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位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2-07-16 07:51:16

生态位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从生态位的角度看,属于生态位占有能力、适应能力和提升能力三个层次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包括11个模块57个指标,构成了生态位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位;科研能力;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发展新格局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新结构的呈现,社会对高职院校科研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着力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同步协调制度,实现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如何评价和度量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全面履行服务经济社会职能,已成为政府、企业、学院自身十分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位视角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分析

1.生态位理论

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认为,无论是从个体还是到生物圈,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中的生物单元都具有“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态”是指生物体单元的状态(能量、生物量、个体数量、资源占有量、适应能力、智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是生物体单元过去生长发育、学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指生物体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如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速率、生物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等。生态位是描述某个生物体单元在特定生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是某生物单元的“态”和“势”两方面属性的综合。任何生物体单元的生态位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主体与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状况;二是主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即主体内部各个部分运行及相互协调状况。

2.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特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类型,其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决定了高职院校科研在功能定位、活动内容上有别于学科型高校,带有其显著的区域特色和行业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区域性,根据社会与企业的需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技术研究;二是指向性,依托行业,发挥学院优势专业,为行业结构调整及技术进步开展技术研究;三是应用性,针对社会、行业及企业生产实践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研究;四是创新性,围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展技术研究。

3.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构成

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在生存发展和竞争中获取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构建自身生态位的关键能力。因此,基于生态位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就是高职院校应对其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拓展能力,而表现出来的强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能力,由反映高职院校科研“态”属性的生态位占有能力、反映高职院校科研“态”和“势”界面属性的生态位适应能力、反映高职院校科研“势”属性的生态位提升能力三个层面构成(如图1所示)。

二、生态位视角的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位占有能力

生态位占有能力描述的是高职院校的“态”属性,指高职院校占有的科研资源能力和科研环境能力,是构成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资源基础,反映高职院校内部资源构成各要素的完整性及各要素功能的完好性。生态位占有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经费资源、信息资源、环境资源等5个模块26个指标,如表1所示。

2.生态位适应能力

生态位适应能力描述了高职院校生态位“态”与“势”结合的属性,指处于某一生态位的高职院校对其所占有的科研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整合从而适应其所处科研环境的能力,反映高职院校内部要素之间、内外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以及高职院校对其所处环境、市场和信息的适应性。生态位适应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战略整合能力、文化融合能力等4个模块18个指标,如表2所示。

3.生态位提升能力

生态位提升能力描述了高职院校生态位的“势”属性,指高职院校通过与内外环境的交流而进行学习、吸收新知识及对市场信息快速收集处理响应,以拓展自身生态位来保持和提高竞争的能力,反映的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和创新发展的能力。生态位提升能力主要包括:学术影响力、科技创新力等2个模块13个指标,如表3所示。

三、结 论

依据生态位的态势理论,将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分解为高职院校科研“态”属性的生态位占有能力、“态”和“势”界面属性的生态位适应能力、“势”属性的生态位适应能力三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高职院校生态系统内外因素剖析,分解出构成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关键要素,构建了一套包括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经费资源、信息资源、环境资源、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战略整合能力、文化融合能力、学术影响力、科技创新力11个模块57个指标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与依据,为学院有效地分配和利用科技资源,提升内涵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2.

[2] 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1(5).

[3] 纪秋颖,林健.高校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93-96.

上一篇:百岁名媛有“三迷” 下一篇: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未来教育基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