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应用于企业外部业绩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7-16 01:11:32

EVA应用于企业外部业绩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将EVA应用于企业外部业绩评价的可行性,提出外部业绩评价指标应具备相关性、可比性、甄别性、易取得性和普遍适用性。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若要将EVA作为外部业绩评价指标需要解决其计算中的难点问题,使其成为更具稳定性的外部业绩评价核心指标。

关键词:EVA 外部业绩评价 企业价值创造

自美国Stern&Stewart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的概念并不断致力于它的推广,理论界和实务界刮起了一场以股东价值为核心,追求企业价值增值理念的风暴。E-VA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于管理实践,作为一个基于会计信息的财务指标,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中体现了其合理性和优势,虽然批评声不止,其仍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当前最热的评价指标”,其出现被认为是“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

一、EVA应用于外部业绩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业绩评价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股东和企业外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作为“外部人”,需要对企业业绩做出合理的评定,以帮助其进行决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作为“内部人”,同样也需要评价经营业绩,进行有效管理。在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中,最主要的就是股东,股东的自身利益取向,使其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如何通过所掌握的有限信息,利用适合的业绩评价工具评估过去的经营业绩、发现企业中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并预测未来发展前景是股东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EVA――度量企业价值创造的标尺

企业通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净利润、ROA、ROE等传统的财务指标。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出于各自不同的角色和评价目的,会选取不同类型的指标附以不同的权重。然而,这种基于会计利润的财务指标已经被证实存在许多缺陷,在评价企业价值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EVA理论的提出,正是出于衡量真实企业价值的考虑,力求采用单一指标,实现对企业绩效评价、激励设计、管理经营等全方位、多角度的作用,使企业的综合业绩得以改善、整体价值得以提升。

目前,EVA已经成为了世界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其不仅在AT&T、Coca-Cola、Dupant、Compaq Com-outer、GE、Simens等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且为高盛、摩根斯坦利、所罗门联邦等许多著名投资银行所采用。作为一种管理工具,EVA体现了其对企业内部管理的积极作用,而作为一项衡量企业价值创造情况的财务指标,其被应用于外部业绩评价的职能也不能被忽视。

(二)企业价值创造评价指标应具备的基本特性分析

希望能够利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就是公司的投资人,即股东。他们更加希望找到一种指标或者一个指标体系能够客观、真实、合理地反应所关注公司的价值增值情况和价值创造能力,这种指标或指标体系应该具有相关性,即应该与公司价值或者股票收益相关,从而确保通过参考指标可以预计价值或收益;应该具有可比性,即能够在同行业间、甚至跨行业可比,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威胁;应该具有甄别性,即从深层次挖掘出企业价值创造的实质,识别企业的“账面富贵”,弥补其它指标易通过盈余管理造就外表光鲜的缺陷;应该具有易取得性,即通过可获得的有限信息,能够轻松获得,从而降低业绩评价成本;计算更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即使计算方式或方法能够达到统一,从而降低在各企业、不同时期应用时产生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前后期口径一致,从而在时间轴上纵向可比。

(三)关于EVA的外部业绩评价可行性研究成果探悉

出于以上对指标性质要求的考虑,国内外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主要围绕EVA的业绩评价可行性研究,侧重外部业绩评价可行性的研究比较少。研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一些研究还得到了恰恰相反的结果。然而,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这些研究都值得后续的研究借鉴:

在EVA是否比传统绩效评估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价值方面,Lehn与Makhija的研究结果显示,EVA与股价报酬的正相关程度略高于ROA、ROE、ROS等传统绩效指标;Chen与Dodd(1997)认为两者差异不大;Biddle等(1997)经过实证研究,指出传统的业绩计量方式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联系比EVA更紧密。Bacidore等(1997)则跳出EVA与传统的业绩评估指标的对比的范围,提出了“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并将之与EVA比较,他们的实证结论发现公司价值与REVA的相关性强于E-VA。另外Uyemura等(1996)、Milonuvich等(1996)以及Grant(1996)等也都从事了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总体来说,大部分的成果显示:EVA与股票收益和公司价值之间确有联系,但是统计检验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联系比较弱。

在EVA的业绩评价可行性研究方面。一类研究主要是将EVA与其他类型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证明EVA是否能够更合理地评价管理业绩。研究内容一方面是将EVA与其他基础评价指标,如会计基础指标、市场基础指标、现金流量指标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是将EVA与同样是经济基础的评价指标如SVA、CFROI、CVA、REVA进行比较。由于研究假设和研究角度不一样,这一类的研究结论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研究中也不乏一些将EVA与常用的企业估价模型进行对比的例子,Storrie和Sinclair(1997),Shrieves和Wachowicz(2000),以及Damodaran(2002)的研究显示,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NPV是企业未来期间内的EVA的现值。Pablo Fern a ndez(2002)的研究也显示。股东权益估价中使用的剩余收益模型与折现现金流模型计算得到的结论相同,其采用了3个剩余收益方法:经济利润(EP)、经济增加值(EVA)、货币增加值(cVA),并提出经济利润与EVA不同(虽然Murrin在他的研究中提出经济利润与EVA是完全相同的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EVA实质上就是管理产生的满足投资者预期的超额自由现金流(EXCeSS Free Cash Flow)。

我国理论界对EVA的应用研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分析EVA的业绩评价可行性方面,研究结论也较为一致,认为EVA在业绩评价方面要比其他类型指标更合理。笔者强调应用于企业外部业绩评价的指标或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可比性和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那就需要EVA的应用研究进行不断探索。已有学者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我国企业的EVA进行了系统的测算。张德明等(2006)研究了经济增加值(EVA)计算过程,并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计算了418家2003年和457家2004年的EVA,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在创造新财富方面能力较弱;行业间公司绩效EPA(单位资产实现EVA)与股权资本成本率以及地区间EPA特异性显著;在表征公司经营成果方面,EVA和净利润具有一致性。虽然他们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和结果的合理性目前还未被其他研究所验证,但这种大胆的尝试可以说是携EVA在外部业绩评价中的推广和运用中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二、研究结论和建议

基于以上的研究评述可以发现,EVA与企业价值和股票收益的相关性联系理论上是合理的,但仍需更长时间的观察和更多的实践检验。其在业绩评价方面较一般财务指标的优势并没有在实证检验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另外,EVA的计算还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会计调整无法规范和统一,调整项目的选择会因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异,事项的重要性界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第二,资本成本的计算存在难点,不仅要考虑计算资本成本率选取合适的模型,而且还要采取计算方法消除资本成本变动造成的数据前后期不可比情况。要作为公认合理的外部业绩评价指标,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使EVA成为更具稳定性的核心评价指标。

由此可见,EVA作为企业外部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需要其自身进行发展和完善,进行理论体系的不断补充和构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健康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只有提供的信息具有客观、真实、相关等特性,才能保证利用财务信息进行业绩评价的结果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建立一套以EVA为核心、其它财务指标为支撑的科学、完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有助于深入挖掘、剖析有限的外部财务信息,对于减少委托――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形成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积极作用。

上一篇:财政支出对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下一篇:现代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