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7-16 03:42:20

关于苏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在苏州是否能建立起商业性的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机构,旨在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行性,研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商业性组织的成立前景和方向。涉及学生的创业意向以及对这种机构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苏州 大学生创业联盟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联盟成为培育创业者的摇篮。[1]创业联盟是将服务群体重点锁定赋有创业动机的青年以及挑战杯系列赛事培育出的潜在创业人才,同时关注对自主创业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的组织。[2]核心模式是以城市或高教区为单位建立分支组织,提供以“创业导师个性化辅导”、“创业合伙人专业化对接”、“创业资源社会化整合”三大服务内容为主的系统化创业支持,帮助突破寻找“创业导师”、“创业伙伴”、“创业资源”的难关,为有创业梦的种子选手提供优质的理论与实践沃土,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

此项研究旨在以苏州大学为例探索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需求,综合社会条件,分析在苏州本地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可行性。

首先我们从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入手,大部分的人对创业有兴趣但是抱有一定的观望态度。

二、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从最基本的创业概念来看,何谓创业?经过调查,大多数人觉得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

认为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才为创业的人极少。由此也可以知道,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是脚踏实地的,虽然掌握了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但也不指望一开始就能够获得成就,而是以先开创出一份事业为先。那么学生们又是怎么看待创业的呢,70%的学生都把创业看作人生规划的实施以及成功人生的基石,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并且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动机越来越现实,由开始的实现个人理想变为增加自己的财富。创业的大学生都还是自主创业,是积极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也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性。

我们在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做了调查,在我们选出的六项个人特质中,选择不超过三项认为创业必备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强烈的挑战精神,出色的沟通能力,较好的专业知识,管理及领导艺术,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市场的认知水平。选出之后再评定自己是否拥有这些必备的特质,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不完全拥有。接着我们又对大学生是否满足于自身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做了调查,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不满足,认为创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足。基本满足的仅占少数。很明显,由于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大学生对创业的自信心还不足。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创业有如下的几点劣势:

(1)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绝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不足,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

(3)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不多,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三、学生对创业的意向

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里低年级的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比高年级的学生高,在与学长学姐的访谈中,他们也表示大多数之前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在经历大学四年之后,反而消失了对创业的热情与信心,更多的人选择考研、出国、就业的道路。在创业方面,选择大城市创业的人占了很大比重,很少的人选择了郊区,而农村创业的人基本没有。在创业时间的选择方面,毕业后先就业再创业的人占了大多数,但是在毕业后就业的工作选择上,未必所有的人都能得到与自己以后的创业相关的工作并获得相关的锻炼。如果创业联盟能提供毕业者想要接触的工作,为他们的创业提供更多的契机,不是更有优势吗?

在获得资金方面,多数创业者选择了合伙筹资这一种。从这一点上看,创业联盟也能提供给学生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而基本上没有人选择向银行贷款这一类,这从某一角度说明了大学生创业者规避风险,较为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式。

四、学生对创业的需求

在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的环境下,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社会实践活动、实习与兼职有助于创业,认为学生干部工作和模拟创业活动相比而言与真实社会情况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创业比赛方面,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没有听说过创业计划大赛,这说明我们国内的三大创业计划竞赛还不够普及,面对的人群还不够广,影响力不够大。

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大学生创业研讨会的人数也不在多数,大部分人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对此,受调查者指出创业教育课程的三大薄弱点:第一,课程应试色彩浓厚。38%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创业课程内容大多比较空洞,不够专业和深入,课堂上教授的也大部分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第二,创业课程设置少。31%的同学认为创业课程太少,团队成员在苏州大学课程中心网站上查询到本校仅开设了三门与创业有关的选修课。第三,创业型、专业性指导教师匮乏。由此看来,已开设的创业课程在帮助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方面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但是当提及如果有建立在本地整合各校各方面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联盟的时候,超过一般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这从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更愿意参加长期稳定、真正能使人获益的创业活动以及组织。[3]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无疑会使本来在创业路上徘徊犹豫的人更坚定地选择创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创业联盟可以做到的是很多学校凭一方之力无法达到的,重视在创业教育内容、技巧和研究上的培训,也增加企业界业师的参与程度,互相合作规划课程,让大学生能够整合性、系统地学习。

在希望得到的创业服务方面,70%的同学选择了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在调查中,也有23%的调查者表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短缺;半数的同学选择了提供专业课程培训;22%的同学选择了与年轻创业者座谈,16%的调查者希望多举办创意创业大赛。如果能在苏州成功建立一个创业联盟,一定能形成一个具有持久影响力的组织。通过创业联盟成功自主创业的人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创业联盟,使组织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能蓬勃地发展。

近年来,台湾部分高校依据专业资源互补、地域相近的优势推出了跨校创业学程。例如,高雄海洋科技大学、高苑科技大学与台南科技大学于2008年共同推出三校“创意与创业学程”,旨在结合不同学校专长领域,发展学生有兴趣的创意课程。联盟也可借鉴台湾的这一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增进各校之间的创业交流,丰富创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李可,郭天宝.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11).

[2] 喻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群文天地,2011(12).

[3] 顾剑秀,方鹏.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途径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11.

上一篇:屠呦呦获诺贝尔奖释疑 下一篇:投资人眼中的品类三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