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谈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时间:2022-07-16 05:56:40

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谈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摘要:儿童在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不同的心理危机,能否顺利解决矛盾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对孩子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前三个阶段(0-6岁)儿童的心理危机,强调其对父母进行早期教育的指导作用,呼吁父母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从而促成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埃里克森 儿童 发展阶段 人格 教育

埃里克森是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相较于弗洛伊德将人类的各种心理疾病原因归结为原始性本能的压抑的观点,他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为“性”的方面。埃里克森认为这种观点过于关注人的本身,而未关注到人的社会性,忽略了人在发展中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跟据这一观点,埃里克森进一步指出:“人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和发展任务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设计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潜在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早期阶段中问题的不良解决所造成的损失,往往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间接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埃里克森提出了自己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是前三阶段。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0-1.5岁):婴儿在这一阶段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即“一种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的基本感觉”。母亲给婴儿提供食物并满足其的需要,婴儿也需要满足母亲的需要。这一时期,儿童如果能从母亲那里获得爱与温暖,将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安全与信任,感到母亲和其他人乃至整个世界是可以信任的。反之,则会产生怀疑和不安,儿童将会在对世界的恐惧和不安中成长起来。这种不信任感可能伴随儿童度过整个童年期,甚至影响到成年的发展。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1.5-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学会走路,并且能够通过语言和别人交流。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在此时期主要是自主性的发展,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而儿童渴望自我控制自主性常常与父母的要求相冲突。这时,如果父母能在保护和知道的基础上允许儿童进行自主探索,有助于儿童自信心的形成。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与限制,则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自我怀疑感甚至有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和上一阶段有所不同,儿童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的进一步发展,他们不仅仅要求自主控制自己,并且表现出了掌控外面世界,与外界进行沟通互动的要求。随着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他们开始追求处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承认的角色,并因为自己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生人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娱乐的情绪。此时,如果成人对儿童的活动做出过多限制,可能会使儿童丧失主动性,不再敢对新鲜事物勇于尝试。成人应该给予儿童更多地接受和认可,让儿童感觉到自己的贡献和活动时被他人所接受的,从而保持对外面世界探索的热情,培养自己的主动感。

二、人格阶段论对父母进行早期教育的启示

0-6岁是儿童一生中的首先和最为重要的三个阶段,此时,儿童开始获得对世界的信任,并逐渐由要求控制自己过渡到探索外界与他人互动沟通。在这个阶段,父母作为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对象,需要帮助克服本阶段的特殊矛盾,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这对儿童培养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给婴儿充足的爱与呵护

婴儿呱呱坠地,这个时候他是非常柔弱的,这是他第一次与世界展开交流。而世界对他来说完全是为未知的,他不知道世界究竟是好是坏。这个阶段,母亲作为首先与婴儿接触的人,应当给予他足够的爱与呵护。父母必须保障他在一个温暖、稳定、有人关心与呵护的环境中成长,同时也应当意识到,婴儿不仅有生理上的需要,同时具有情感上的需要。在生活中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婴儿大声哭泣,父母在排除了饥饿、口渴、尿床、冷热等等一系列生理需求之后婴儿还是啼哭不止,这个时候母亲可以安静地抱着婴儿,轻轻地拍拍他,哭声就会慢慢减弱到最后停止。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孩子需要爱与呵护的表现。“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逐渐从意识上开始认识亲近的人了,当孩子或哭或饿时,父母的教养行为,哪怕是父母的及时出现,都会对孩子建立信任感有着重要影响。”正是通过父母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与呵护,婴儿才能感受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是充满爱的,由此对世界产生信任。在父母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给予0-3岁的孩子充分的爱与呵护,不要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懂事就把对他不管不顾或是丢给保姆,而要亲自教养,细心呵护,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正在发展对他们人生至关重要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同时,在此阶段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容易对世界和周围的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在早期建立起信任感、安全感的儿童在往后生活中表现出容易适应环境与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特点。反之,则会怀疑周围的人,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

2.鼓励与协助儿童的自主性发展

在儿童成长到一岁半左右,随着身体本能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爬、走等活动,同时语言上也能够进行简单表达,开始和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表现出一种挣脱父母的束缚,想要掌控自己行为的一种倾向。这种自主性是我们心理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又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从他们开始说“不......”“我要......”等,这些都证明儿童开始认识自己并且表现出自主的发展,表现出自我控制的倾向和需要。他们不再接受父母的拥抱,想要自己走路,自己拿筷子勺子,迫切的希望父母能给他们控制自己的权利。面对孩子种种自我管理的需求,父母应当在限制和自由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尺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给孩子活动空间,允许孩子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探索世界,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增加对自我的认可,更获得一种自我的控制感,增强自信心、自尊、形成一种自制的品质。反之,如果孩子在尝试管理支配自己的时候总是受到父母的斥责,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会变得非常羞怯、自卑、也自我贬值、自我孤立的倾向,以至于丧失了自主性。同时父母们也应当明白,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挫折的,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为了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走弯路就剥夺了孩子自己支配和选择的能力,那么在孩子长大后还会继续依赖父母的庇护,而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现在社会中有很多所谓“高分低能”者,他们能够轻松应对学习上的任何问题,但一旦当问题涉及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就变得手足无措。正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很好的挣脱父母的控制力,以至于长大后还无法独自管理自己的生活。

因此,在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无论是过多限制还是过度溺爱都是不适合的。父母所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对自己行为支配的过程中学会管理自己,在经受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中磨砺自己,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父母不应是站在孩子面前为他遮风挡雨的人,而应当是站在孩子身后给他默默支持的人。

3.鼓励孩子积极与外界交往

与前一个时期不同,这个时期的儿童不仅仅满足于自我管理。埃里克森指出在儿童3-6岁的时候,由于第二信号系统有了迅速的发展,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探索未知的一切,与周围的世界交往与互动。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这其实是一种对成人的模仿,孩子们渴望与外面的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他们想象这自己能扮演成人角色,并因为能胜任这些活动而快乐。在这个时期,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地与外界交往,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索。例如,母亲在厨房做饭时,孩子为了帮助母亲而给母亲递铲子,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适时地夸奖孩子:“你真棒!”相信受到母亲鼓励的儿童在今后生活中也会更愿意去主动帮助他人,从而提升了自己与他人交流以及探索世界的能力。而如果母亲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斥责批评,受到批评的儿童可能会感到内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一点忙也帮不上,陷入极度自卑的情绪。

因此,在这个时期,父母应当鼓励和保护儿童的主动行为,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清晰简练,逻辑思维能力更强,同时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父母应当细心观察儿童的主动选择行为,借此发现孩子的天赋与兴趣爱好,帮助孩子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儿童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孩子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改变事情的结果或是使结果朝自己预想的方形发展,从而使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父母在回答儿童问题的时候,切忌搪塞敷衍,而应当认真解答,把儿童当作小大人,使孩子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阶段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父母在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需要参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每一阶段的心理危机,从而顺利介入下一阶段的发展,努力帮助儿童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7)

[2]郭婷.浅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J].理论导报,2010(6):26

[3]王家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2(6):41

[4]刘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早教机构中亲子游戏的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21

[5]赵建平.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启示[J].基础教育,2013(7)

上一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下一篇:岗位说明书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