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

时间:2022-07-16 02:52:08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

摘 要:多焦点镜片是采用非球面、非对称设计,在同一片镜片上,分上光区、过渡区和下光区三个主要视区,从上到下度数逐渐变化,完全不像普通花镜那样频繁戴上、摘下或者远用、近用两付眼镜来回换戴。配制合格的渐进多焦点眼镜需要完整,准确的验光,还需要精湛的装配技术。以下是本人对渐进多焦点眼镜验配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渐进多焦点;眼镜;验配

1 在年龄方面的选择

40岁左右的中老年看远看近需要两付眼镜者,一般年龄在40~65岁不等,最佳年龄在55岁以前。

2 选择合适的对象

选择顾客不是所有的老光者对渐进镜片的适应都同样地快,而且对渐进镜片的适应情况与顾客的需求、主动性的强弱,以及本人的屈光条件、瞳孔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2.1 有显性斜视和严重复视的慎配,否则易引起不良反应。

2.2 鼻梁特别低的人慎配,因为镜眼距不够。

2.3 脖子短以及有颈椎病的人慎配,因为渐进片在鼻侧和颞侧处有像差区,看两旁物体需轻转头部(以正视为正),有颈椎病的人转头困难,就会很难适应。

2.4 初配渐进多焦镜(特别是55岁以上的人员)慎配,以前没有戴过眼镜其年龄较大的人会很难适应。

2.5 两眼视差过大者(>2.00DS以上)及矫正视力不到0.8者慎配。

成功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配戴者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特点。具体地讲,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希望避免单光阅读镜戴上摘下的麻烦;不喜欢双光镜或三光镜难看的外形;喜欢尝试新事物――尤其是有冒险精神的中距离模糊的中老年人。良好的生理特点包括:进入老视状态不久;个子较高,脖子较长,脊柱灵活性较好;无晕车、内耳疾病等情况;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如背挺得较直等)。除上述外,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消费者还应有优越的经济条件。

3 正确进行验光

3.1正确的验光是渐进镜片成功的关键。在验光之前必须要了解顾客的戴镜史。比如以前是否戴过眼镜?目前是否戴眼镜?是远用还是近用?是否满意?来配镜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近视眼则要先测量目前戴的眼镜的光度,并且要问他对目前的眼镜的远用光度是否满意?有什么问题?检查前应反复准确测量远用瞳距,分别记录左、右眼的单眼瞳距,然后进行主客观结合的验光程序。初步检查远用屈光度后,要做一次视力平衡检查。确认远用度数,既要考虑原来旧眼镜的远用度数,以及现在对远用视力的要求,另外还要考虑为了不使下加光过大,引起周边散光过大或过渡槽过窄,因此,渐进多焦点眼镜远用屈光度确认原则则应该为:近视能浅则浅。

对于远视眼,同样要测量目前所戴眼镜的远用光度.在顾客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对远视能深则深。

对于散光眼,在原来戴的基础上可以稍加调整,但是在增加散光时一般希望球镜能够减少。

3.2 近用光度的检测:中老年人的近用光度可用三种方法检查,即公式法、近视力表检查法和经验法。

公式法:1/习惯近工作距离-?χ最大调节力。调节近点遮盖左眼,右眼注视视力表0.6一行视表,将近视力表由远至近缓慢移动,直到0.6一行视表模糊,此时准确测量视力表到角膜顶点的距离,此点既为调节近点,此距离的倒数即为调节幅度。

近视力检查方法:用标准近视力表对近视力进行主观检查,距离为33cm,在两眼前放置±0.50交叉柱镜用“%e5%9b%be%e5%83%8f3531652.PNG”字视表逐渐增加+0.25直到横线与纵线一样清楚,测得FCC值,在测NRA(负相对调节时)双眼同时加+0.25直到近用0.6视表模糊,并记录数值,再测PRA(正相对调节)双眼同时加-0.25直到近用0.6视表模糊,记录数值。在(NRA +PRA)/2的数值上加上FCC值以后,就是ADD的准确数值。

经验法:一种按年龄加下加光度,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屈光状态调节能力和习惯近距离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最好选择公式法和近视视力表检查法来确定下加光度,如果选择经验法来确定下加光度,很可能给顾客的配戴造成不适感。

4 镜架的选择

4.1 要选用结实稳定性好的材料,一般不宜选用打孔架,因为容易松动,使视近、中、远区域发生变化引起不适。

4.2 尽量选用带有可调整镜片垂直高度和镜眼距的鼻托的镜架,无鼻托的板材架尽量不选择。

4.3 要有足够的远用区域和近用区域

由于通道类型的不一样,为了保证镜架满足远用区域和近用区域的需要,保证镜片的完整的全距视觉,则镜片最少要有27~30mm的垂直高度.

