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时间:2022-07-16 08:32:47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可以说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进程。正如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伴随着快速发展和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给改革开放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30年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进入30年,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过去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过去30年改革开放很好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预期目的。第一,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1978年到2006年之间,中国GDP总量年均增长9.7%,2006年是1978年的57.5倍。第二,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1978年到2006年之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5%,2006年是1978年的34.2倍。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7.21%,2006年是1978年的85.3倍;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4%,2006年是1978年的6385倍。第三,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30年,我国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使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6年的2.3%。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5亿人,2006年减少到2148万人,贫困人口比原来减少了10多倍。

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始终坚持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由此,带来了中国近代10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成就举世公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开启中国发展体制创新的钥匙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而,为我国发展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成功地步人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整个社会正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的改革开放,我认为如下四条基本经验很重要。

解放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从本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过去30年改革开放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在这样一个主导思想下,我们从理论上破除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不相兼容的教条,在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使亿万人民成为财富创造的主体,变“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市场化改革近30年来,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经济运行活力,促进了财富涌流。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改革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着眼全局,坚持把农村改革发展放在重中之重。中国的发展,说到底是解决农村、农业的发展问题。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始终是我国发展的基本问题。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土地制度变革、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兰个阶段,有效地缓解了“三农”问题。这是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历史变迁中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

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坚持走对外开放道路。基于对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清醒判断,我国的对外开放成功地抓住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难得机遇,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典范。变封闭、半封闭的经济体为全面开放的经济体,既弥补了自身发展资本的不足,利用外部市场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也有效地促进了国内改革的步伐。

立足国情,坚持渐进式改革开放的路子。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是我们从基本国情出发,选择了渐进式改革开放的路子分不开的,先从体制外的增量改革突破,然后深入进行存量改革,从而比较好地解决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中的问题始终与制度不完善相联系

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改革中的大国。进入新阶段,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矛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资源环境问题、民生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各项制度还不完善。比如: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同市场机制不完善相联系。近几年,资源环境问题相当突出,事实上反映了我们在资源要素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滞后。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能够反映稀缺程度,助长了浪费性地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增加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难。

民生问题是同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滞后相联系。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凸显,主要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制。目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服务体制尚未根本打破,新的公共服务体制仍在重构当中。

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既反映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反映了再分配体制的缺陷。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秩序,只有规范的产权制度安排。才能产生规范的初次分配,但是我们目前的产权制度仍不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在再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完善的再分配机制还没有形成。

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不高也反映了相关制度建设的滞后。比如随着全方位融入全球化进程,我们的汇率制度和外贸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开始逐步暴露出来。人们担心的经济安全问题,主要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与全面对外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近几年,一些人不断地批评改革开放,把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问题归结为改革开放。这种观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脱离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党的十七大报告铿锵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

否定,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推进全面改革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思路,并对新阶段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新阶段的改革,就是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推进全面改革。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推进全面改革,以下五个方面相当重要:

1、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要在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两番,使14.5亿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一进程,将意味着要运用同样、或者更少的资源来生产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推进国内资源要素领域的市场化,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2、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农村改革经历了三大步。第一步,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通过全面免除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三步,需要推进以改革农村上层建筑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尽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保障。

3、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对外开放。目前,我国对外经济部门的就业已超过1亿人,我国已开始大量使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我们的许多产品直接依赖于国际市场。由此,只有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对外开放,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化的各种机遇发展自己,才能切实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4、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改革之初相比,我国的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博弈新格局。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社会利益整合和协调机制。社会管理方式还相当落后,不少方面仍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5、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七大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强调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要加快政府转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改革总体方案,正确地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各项制度逐步完善起来。

上一篇:社会广角、科技新创、奇闻趣事共23则 下一篇:领导是决策与执行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