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达”真的存在吗?

时间:2022-07-16 02:41:08

某天上网时,网页的一角突然弹出了朋友结婚的动态更新。点进去一看,意外地发现他的结婚对象竟然是另一名男子。八卦在朋友圈内传开后,众多好友纷纷表示虽然这事儿在意料之外,但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早已从男主人公的外貌、性格、待人处事等方面看出了端倪。在对他们的事后诸葛行为表示不屑之余,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都说有些人有“雷达”可以扫出周围同志的存在,那么这种“GAY达”究竟存在不存在呢?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的两名心理系的研究人员约书亚·塔巴克与维维安·泽雅斯的眼里,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这样一个“GAY达”。在他们得出这个结论的实验中,他们召集的受试者都需要观看96张照片,并判断照片里的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然而每张照片在他们面前只是一闪而过,甚至短于眨眼时间的三分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细节对受试者的干扰,以求能够通过他们的第一印象判断出对方的性取向。

如果受试者仅靠猜测的话,那么他们猜中性取向的概率只有一半。然而实验的结果虽然离百发百中还有不少距离,但却明显高于50%。这就是说即便只需短短一瞬,甚至在对方开口说话之前,我们的“GAY达”就已经发挥它的功能了。不过它的准确度却男女有别——在女性中它的命中率高达65%,而在男性中这个数字只有57%。仔细分析了数据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错把直男看成弯的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研究者认为这与近来流行的“腐”文化有关。在国内,春节前后王力宏与李云迪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在国外,《极品基老伴》和《神探夏洛克》里都或明或暗地卖弄基情。一时之间,俊男与俊男的配对成了喜闻乐见的话题,大家也乐意把直男“掰弯”,满足自己内心的幻想。另一个可能的解释则恰恰相反——在传统文化或教会影响巨大的社会里,同性恋话题很容易成为一个禁忌,而生活中没有见过出柜的人们对同性恋长什么样并不确定,因此在通过人脸判断性取向上也容易发生错误。

同样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则提供了一种“GAY达”作用的潜在机制。这项研究通过精确的测量发现,与直男相比,同志们的瞳孔在见到同性时会放大得更明显。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照片里,当你发现对方的瞳孔有微妙的放大时,或许你就能根据你的性别让“GAY达”做出判断了。这两项研究也先后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除了面部之外,相信语音语调,举手投足以及穿衣品味等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性取向,而这些则有待于未来更多的研究。话又说回来,同性恋也是正常的性取向之一,同样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尊重。如果身边真有朋友出柜,除了用“GAY达”理论作为谈资之外,诚挚地送上祝福才是正经事。

上一篇:给宝宝一个风生水起的儿童房 下一篇:月份04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