4.4 镜圈鼻内侧区域足以容纳渐变区,一般不宜用鼻内侧底部区域斜度较大的雷朋架。

4.5 镜架面弯尽可能与脸型相匹配,即镜框前曲面弧度与配戴者前额弧度相吻合。

5 镜架的调整

5.1 必须将镜架尽可能地调整到与顾客的脸型相符合,保证其配戴的舒适度。

5.2 调整镜面使之相一致,调整鼻托,使镜眼距保持在12mm左右。调整镜面的前额角,使倾斜角保持在10~15o之间,但必须掌握镜框下缘不宜接触患者脸部。调整外张角和面弯掌握在80~95o之间,以适宜脸部舒适为宜。调整镜脚长度,使镜架配戴稳定且感觉舒适。

6 准确地测量

包括水平测量(瞳距)和垂直测量(配镜高度)。

测量瞳距最好用瞳距仪。瞳高的测量:让配戴者戴上已调整好的镜架重复试戴几次,然后让顾客的左眼看验光师的右眼,相反,顾客的右眼看验光师的左眼,分别点瞳高。下加光可根据远用屈光度的深浅来考虑,远用光度足配,下加光可足些,远用光度浅配,下加光可浅些。

最后开据完整的验光处方,记录各种详细的各人资料和配镜信息,在加工完成后,将留有标记的眼镜给顾客戴上,重新进行调整。要注意:配戴眼镜镜片十字架必须对准顾客的瞳孔中心,然后进行配戴后的指导,主要是如何使用远用区、渐变区和近用区,让顾客从镜片的上方观看远处清晰的物体,并使视线渐渐往下移动,从镜片的下方观看近视力表。此时,可看到清晰的视力,然后将手臂伸长至50~60mm.用镜片的渐变区看中距离上的物体,并让其通过镜片两道的象差区观察两侧物体,此时会感到清晰度降低,视物模糊,说明这是正常现象,请顾客在视两侧物体时转动头部,从镜片的可用区视两侧物体,以上现象就会减少或消失,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需要配合头部的不同程度移动,而且告诉顾客要逐渐适应。

7 案例分析

案例:性别女,年龄59岁,半年前在某眼镜公司配了一付渐进多焦点眼镜,一直感到不舒服,视近视远都不清楚,特别感到近用视野狭小,来我店反映情况,顾客本人很想戴渐进片,要求我找出原因,帮助解决。

经检查:原镜为 R+2.25-0.50×180 1.0-L+2.25-0.50×180 1.0- ADD+2.50

使用综合验光为 R+2.50 1.0

L+2.50 1.0 ADD+2.25

远用度数取掉了散光(因以前从未戴过散光),为了考虑ADD下加光两边的倍率而改用了+2.25,几天后顾客取镜试戴感觉满意,视远、视近都很清晰。由此可见:ADD越小,适应越快,间隔度数越大;,ADD越大,适应越慢,间隔度越小。另外,对于下加光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下加光不能完全用经验法来推算,而是要根据顾客的实际调节力和顾客近用距离来决定下加光。

8 结论

综上所述,本人平时通过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充分地体会到: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选择好顾客、正确的验光、挑选合适的镜架、进行仔细的调整,给予顾客全面的产品知识讲解及使用。才能使顾客能配到一副合格、舒适的眼镜,才能使渐进多焦点眼镜成为美观、方便为一体的顾客所选用的首要镜片。并且我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渐进多焦点镜片得到了很多顾客的关注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中老年选用渐进多焦点镜片,渐进多焦点在中国一定会很快实普及的。

上一篇:被子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试论有线电视机房设备维护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