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贫困学生身心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16 01:38:11

乡村贫困学生身心教育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特征;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成因剖析;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模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心理特征:身心发展偏差过大;行为特征:迟到、旷课甚至无法正常上课、人格特征:无法正确认识、接纳自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方面、社会教育方面、爱心教育模式: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情感、信心教育模式:使农村成长困难学生进步,重新树立自信心、耐心教育模式:教师要有长期的、系统的应对措施、根据他们的不同年龄和个性差异进行具体分析、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长远、未来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农村成长困难学生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或自身因素所造成的在道德认知、个性特征、行为规范、心理发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异常,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首先应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师绝不能墨守成规,应积极想办法解决农村成长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从“爱心、信心、耐心”三心教育模式入手,让每个农村成长困难学生在“小步渐进”中能“小步快进”,多元发展。

【关键词】学生;成长困难;界定;特征;成因剖析;教育模式

一般可以将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理解为是存在学业不良、道德行为偏差、心理发展有障碍的学生。笔者认为农村成长困难学生是由于道德认知、个性品质偏差、心理发展不健全,而导致人格、行为、成长受阻。具体表现为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或自身因素所造成的在道德认知、个性特征、行为规范、心理发展、学习效果等方面异常且具有倾向性、周期性、反复性以及与社会身份明显不符等特点的这类农村学生。

一、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特征

英国心理学家施奈尔,把“成长困难学生”问题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他认为“成长困难学生”的问题并不是教育学的概念,它不受学校教育内容与历史文化的制约,它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心智迟滞的一个阶段。学生成长遇到阻碍而迟滞,有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具体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心理特征

身心发展偏差过大(性心理早熟或心理状态滞后于实际年龄等);对学习、生活缺乏信心;厌学、自卑、依赖心理过强,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孤独心理严重等。

(二)行为特征

迟到、旷课甚至无法正常上课;逃学、逃夜,离家出走;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懒散或成绩较差,经常迟交、不交作业;扰乱课堂秩序,说谎成性,时有小偷小摸或攻击;常出入游戏厅、歌舞厅等非成年人禁入的场所等。

(三)人格特征

无法正确认识、接纳自我,自我评价偏低或偏高;情绪起伏较大,较易冲动,自控力差,易怒;环境适应性、社会责任心差;人际关系不协调,价值观偏差,逆反心理严重,对个人前途悲观失望,不被同伴群体接受等。

二、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成因剖析

农村成长困难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的障碍和问题,有的学业不良,有的行为偏差,有的心理发展不健全等,虽然他们各自的成因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来看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方面

这类学生不仅带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的特点,更表现有挑战性和反抗性,处于困惑最多、危机最易介入的时期。当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在产生困惑而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地解决时,就会变成问题学生。如果此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将促使学生情绪逆反,导致学生做出反教育、反道德、反法制的越轨行为。

(二)学校教育方面

由于农村学校教育中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重智轻德,偏爱优等学生,讽刺挖苦甚至歧视农村成长困难学生;在批评声中长大的农村成长困难学生个性、自尊都被抹灭了,以至于教师放弃教育这一部分学生,也更易造成他们自暴自弃。

(三)家庭教育方面

有的家长虽然土生土长在农村,家境并不是很好,但对孩子百依百顺,从小娇惯,养成孩子懒散、骄横的习性,当家长发现问题时,又不及时加以引导,小错不纠,渐成大错。孩子越来越任性,越来越不讲原则和道理。有的父母只顾自己外出务工,放任孩子的教育,过早地让孩子走上社会,以致孩子最终走上歧途才觉得自己疏于教育,但为时已晚。另外,缺少家庭温暖和关爱也是造成学生成长困难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教育方面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化也对农村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教育既开阔了农村学生的视野,同时又为部分农村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使得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农村学生经受不了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一步步走入迷途。

三、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模式

对于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首先应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真正认识到每一个农村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农村学生都是具有特殊能力和兴趣的,每一个农村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

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关键是怎样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妨从“爱心、信心、耐心”三心教育模式人手:

(一)爱心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情感,获得成长困难学生信任是转化成长困难学生的前提。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农村成长困难学生人手,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思想上正确启发,疏导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在学习上亲手指导,鼓励他们立志成才;在工作上排忧解难,为他们成功创造条件;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使他们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融洽的感情,引起思想共鸣,乐于接受教育。

(二)信心教育模式

使农村成长困难学生进步,重新树立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不要只考虑分数,在农村成长困难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农村成长困难学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农村成长困难学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三)耐心教育模式

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许反复,并要讲究方法。教师的耐心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而是要求教师有恒心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讲究系统性、针对性、超前性。

1.系统性:任何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农村成长困难学生出现反复也就不足为奇。教师要有长期的、系统的应对措施。

2.针对性:对农村成长困难学生进行教育,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年龄和个性差异,具体对象、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超前性:每个农村学生都以自己已有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来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长远、未来。对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要注意到治标与治本的问题,要不断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他们的头脑,从而使农村成长困难学生的行为逐渐自觉调节到良好的道德规范要求上来。

每一个农村成长困难学生都是具有成功潜质的,每一个农村成长困难学生都有美好的向往,让我们用心灵去呼唤心灵,用爱心去点燃他们的心灯,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每一个农村成长困难学生都能翱翔于天际!

上一篇:煤矿生产事故频发现象研讨论文 下一篇:新课标下教职工减负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