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2-07-16 09:25:48

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魅力

【摘要】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他的作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其作品语言形象幽默,构思巧妙,视角新颖独特。通过对其作品的语言特点、结构和构思进行分析,深度探讨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村上春树 作品 艺术魅力

1989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出版后,在年轻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一时间几乎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甚至出现了“村上春树现象”。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到底何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话题。

村上春树是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

一、村上春树作品在世界的影响

村上春树的影响已不限于日本国内。美国翻译并发行了《寻羊冒险记》、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等几乎包括了其主要作品。无论质量还是发行量都堪称全美首屈一指的文艺刊物《纽约人》也刊载了其数篇短篇小说的英译本。据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系教Hosea Hirata介绍,“还没有像村上春树这样作品被如此彻底翻译成英文的日本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也不及其作品的影响力。韩国,村上春树的主要作品大多被翻译出版,其中《挪威的森林》和《且听风吟》不止由一家出版社不止一次出版。汉城国大学副教授金顺子撰文说目前村上春树是韩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关于其原因,“一是由于较之大江健三郎的东西更引人入胜,二是‘日本小说’感淡薄”,“三是村上春树作品中荡漾的空虚感、失落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中国,“村上热”仍在升温。在台湾,村上的中长篇小说几乎全部翻译过来,当地出版商认为村上永远是“书市最佳票房”,因为“他的神秘力量似乎让读者现在所处的时空的无聊感正常化起来,读完后有一种虚脱……甚至身边的物质也顿时变得清晰”。大陆读者的热情亦非比寻常。《挪威的森林》1989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数次印刷均很快售罄。《人民日报》、《文汇报》、 《文汇读书周报》等刊物也都发表了评介文章,视村上春树为日本当代独树一帜的作家,对其作品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就日本文学以至当代外国文学作品来说,得到如此的反响近年来在我国恐怕是极为少见的。

王向远,曾在『二十世o中国における日本翻U史(2001)中说到村上春树的作品原文,使用的是日常口语,没有别扭的句式,没有难以把握的长句子,简明流畅,平白如话。但出现了各种流行商品、歌曲、电影名称等流行现象。村上的小说在轻松中有一点窘迫,休闲中有一点紧张,潇洒中有一点苦涩,热情中有一丝冷漠。兴奋、达观、感伤、无奈、空虚、倦怠、各种复杂的微妙的情绪都有一点点,交织在一起,如云烟淡霞,渴望而不可触。

二、村上春树作品受欢迎的原因

(一)作品的现实性

在我们中国读者看来,村上作品可能不无费解之处,但对于日本读者尤其青年读者来说,则很多是他们身边的事和他们所熟悉的事,而觉得村上说出了自己想说想写的东西,是再现自己人生的“装置”,很有现实性。其现实性首先来自现实主义手法。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奥野健男1989年在《产经新闻》撰文说:“《挪威的森林》这部最近流行的青春小说,通篇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或者说没有为讨女孩子欢心而装腔作势的伪善笔法,使我感到心情愉快。”小说也很现实地写到、写到性,有的还颇具体,这在外国小说是不足为奇的。书中这类描写大多并未给人以低俗煽情之感,而往往带有水到渠成的浪漫氛围或童心未混的青春感伤。

(二)注重细节的真实性

村上很注重细节的真实,注重用小物件、小情况,体现现代社会的现实性。如超级市场里的商品名称、电冰箱里的食品名称、唱片名称、洋酒及饮料名称,以及笑时嘴角咧几厘米,杯里剩的酒有几厘米,口袋里零市有几枚,看啤酒易拉环看了几分钟,思考问题思考了几秒……再如描写人物不写其五宫长相却一定指明缺了一只小指或脸上2厘米长的伤疤等。可以说,日本当代作家中如此关注、拘泥细节的人还不易找出第二个。

(三)文学素养深厚

村上作品的魅力还在于作者匠心独运的语言、语言风格或者说文体。同以往的日本小说相比,村上的语言风格确有耳目一新之感。评论家川本三郎撰文说:“对都市里的普通一员村上春树来说,较之世界的现实性,符号、语言的现实性更为容易把握。我所以为村上春树的小说吸引,就是因为这一点。”

