶、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建设,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全面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发挥森林的蓄水保水、净化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作用。

上一篇: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影视后期合成课程实践研究 下一篇:多功能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器控制策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