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点里的大情感

时间:2022-07-16 12:58:54

小标点里的大情感

《老海棠树》是史铁生回忆奶奶的一篇散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文章的前两句就谈到了:如果有一块空地他会种上海棠树,为了纪念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今天,再次打开文章,和学生一起阅读,竟有了新的收获。

那棵海棠树是奶奶的化身吧,它在文中是与奶奶紧密相连的: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而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一年年,海棠树老了,奶奶也老了……

文章白描似的叙写,缓缓如小溪般的讲述,很快把学生带入了一种与文字交融的境界。当我们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停了下来:

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我提醒学生放慢速度,注意这一段中三声“奶奶”后面的标点。第一声“奶奶”后面是个句号:因为奶奶不识字遭到“我”的抢白,“立刻低头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霎时间感觉到自己的不对,这时试探着叫一声吧:奶奶。——奶奶是否在生气?

是试探无效,还是奶奶没有听见?加大一点声音,表达自己的一点点歉意——“奶奶!”

竟然不见回应,果真是生气了!但在自己宠爱的孙子面前,奶奶的气又岂生得长久?听,小孙子几乎在软语哀求了,声调拖得老长,带着些娇憨,带着些执拗,也带着无尽的悔意“——奶奶——”。

我和学生细细地读着,慢慢地品味着。在这三个小小的标点中,竟似有无尽的情思在萦绕。

上一篇:让学生因为爱上阅读而幸福 下一篇:语文教师要“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