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购观赏鱼时检疫和防疫

时间:2022-07-16 08:44:49

先介绍两例观赏鱼疫病情况。

(一)近几年,在江苏、上海地区金鱼养殖中流行着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细菌病。此病菌的毒力很强,幼鱼急性感染时,往往还未出现明显症状就会发生大批的死亡。慢性感染时会出现烂鳃、白鳃、烂鳍、腐皮、体表充血等多种症状,严重时还伴有腹水、肝脏充血、肝组织易碎等类似于淡水鱼出血性败血症的症状。若此病一旦出现烂鳃、白鳃和腹水等症状,就很难医治,可以造成很大的死亡率。笔者所在的观赏鱼养殖基地,新购的金鱼因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疫(防病)措施,曾多次发生这一疫病。此病的发病时间与水温有关,短则7-10天,长则1个多月,低温时可达2-3个月以上。我国出口到欧美各国的金鱼,由于养殖户、国内经销商和国外经销商三个环节都没有认真做好防疫工作。因此,金鱼到了国外经销商手里,往往一周左右时间就发生疫病和死亡,严重时死亡率可达70%以上,给我国金鱼出口企业的国际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八十年代,台湾七彩神仙鱼养殖中曾发生过被称为“黑死病”的细菌性暴发病,因病鱼全身体色发黑而得名,致使整个台湾七彩神仙鱼养殖业一度滑坡。近几年上海地区七彩神仙鱼也流行此病,若新购七彩神仙鱼一旦带入此病菌,整个养鱼房原来饲养的七彩神仙鱼,短则2―3天,长则一周左右,都无法抗拒地感染此病,尤其是幼鱼感染快,可造成很高的死亡率。上海七彩神仙鱼养殖户称此病为“兜一圈”。笔者所在的观赏鱼养殖基地曾发生过此病,新购的几十尾七彩神仙鱼,因未采取隔离检疫措施,购入后与原来的七彩神仙鱼共饲一室,第2―3天,幼鱼先发病,至第5天,同一室内所有的鱼包括种鱼(亲鱼)都无一幸免地感染此病,造成了惨重损失。在此还有一事例值得一提,有一养殖户从病区购入几尾清道夫放入七彩神仙鱼养殖鱼缸后,不久就暴发“黑死病”。

一、新购观赏鱼的检疫

检疫是国家对进出日动植物实施的一道强制性手续,其目的对进口而言,是为了防止有害生物随进口的动植物带入我国,以保护我国养殖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人民的健康。而对出口而言,则是为了防止有害生物随出口的动植物带出去,以维护我国出口的信誉,最终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由于走私或进口检疫不严,让病原进入而造成水产养殖业惨重损失的事例在世界各国都曾发生。如澳大利亚由于进口金鱼带入灭鲑气单胞菌,造成该国鲑鱼养殖业极大的损失。又如美国2000年引进锦鲤时带入鲤春血症病毒,并扩散到野生鲤鱼中流行该病。我国1998年,北京出口到英国的金鱼被抽样检验发现鲤春血症病毒,许多国家就立即停止了和中国的观赏鱼贸易,使我国造成了惨重损失。

水生动物检疫的对象是指水生动物传染病(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病。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6号,对水生动物疫病分三类:一类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二类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目前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VHS)、鲤春病毒血症(SVC,原称鲤春病毒病)、对虾杆状病毒病(BP)三种;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目前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RHN)和鳃霉病(一种真菌病)。至今,我国对进境动物已发现11种水生动物疫病。

虽然国家对在国内销售、流通的观赏鱼尚未建立强制性检疫的要求,但从实际出发为了防止新购观赏鱼带入疫病,对养殖户、经销商和观赏鱼爱好者来讲,实施检疫也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检疫对象应不局限于国家已规定的一些检疫对象。上面介绍的两例疫病均为细菌性疫病,并不属于检疫对象,但对购入的饲养者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检疫包括临床症状检查(又称肉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隔离检疫三个步骤和内容。

(一)临床症状检查。用肉眼检查鱼的活动,体质状况是否正常,体表鳃部是否有明显的病症,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真菌(如水霉)等。

(二)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检查。对死鱼、可疑的病鱼或正常的鱼抽样若干尾进行解剖后,先用肉眼对各个组织器官进行检查,是否有明显的病症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然后从体表、鳃和消化道以及病变和可疑病变的组织取一点粘液或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肉眼看不清的小型寄生虫和个别病菌(如引起烂鳃病的柱状屈挠杆菌)。

