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民乐团的多元发展

时间:2022-07-16 03:59:00

浅谈高校民乐团的多元发展

【摘 要】高校民乐合奏课是巩固音乐理论与各种民族乐器技能的课程;是培养我国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专业学生的多声部音乐听觉立体记忆能力的主要课程;更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器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作为校内民乐团的一员,希望通过校内的理论学习,让校内民乐团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合奏课;民乐团;多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46-01

一、高校民乐团的现状

目前各综合性大学都设立了音乐表演专业,大量的音乐人才充斥着近乎饱和的音乐市场,毕业生就业率也就大大降低了。由于许多人认为艺术类考试相对容易,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在艺考前突击学习。而综合类高校对这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无奈。在招生过程中,由于各种限制不能满足民乐团的声部需要,同时,由于学生不了解器乐合奏课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对器乐合奏形式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器乐合奏课不能高质量完成教学计划, 学生的技能没能得到很好提升。

为了能使民族器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并按要求完成合奏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了解多元的音乐,达到传播与传承民族音乐的目的,就要思考综合性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可以让民族器乐专业的学生对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有深入了解,明白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感情与意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使它们在民族音乐上有所发展;其次为民乐团提供高素质优质全面人才,增强民乐团实力从而传播民族文化;第三,通过多元途径培养一名音乐人,从而多元发展与传播本民族音乐。

(一)“一元加多元学习”的理论。以民族音乐元素为根本,在民乐合奏中学习多元的民族元素与表现形式。在上合奏课前应努力学好本专业技能,了解乐器的历史与表演形式以及风格,在合奏课时思考音乐的风格、时代背景、传达的情感,并思考如何在此基A上融合自己所学让民族音乐以新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民族的音乐。像著名的外国组合2CELLOS不以传统音乐为局限,打破常规把大提琴这个演奏古典音乐的乐器变成了“摇滚风”,他们新的音乐表演形式将受众人群变成了年轻人,让年轻人更喜欢大提琴,更容易接受西方音乐。

(二)“取精弃糟,边走边学”的理论。在高校课程中将所学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和声学运用到合奏课中,结合三者的内容感受民族音乐,感受民族乐器带来的全新体验。在合奏课中吸收外来的音乐,取其精华,以民族音乐为根本进行创新,把合奏课的曲谱加以改编进行二度创作。带领学生组建民乐团,将这种音乐形式与更多的音乐人士和乐团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与感受中成长。

(三)“活动学习”的理论。教育应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民乐团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针对活动中学习的理念,我们可以引进公益性的益民活动,开设益民班级和益民合奏班级,让民乐团中的学生教导,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并提高自己的学习欲望和管理与教学能力。还可以促进民族乐器的发展与民族音乐的传播。并且,可在益民合奏课中选拔优秀的学员吸纳到本校民乐团合奏课中,使合奏队伍得以完善壮大,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二、通过民族音乐的传播增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此课题,使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专业以外的锻炼,同时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让民族音乐以大众的方式得以传播和接受;另一方面利用器乐合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优秀的提琴手,他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外国早已把社会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进行社会性的规范考察,政府还办了许多课余音乐学校,可见国外对音乐教育与传播的重视。他们把音乐也看作是一种文化,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教育的发展,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高校民乐合奏课是巩固音乐理论与各种民族乐器技能的课程;是培养我国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专业学生的多声部音乐听觉立体记忆能力的主要课程;更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器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作为校内民乐团的一员,希望通过校内的理论学习,让校内民乐团有更好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度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

上一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