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区跨校”模式,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效果

时间:2022-07-16 06:40:52

应用“分区跨校”模式,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效果

摘 要:教研会的效果有一些衡量标准,其中有参会率与发言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师资不容乐观,提高教学水平,开展教研会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提高这两个“率”尤其显得重要。应用“分区跨校”模式,能切实提高这两个“率”,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师资;教研活动效果;分区跨校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教研活动开始是宋丹丹的“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可结果却是赵本山的“左一层右一层,左一层右一层,都糊墙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人”上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够,领导的关注支持不够;从“制度”上看,严谨有余而人性化不足,方便领导、教研员为主而忽视普通教师之便利,使教师产生了不是教研会的主体,而是观众,是为个别教师的精彩表演拍手喝彩的。一次两次之后,就对教研会产生了抵触思想。

开展教研活动,一般都是让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的教师来观摩、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方法,使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惠及广大学生。如果组织一次全市性的教研活动,请假不来的人较多,教研会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而且越是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勤率越高。

为什么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勤率较高呢?和他们一起参加几次教研会后进行了一些交流,教研会的交流就成了他们的诉苦大会了。综合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杂务多,请假不方便。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都身兼数职,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电脑操作人员、课件制作人员、网页制作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等。开教研会正好碰上有事,就只能请假了。其二,非中考科目,领导不重视。其三,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教研会也就不会热心了,能懒则懒了。既使来了,也是人到心不到。不是想在教研会上学习到多少的知识,而是趁此机会可以冠冕堂皇地请假不上课了,所以中途溜走就不足为奇了。其四,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少,半路出家、被领导抓壮丁的多。这一些教师往往年纪都比较大了,学习新鲜的事情比较吃力。有的教师还有老花眼等眼部疾病,对使用电脑有着客观的不便之处。

组织教研活动如果常常安排在市区的几所学校,所在学校会厌烦,如果安排在农村学校,那么交通不方便。比如,我市的桃渚镇与白水洋镇相隔81公里,自驾车要1.5个小时,来回就是3个小时,如果教研活动安排一天,那么时间就很紧张,安排两天又有点浪费。参加教研活动要请假,有的时候请人代课,有的时候调课,有的时候还要补课等,工学矛盾时有发生。

组织整个市的教研活动较难,那就化整为零,实行“分区跨校”的教研模式。“分区跨校”是指在一个大的行政市内,按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教研室的组织安排下,以区域内学校的合作、联动的组织形式,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共同研究解决教学和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组建本市信息技术教研组。按学段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邀请特级教师担任顾问,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各级名师、历届教学大比武一等奖、二等奖的获得者、优质课评比优胜者、骨干教师等参加。分别推选一人为各学段组组长,二至四人为副组长。

其次,在各学段组中根据本市的行政区域,结合地理特征,

再分为若干个教研区,学段组组长、副组长各负责一个区。如本市的初中信息技术分为三个教研区:城区组;江南、大田、西北组;杜桥、桃渚组。

分为三个教研区后,组织的工作就麻烦了很多。一般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学段组成员开会总结上年度的工作,研讨本年度的工作计划,确定一个大主题和几个小主题。其次,各区选择一个或几个小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组内交流研讨。最后,组间分享教研成果。

为了能及时上传下达,学段教研中心组各成员任务就较重了。不仅要积极开展本校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还要开展本区域的教研活动,为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起到半个教研员的作用。

这样,使每个教研区组织活动时,减少了路上时间,能实现教研区内教研活动在一个上午或下午就完成:报道—观摩—研讨—总

结,这样的完整的教研流程。尽量使参会教师少请假、少调课、少麻烦其他教师,减少工学矛盾,提高参会率。

为什么在大型教研会上很多教师惜言如金,即使有想法也不发表呢?大型教研会往往会很严密,每一分钟干什么,哪位领导、教研员讲话都写清清楚楚,基本没有普通参会教师发言的机会。即使有所谓的交流,在这种大型场面下,大部分参会教师都选择随声附和或沉默。而且领导的讲话、专家的讲解一般都很严谨,基本上涵盖了教研会所要表达的意思了,普通教师很难有超越他们的见解,自知不如,那就更加难以讲出口了。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启发式”,可是在我们自己的研讨会上却是“填鸭式”,真有点嘲讽的意味啊。

在“分区跨校”模式中,教研会一般都只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有点相熟的,大家都是平级,讲话就没有诸多的拘束。即使有领导或教研员到场指导,也是“势单力薄”,与大家“打成一片”,不像在大型教研会时,坐在主席台上“一本正经”。这时,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往往讨论的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参会教师的思维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教研会真正地“研”起来。

在“分区跨校”模式下,因教研活动规模小、组织方便,所以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时间反而多了,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而且教研的方式也能多样化起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大田组的教研会尝试了一些专题教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专题。2012年9月20日,根据事先约定的内容,组内12位教师在邵家渡中学会议室举行了读书会。在会上,大家每人念一段教育理论知识,然后再就此理论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进行探讨。气氛热烈而宽松,对于一些不相同的看法、意见也能包容,承认其差异性。再如:集体备课。在某一次教研活动之中,发现有一位教师在电子杂志美化这一项非常拿手:上课时讲解到位;案例很漂亮;知识面横向联系很丰富;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总能及时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等等。课后一交流,原来她是美术专业毕业的,现在兼职教信息技术,所以在美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一方面能很好地驾驭教材,摸清学生的思路。于是,教研组提议,请她把课件、案例、素材拿出来,放在群空间中共享。这位教师也很爽快地答应了。由此拓展开来,结合集体备课的相关方法,约定每人每年必须申报一个集体备课教案,并收集相关的知识素材。然后开一节研讨课,大家再在此基础上讨论补充,形成集体备课教案。这样,三至五年之后就能涵盖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了。

“分区跨校”模式的应用,使参会教师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既教且研,且研且乐,使教研会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中学)

上一篇:浅析养成教育的隐性化发展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幼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