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

时间:2022-07-16 03:14:05

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

2016年10月26日,有媒体爆出,近日年逾九旬的“武侠大师”金庸,一纸诉状将39岁“首富作家”江南告上法庭,江南及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购书中心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要求“立即停止侵犯原告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停止复制、发行小说《此间的少年》,封存并销毁库存图书”,并要求公开道歉,共同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

《此间的少年》是江南早年的作品,借用了大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角色,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度创作。江南也承认《此间的少年》中的人物姓名来自金庸作品。2005年,金庸曾就此发声表示不满。此后,该书继续出版,2016年华策影业的“梦+1”计划会上,《此间的少年》电影项目在列。而江南在最新声明中表示,该项目的相关开发会在诉讼期间暂停,并向金庸表达自己诚挚的歉意。有分析指出,如果这次官司江南输了,好多小说网站可能会考虑关掉“同人”这个频道,并且不再签“同人文”,那么,“这个文学类别就有消失的可能”。

金庸告江南,合理合法

郭靖、黄蓉、杨康等人物名称不仅是金庸系列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同时这些人物名称都是由金庸虚构创作而来。简单来说,这些人物名称都是专属于金庸系列武侠小说之中的人物角色名称,并非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当人们看到这些人物名称时,自然会联想到原作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及情节等。鉴于金庸系列武侠小说的影响力,所有读者都已经对这些人物名称与小说情节建立起了牢固的“映射”或“关联”关系。因此,这些由金庸创作并作榻鹩瓜盗形湎佬∷底髌返闹匾组成部分的人物名称,金庸对其享有当然的著作权,包括“保护作品完整权”及“改编权”在内的各项人身及财产权利。

对于小说类型的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抑或“改编权”的保护,则必然涉及到基于原作小说人物进行作品创作的行为,因为小说的核心就在于人物塑造。而作为依托原金庸系列武侠小说作品人物名称或人物关系重新创作的《此间的少年》,由于事先并未获得原作者金庸的许可或授权,因此,其涉嫌对金庸系列武侠小说所享有的“保护作品完整权”和“改编权”构成侵权。

争议案件反映社会文化变迁

金庸先生已至耄耋之年,早年便已坐拥名利,这次江南索赔的500万,对他而言实在不算什么。有些网友觉得老爷子“过了”,毕竟他所要求的是法院认定严重侵权才可能做出的判决。但对于一个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作家,这也许就是他爱护羽翼的方式。而对于江南,从道德层面看,也许算不上什么瑕疵。但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不断调整生产模式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不仅仅会带来内容上的变化,还附带着法律上的模棱两可。对江南而言,他可能只注意到了调整内容生产,却很难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意识。所以无论最终是法院作出判决还是庭外调解,若说会造成江南名誉上的污点,也是较为牵强的。

可以预见的是,每一个引起争议和广泛关注的案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法治的进程。就本案件而言,随着“同人圈”的日益成熟,“同人”作者向原作作者寻求授权的版权意识也日益明晰。即便不能要求法律完全适应时代变化,但在讨论和摸索中被逐渐建立起来的法律意识、在磕磕碰碰中达成共识的行业标准和底线,会向世人告知,有争议的法律和舆论,终归是好事。

上一篇:月经失调或导致闭经 下一篇:会展融入城市从场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