2、病原分离和鉴定。对细菌病、病毒病采用病原分离、培养,然后采用血清学等方法进行诊断。

(三)隔离检疫。在英文单词中“检疫”亦可作“隔离”,就是把购入的观赏鱼饲养在隔离池(缸)中,并且提供检疫对象发病时所需要的水温等环境条件,按规定的隔离时间进行饲养,观察其是否会发病。如感染鲤春病毒血症(SVC)的鲤鱼,饲养在8―12℃环境下,30天后有90%会死亡,并且体内可检测到大量病毒;而感染后饲养在20―22℃环境下的鲤鱼,30天后无一死亡,体内也检测不到病毒。至于隔离检疫的时间,据2007年7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9号公布《出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引进水生动物应当隔离养殖30天以上,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生产。”

上述的检疫方法中,第一种临床症状检查对于养殖户、销售商和观赏鱼爱好者来讲,是可以做到的。第二种实验室检查中的显微镜检查,对于养殖大户和经营规模较大的销售商来讲,也应该做到。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正确地诊断是否存在寄生虫。第三种隔离检疫,养殖户、经销商和观赏鱼爱好者都必须认真做到。如果通过显微镜检查排除了寄生虫外,隔离检疫的重点对象就是病毒病和细菌病。在隔离期间一旦发生疫病,就可以根据发病症状来进行诊断。至于隔离时间,如果养殖户、经销商是从国外引进的观赏鱼,就应该按照国家制定的检疫要求严格执行。如果是从国内购入的观赏鱼,隔离时间可短则15天以上,长则1―2个月以上。金鱼、锦鲤等温水鱼类可根据水温决定,水温较高时隔离15天以上,水温较低时隔离1―2个月以上;热带鱼饲养的水温比较恒定,一般隔离15天以上即可。

二、新购观赏鱼防疫(病)

检疫是手段,防疫是目的。但检疫并不是唯一的防疫手段。实际上,有一些疫病在潜伏期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通过检疫不一定能100%检出疫病。目前大多数饲养者尚不具备检疫意识,对购入的观赏鱼习惯上喜欢直接采用药物措施进行防疫。药物防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高浓度短期浸浴法。此法适用于小批量观赏鱼,采用此法时饲养者必须要了解两点。①是否能有效杀灭病原体。如采用(3―5)×10-6浓度高锰酸钾浸浴2小时左右,可以有

效地杀灭指环虫、车轮虫等。②所采用的药物是否对鱼安全。如采用10―30%浓度食盐浸浴5―20分钟。虽然只能杀灭一部分细菌和寄生虫,但对鱼是安全的。幼鱼和小型观赏鱼不要采用此法。购入大批量观赏鱼时,也无法采用此法。购入大批量观赏鱼时,可在运输容器中(尼龙袋、帆布篓)放入安全性大的抗菌药物、次甲基兰等来替代此法。

(二)低浓度长期浸浴法。在水产动物疫病书中称为全池泼洒法,即直接把药物放入鱼池或鱼缸中,对于体外的寄生虫病、细菌病和真菌病(如水霉病),这是最有效的一种预防方法。预防细菌病,养殖户和经销商饲养的水体较大,可以采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观赏鱼爱好者饲养的水体较小,可以使用家庭常见的人用抗菌药物。

(三)内服法。预防体内的肠炎病、绦虫病等可以采用此法。

引起观赏鱼的疫病多达几十种,不可能对每一种疫病都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但不同的观赏鱼品种所患的疫病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每一种观赏鱼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疫病只有几种。饲养者应该根据自己所购入观赏鱼品种,针对该品种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1―2种鱼病采用相应的药物和方法进行防疫。如金鱼常见的鱼病有三种,即细菌病、小瓜虫病和指环虫病,如果新购金鱼用显微镜检查鳃部,发现有较多数量指环虫或小瓜虫就应该首先采用杀虫剂杀虫,第二天再采用消毒剂或抗菌药物预防细菌病。如果显微镜检查未发现指环虫和小瓜虫,就可以直接采用消毒剂或抗菌药物预防细菌病。又如七彩神仙鱼常见的鱼病有黑死病(细菌病)和绦虫病两种,新购七彩神仙鱼可以先用抗菌药物预防细菌病,待2―3天开始喂食时,把丙硫咪唑(医用名“二片”、“肠虫清”)、吡喹酮(兽药)拌入饵料制成药饵内服或第二、三天外用百必除(台湾产品),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绦虫。

不同疫病所采用的预防药物是不同的,具体用法可参见本刊第二期“浅谈家庭饲养观赏鱼的传染性疾病及其防治技术(下)”。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药物防疫”不能替代“隔离检疫”。实际上所谓的“疫病”与普通的传染性疾病是有区别的。严格意义上的“疫病”是指国家规定的检疫对象。这些“疫病”很难医治,一旦被查出,就必须严格采取就地销毁的措施,以防扩散。如果采取上述的“药物防疫”方法能够控制和治疗,就称不上是“疫病”了。因此养殖者、经销商和观赏鱼爱好者对新购观赏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隔离检疫”和“药物防疫”。

上一篇:纳米饵料对血鹦鹉幼鱼促长效果试验 下一篇:我养兰畴时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