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7-16 04:32:53

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应对导致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的因素,从学生、学校和企业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25-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为了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各高职院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通过各种渠道,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企业根据生产任务量,接收安排相应数量的高职学生到相关岗位实习,同时,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培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的工作需求。

学校和企业努力为学生实习创造条件,但很多学生在实习一段时间后以各种借口,离开了顶岗实习企业。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差,致使企业陷入想接收实习学生但又不敢接收的尴尬局面。

顶岗实习的不稳定因素

对顶岗实习的意义认识不明确 顶岗实习是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使学生提高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很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参观式”实习,去企业走走看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动手实践。

学生吃苦能力不足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进入大学以前很少参加体力劳动,身体素质较差,缺乏足够的吃苦能力。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也没有体力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 很多中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多数都安排学生到经济发达的南方沿海城市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学生在短期的新鲜感过后,便会因气候、住宿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不适感和焦虑情绪。大部分学生缺乏应对经验,不适感和焦虑情绪得不到缓解,就会选择离开。

学生眼高手低,过于看重报酬 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没有丝毫工作经验,实习单位一般会给实习学生安排最基础、最基层的工作。部分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专业理论水平高,在生产一线工作是“大材小用”,是廉价劳动力。

学生不会寻求帮助,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企业安排学生到具体岗位工作,也就有生产任务和效率的要求。部分学生在工作之初难以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或工作中频频出现失误。他们不敢向企业管理人员寻求帮助,或碍于面子不愿向同学求教。越是这样,越干不好工作,受到管理人员的批评或同事的白眼后,就无法继续干下去。

学生自理能力差 学生到企业后,企业的服务没有学校完善,学生自己要办很多事情。由于没有足够的自理能力,部分学生办事的时候会茫然不知所措。

家长溺爱,不支持学生实习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时候吃了苦、遇到困难,经常向家长反映。有些家长对子女比较宠爱,偏听偏信,不能从正面引导子女,甚至有些家长将学生接回家中。

选择实习企业太盲目,随大流 相当多的学生选择实习企业时缺乏主见,不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轻信他人之言,随大流选择。实习后发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不适合企业安排的岗位。

实习动机不纯 部分学生打着实习的幌子游玩,目的达到后就借口专业不对口离开实习岗位,到另一个地方继续游玩。这部分学生如果得不到家长的经济支援,就以所学专业无出路为借口,返回学校或家里。

学校选择企业不当,安排专业不对口 有些学校因专业设置问题,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就将学生安排到看似相关的岗位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岗位需求若即若离,很难完成工作任务。

学校指导不及时,不到位 学生实习前,学校都按学生比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但因师生比例悬殊,指导教师很难全面地给学生及时的指导;或学校给教师只安排专业指导任务,将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交给企业,造成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出现真空。学生遇到思想问题或生活困难时,无法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或指导教师不负责任,对外出实习学生不管不问,使学生产生“被毕业”的感觉。

学校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以学生的实习工作总结作为最后的考核评定依据,而且考核标准不严格,甚至考核的教师对学生从事的工作根本不了解。所以,相当多的学生,尤其是没有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就随便下载一篇工作实结应付了事。

学生组织发展存在问题 学生在校外实习,学生党员无法正常地过组织生活,对一些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也无法正常进行。根据学生党员发展的要求,由于学生不在校,各种材料收不齐,需学生本人必须参加的会议、党课培训和考核学生都不能按时参加,导致一些学校的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对在外进行顶岗实习学生不予考虑,影响了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发展,从而挫伤了学生参加岗位实习的积极性。

企业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深入细致 学生到企业实习后,企业一般给几个学生安排一个师傅或者班组长。师傅或班组长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生产任务,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出现失误时,不能认真分析学生遇到的问题或出现失误的原因,也不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往往以简单责骂的方式管理学生。

企业不安排学生轮岗 企业接收实习学生后,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征询学生的意愿,哪个岗位缺人就安排学生到哪个岗位,而且长期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从事同样的工作。学生长期重复劳动,如果出现失误或经常完不成工作任务,学生就会产生疲劳感,使学生认真实习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学生合法权益没有保障 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门,到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上,这样育人环境和育人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学校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同的目标会使双方在许多方面的认识出现偏差,甚至产生矛盾,如学生的实习补助、工作时间、生活条件等等,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室内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改革探析 下一篇:谈中职生篮球裁判员的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