三、村上春树作品的语言特点

(一)幽默

苦涩的幽默,压抑的调侃,刻意的潇洒,知性的比喻,品读之间,往往为其新颖别致的幽默感曳出一丝微笑,这微笑随即泌出淡淡的酸楚、凄苦和悲凉。一些比喻也果真幽默俏皮得可以。诸如:我的房间干净得如同太平间。日丸旗俨然元老院议员长袍的下摆,垂头丧气地裹在旗杆上一动不动。中断的话茬儿,像被拧掉的什么物体浮在空中。

一般说来,比喻是把两个类似或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起,而村上的比喻则好多一反常规,硬是把基本毫不相干的东西连接起来。这些隐喻都不是以基于读者经验的想象为依托的,莫如说它所依赖的是语句本身的想象唤起力,而村上小说的一个有趣之处恰恰就在这里。是其语言风格上一个显而易见的特色。通过这些比喻的运用,村上的在文字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且成为了受读者喜欢的一个因素。

(二)文笔洗尽铅华,玲城剔透。

日语属于胶着性、情意性语言,有时难免给人一种拖泥带水之感。而村上拒绝使用被搬弄得体无完肤的陈旧语句。对话所以光鲜生动、引人入胜,主要是因为它洗练,一种不无书卷气的技巧性洗练,全然没有日本私小说那种湿漉漉黏糊糊的不快,干净利落,新颖脱俗。

(三)行文流畅传神,富于文采。

文学终归是文学,用的是形象语言,离开传神离开文采,感染力和美学气息也就无从谈起,沦为一堆堆文字而非文学。村上春树的小说行文流畅引人入胜,深深吸引读者。

四、村上春树作品在结构和构思上的特点

村上春树的小说大多是板块式结构,一章章明快地切分开来。在推进过程中不断花样翻新,不断给人以意外之感。或者说构思不落俗套,视角新颖独特,卓然自成一家。虽然总的说来,村上的小说并不以情节取胜,但作者还是很善于编织故事的。同时,作者又喜欢用两条平行线推进故事,且往往一动一静,一实一虚,一阳一 阴,一个“此侧世界”,一个“彼侧世界”。 主人公大多无父母无兄弟姐妹无妻子(有也必定离异)儿女,没有上司没有下属,同事之交也适可而止。村上春树说他讨厌日本传统小说特别是“私小说”中那种乱糟糟潮乎乎的家庭关系、亲戚关系以及人事关系。哭泣颇多,看上去活得不无洒脱的城市人会突如其来地泪流满面,如《风》中的 “我”的无小指女友,《挪威的森林》最后一章中的“我”以及《舞》中的雪等。商品名、唱片名、乐队名层出不穷。不过这些“小道具”并非虚设,更不是作者卖弄,而大多具有美学符号的妙用。试想,如果把这些固有名词全部丢掉,气氛恐怕就相当不同。

五、结语

村上春树的小说具有时代的呼声,小说中的孤独与寂寞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共鸣,它到出了他们心中的所想,那孤独是一种空虚,不能找出东西填补的了的空虚。小说中所描写的时代背景和青年们的生活状态与世界各国青年当时所处的环境有着相似之处,它能够让读者找到与书中人物所描写感受时的共同点,并能引起共鸣。我国研究村上的学者林少华先生认为,阅读村上的作品实际上也是“我们在读自己,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游历,看到的使我们自己。”其次,作品具有通俗性。村上的小说得到大部分人认可在于其描写能够击中年轻人的心里,以及作品的通俗性。不同于以往的日本文学作品给人拖泥带水之感,他所使用的语言干净利落,日本传统文化的痕迹尽可能的被压缩。因此,村上的作品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陶振孝.关于文学翻译的思考D评林少华的文学翻译观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2).

[2]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M]. 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向远.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J].外国文学季刊,1996,(1).

[4]王向远.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魅力[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上一篇: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原木检尺径的增进单位对木材经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