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金融生态问题

时间:2022-07-16 08:55:00

论我国金融生态问题

提要本文从金融生态的定义入手,分析金融生态的特征,以及现阶段我国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金融生态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应对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给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一、金融生态的定义

将生态概念引入金融领域,是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深化的一项新成果。金融生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要素之间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地理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狭义上来讲,金融生态是指微观场面的金融环境,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客户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会计和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乃至商业文化等各方面内容。

二、金融生态的特征

(一)金融生态具有关联性。如同自然生态中各个生态因子紧密关联一样,金融生态的各种要素之间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体现在各种金融活动主体内部的相互关联以及金融活动主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直接关系到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二)金融生态具有适应性。由于各国法律体制、经济条件、社会特征、文化传统等各种外部环境不同,必然会造成各国金融生态具有不同的印记。为了适应各国不同的外部环境,一国的金融活动主体也必须动态地改变自己的交易原则和交易策略。

(三)各个金融生态因子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一是金融活动主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例如,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二是金融发展对其外部环境的依存性。例如,没有良好的法律、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就必然会窒息金融主体的金融活动,阻碍金融良性运行与发展。因此,营造金融主体之间以及金融与外部和谐共荣关系是改善金融生态的核心所在。

(四)金融生态具有演进性。自从金融活动产生以后,金融主体就沿袭着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传统、法理等,不断进行或发展着金融活动。金融生态的平衡实质上表现为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演化过程。

三、我国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被严重破坏。(1)对金融业的保护和管制措施,极大地削弱了金融业竞争机制对金融机构功能作用的强化和创新能力。在业务创新、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等方面反映出来的竞争力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现实中,往往出现金融方针、政策、决策与金融实践脱节、曲解、时滞和走样,造成金融政策传导的失灵,金融运营失效。(3)由中央银行和各级财政实施救助,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机制全面软化,金融机构出了问题,由政府“摆平”,金融机构道德风险问题突出。(4)国家信用担保体制极大地破坏了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规则,经营不善、乃至严重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退出金融市场,恶化了金融生态体系。

(二)融资方式失调,风险相对集中。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同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直接融资所占比例过低,却过分依赖银行,导致信贷资产风险相对集中;另一方面股票和债券市场严重萎缩,投资者的投资工具严重缺乏,使得金融生态严重失衡。

(三)金融产权的制度性缺陷阻碍和扭曲了有生命力的金融主体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全部产权还是一种以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金融,其他产权主体对金融的介入尚未做出明确的基本法律规定和保护,因而出现实际工作中许多金融机构名为股份制,但实为私人所有,但又不承担控制责任的现象,由内部人控制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严重。

(四)金融生态外部环境严重危害金融生态的平衡和优化。(1)金融法规滞后,道德风险增加。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金融机构破产法,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当局不得不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实行救助,由国家出钱买单,隐含着不少道德风险。(2)金融受众信用的失信。接受金融服务或渴望金融服务者,必须具备相当的可信任程度和信用水准。而诚信环境的恶化是造成我国金融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3)企业破产问题。在主银行制度下,企业负债率高,对银行的依赖性大,企业风险对银行风险影响大。(4)行政制度问题。在我国现有银行类不良资产中,行政干预是其主要原因。所有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

四、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改进和优化的路径选择

改进金融生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替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买单,认为金融机构的历史包袱卸掉了,金融机构的生命力就可以焕发出来。事实上,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我们上面所分析的金融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金融生态的根本改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为此,必须尽快出台一部有利于保护金融机构债权人利益,督促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金融机构破产程序,金融机构破产要建立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破产的成本由金融机构的股东及其相关利益人来承担,而不能再由国家财政出资来承担。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明确债权人的有关权利,为金融生态的改善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规范的信用秩序。

(二)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突出股东在金融生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完善我国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加快金融产权的多元化进程,允许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金融产业,实现金融主体成分的多元化。而关键是建立一套使投资者能真正回归到追求金融资本利润的正常轨道上来的机制,这取决于控制金融的产权主体不能只享受产权中的权和利的组合,还要承担与权和利相对立的责和本,即真正实现金融产权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机构转嫁失败成本的路堵死,金融机构的成本才是真正内在化的完全成本,预算约束才是真正完全的硬约束,从而引导行为主体朝正确的方向努力。

(三)以保护债权为中心,明确债权人的有关权力,为金融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规范有序的社会信用秩序。市场经济应是一种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经济,信用制度的核心是信用,即以债权能得到完整有效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借贷授信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十分重视对债权人的保护,基本上是按照以债权为中心制定和执行法律的,并明确规定债权人享有的权利和优先权,如对债权人在债务人欠债不还的时候所拥有破产权、信贷抵押品的优先受偿权。从我国情况来看,落实以保护债权为中心的社会信用秩序,关键是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理顺有关法律关系。

(四)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失职追究制度,尽快制定和完善金融监管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把监管主体的职责真正引导到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轨道上来。在金融生态体系中,之所以会出现专门行使监管职能的监管主体,目的是要动态地评估金融生态的风险,及时地清除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危害金融体系安全的金融主体;维护生态体系中各利益主体的交易规则,保障交易的公平性,防止欺诈和不正当的交易;维护弱势地位的利益主体得到有效保护。当然,所有的监管措施都要落实到严格的问责制上来,因为没有严格的问责制度,所有的措施都是没有作用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五)按市场化方向,以放松管制、防止垄断、扩大竞争为重点,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金融机构自愿交易的平等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市场是金融生态最基础的环境,金融生态的自然秩序和结构的形成,最根本的正是坚持市场导向。对此,应该加快我国金融改革步伐:(1)放宽金融监管,允许非正规的金融成分的合法存在。(2)放宽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允许新的资本进入金融。(3)放宽对金融产品的价格限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定价。(4)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变对新金融业务的审批制为备案制。(5)严格规范行政行为,防止行政对金融的非正常干预,尤其是不利于金融的垄断性干预。

上一篇:我国再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银行同城交换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