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2009 夺取校企改制新胜利

时间:2022-07-16 07:51:04

新年伊始,教育部组织召开直属高校产业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他代表教育部党组要求部属各高校继续下大气力深入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力争在2009年内完成主要工作任务,取得决定性胜利。

此次召开的直属高校产业工作会议是继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和2006年“教育部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之后,教育部组织召开的旨在推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又一次重要会议。选择这样的时机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决非偶然。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科技产业为主的高校产业迅猛发展。据统计,仅2007年一年,全国高校产业向国家纳税总额超过57亿元,回报学校20余亿元,还接纳了近30万人就业,既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又弥补了高校办学经费不足。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场所,有力支持了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但在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没有理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给学校带来经济、法律和道德风险等;而且由于事企不分,企业没能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严重阻碍了高校产业的健康发展。(详见本期“核心论坛”)

为了解决高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教育部于2002年组织北大、清华开展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两校试点基础上,2005年7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2006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高校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此项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部属高校产业呈现了规范运营的良好态势。但目前部属各高校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工作进度差异较大,一部分高校的工作现状与教育部党组确定的工作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也比较明显。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高校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在此情形下,加快完成高校产业规范建设任务,强化高校企业风险管控,有效规避企业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度直属高校产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尚未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学校必须于2009年6月底之前完成资产公司组建工作;各校2009年至少要完成全校70%以上的所投资企业股权相对应净资产的划转工作;2009年度,各校应完成50%以上的学校现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制及撤并任务……完成这些“硬指标”,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艰巨复杂、时间紧迫,但最要紧的还是要扫清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企业负责人某些观念上、思想认识上的障碍。说到底,直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能否在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学校领导的认识和决心是关键。

开展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不仅是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和连带责任的被动选择,也是符合企业自身的运行规律。保持高校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高校企业风险管控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权宜之计,也是事关高校产业和高校工作全局的一项重要、长期任务。

上一篇:黄瓜架下的双赢 下一篇:院校新闻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