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园表现差异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6 03:57:26

从家园表现差异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作者通过本次调查,希望找出家长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找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自理能力 家庭差异 幼儿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期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老师和家长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期,让幼儿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在幼儿园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却并非如此,存在很多问题。这样一个“两面派”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最终找到了指导家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切入点,采取了有效的家庭指导策略,达到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幼儿在幼儿园与在家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状况。

笔者选取园中两个小班共60名幼儿,就幼儿一日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几项生活自理能力内容,通过问卷、与家长访谈的方式,了解这些幼儿目前在幼儿园及在家中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状况,具体显示如下。

表1 幼儿在园自理能力情况(单位:百分比)

表2 幼儿在家自理能力情况(调查小班幼儿)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比表1、表2的两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首先,幼儿在园自理情况普遍高于在家自理情况。其次,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幼儿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已经具备了正确的认识,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具有了正确认识的家长还不能正确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呢?

三、幼儿自理能力家园表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与家长进行了进一步交谈,获取了资料,归结出了这样几种可能的原因。

(一)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缺乏信心与耐心。

其实大部分家长失败在”怕“上。孩子自己洗脸、刷牙,怕洗不干净,怕弄得到处都是水。孩子自己动手穿衣服、脱衣服,怕穿得不整齐,怕穿得慢了会着凉……就这样,怕这,怕那,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正确认识就被“怕”字给遮住了。

(二)长辈越俎代庖的教养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

现在家长由于某些原因,把孩子交给长辈照顾。这些长辈由于“隔代亲”的影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般娇惯,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以至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三)孩子的依赖心理造成孩子不会的假象。

在父母长辈一直以来的包办代替下,孩子的依赖性逐步增强,比较任性而懒惰。他们常常在父母面前撒娇,而家长最终“战胜”不了孩子,只好帮助孩子。这样就会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四、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增强幼儿自理能力教育效果

经过本次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现在孩子在家中与在幼儿的自理情况有很大差别,面对这一问题,还需要与家长进行进一步沟通,帮助家长更深一层地认识到“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抓住任何时机为幼儿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在家庭中,每当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自我意识时,家长就要抓住这些机会,及时地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如幼儿要自己穿衣服时,家长可用“宝宝的本领真大,会自己做事情了”等语言来鼓励孩子。这样,幼儿不仅会高兴地做,还能在快乐中掌握正确的穿衣方法。

(三)运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1.榜样示范法: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契机,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积极评价法:当孩子在某方面取得进步或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时,家长就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积极的评价会让孩子充满成就感,更有信心做好每件事情。

3.操作指导法:当家长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时,不要着急,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孩子自己探索、完成,促进孩子自信心、责任感的培养。

(四)家庭成员要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1.一致性: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家庭人员一定要一致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一贯性:只要家长们坚持一贯性,提供给孩子不断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就会更快地掌握技能,更快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只有家长们坚持不断地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晓云,郑新蓉.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M].北京出版社,1999.

上一篇: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