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QT间期离散度的测定

时间:2022-07-15 11:37:18

充血性心力衰竭QT间期离散度的测定

【摘要】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关系。方法 130例CHF患者,依据有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两组,即高危组和心力衰竭组,正常对照组 120例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心脏疾病,一次性测定QTd,选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从不同导联中最大QT间期减去最小QT间期即为QTd,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QT间期;离散度

作者单位:475300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QT间期离散度(QTd)被认为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即心肌电不稳定性的简单,无创的检测指标。我们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d,观察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CHF患者,依据有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2组,①高危组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8~75岁,平均(57±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42例,Ⅳ级30例;按病因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8例,高血压病22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酒精性心肌病3例;恶性心律失常类型:室性心动过速48例,尖端扭转性室速16例,心室扑动1例,猝死7例(心电监测均证实为心室颤动所致);②心力衰竭组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7~79岁,平均(55±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36例,Ⅳ级22例;病因分类中冠心病33例,高血压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酒精性心肌病1例;住院期间无自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1.2 正常对照组 120例检查均未发现任何心脏疾病,不分性别,年龄,一次性测定QTd。

1.3 测定方法 入院当日常规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从不同导联中最大QT间期减去最小QT间期即为QTd。若有u波者测T波与u波之间切迹。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高危组QTd为(90.26±11.5)ms,心力衰竭组QTd为(53.32±10.18)ms,正常对照组为(22.14±8.16)ms。QTd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2.2 高危组7例猝死者的QTd为103.34±8.5 ms,与同组中其他患者QTd 79.29±10.20 ms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心力衰竭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

2.3 130例CHF患者中QTd≥65 ms者81例,其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者68例(83.95%);QTd

3 讨论

CHF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严重阶段,CHF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2~5.4年,其中35%~50%由于自发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电生理基础为心电不稳定。1992年Higham等通过心内膜和心外膜单向动作电位与体表心电图对照研究证实,体表心电图的QTd能反映心室肌兴奋性恢复的均一性的程度。本组130例CHF患者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延长;高危组(包括猝死患者)的QTd与心衰组比较差异显著(P

参 考 文 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70.

上一篇:综合疗法治疗髌骨软骨病所致膝关节髌骨周围疼... 下一篇:腹壁负压引流管在妇科手术应用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