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治疗7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16 04:36:33

异甘草酸镁治疗7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中抗炎保肝降酶的作用。方法:13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68例,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方面优于门冬氨酸钾镁。

[关键词] 慢性肝炎;异甘草酸镁;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a)-059-02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抗炎保肝治疗是肝炎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甘草酸制剂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抑制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及膜稳定作用[1]。我院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8例全部为2007年3~11月我院的住院患者,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男106例,女32例;年龄16~63岁,平均43.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68例。两组在病程、年龄、性别及肝功能异常程度方面具有均衡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次/d;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次/d。两组均同时应用相关的对症治疗,疗程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采用日本产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症状、肝功能改善;无效:症状、肝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版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对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乏力、纳差、腹胀的有效率分别为88.6%(62/70)、85.7%(60/70)和95.7%(67/70);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0.6%(48/68)、51.8%(35/68)和80.9%(55/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愈37例(52.9%),好转31例(44.3%),无效2例(2.9%);对照组治愈19例(27.9%),好转39例(57.4%),无效10例(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患者ALT、AST、TBIL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见表1。

表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常反复,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其中一部分患者发生癌变。抗炎保肝治疗是肝炎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阻止肝纤维化和癌变的重要措施。甘草酸制剂抑制磷脂酶活性和前列腺素E2合成,保护肝细胞膜,阻止溶酶体的酶解和自由基形成,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有害物质[3]。甘草酸制剂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抑制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及膜稳定作用,故能起到抗炎保肝的作用。本组治疗结果表明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提高血清蛋白水平,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异甘草酸镁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3],有促进肝功能恢复的疗效,安全、见效快,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静,高仲阳.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天津药学,2008,20(3):135-136.

[2]中华医学会传染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预防方案[J].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0,8:324-329.

[3]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1.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2006.

(收稿日期:2008-08-2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下一篇:白介素-2联合顺铂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