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时间:2022-07-15 11:26:19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内容提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的支点和两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两者各自的性质、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必须予以明确而科学回答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巨大,它不仅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齐驱并进,而且,深深地渗透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一切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之中,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巨大的驱动力量。因此,在综合国力的全球化竞争中,文化不仅举足轻重,而且具有着支撑、引导、提升与促进的功能,成为最具张力、活力与魅力的社会契机与生产力要素。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其特殊的力量和特有的方式构成了文化的驱动链与文化的有机体,使文化既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引导与智能支撑,又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构体与具体指数。文化的这一性质和功能,只有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合作战、共同发挥积极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具有、才能实现。

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让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机制、直接产生经济价值,这对于传统文化性质和文化观念来说,不啻是一种挑战。因为传统文化是崇礼非物和重义轻利的,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只局限在思想、精神、道德与礼俗的范畴之中的,传统文化甚至认为:文化与经济、与物质、与利益不仅不是相契的,而且倒是相克的。

应当说,把经济价值和物质利益排除在文化之外,使文化变成一种纯粹精神的形而上的东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局限性。这一局限性所导致的后果无疑是严重的,它不仅使中国从18世纪一开始就在所谓泱泱大国的自满与自诩中出现了科技与经济的衰落,而且使中国的抑商意识广泛地渗透和表现在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之中,并以潜规则的方式构成了对经济发展体制性与观念性的双重禁锢。康乾盛世之际,其实正是中国经济走向急遽衰落的肇始之时。当时,就中国国内而言,确实是政治稳定、物质丰裕、民生康泰的盛世,但若打开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作一番横向比较,便会发现,中国正处于一种与世无争的停滞状态。此时的欧美正值工业革命新潮之骤起,文化复兴,思想创新,科技进步,社会变革,整个都在爆发出一种新的文化浪潮、精神爝火和生机勃勃的物质生产力,出现了以卢梭、伏尔泰、狱德罗等为代表的新思潮的领军人物,也出现了以佛罗伦萨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院、法国皇家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还出现了瓦特和他的蒸汽机。正是在外面的世界大变天的情况下,沉溺在康乾盛世之自怡与自满之中的清王朝,却依旧穿旧鞋、走老路,不思改革,不思进取,完全无视世界的变化,全然没有顺应潮流、弃旧图新的意识,乃至中国的经济实力急遽地衰落了。在18世纪之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就在从1820年到1850年的仅仅30年中,英国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中国5倍,美国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中国8倍。不言而喻,中国从盛世之虞中开始衰落了。

痛定思痛,我们在探究中国衰落的原因时,不能不注意到传统文化中的抑商、轻物思想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念,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潜在抑制。我们已经吃过这样的亏了,我们决不能再吃这样的亏。怎么办呢?那就是强化新观念、强化商品意识,驾驭市场规律,克服和弥补传统文化中的理论与观念缺失,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二、现代社会对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新需要

当然,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提,并不仅仅是为了弥补传统文化中的抑商和轻物缺失对发展经济所造成的思想障碍,更多和更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不断发展着的现实世界和商品社会所给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一方面,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构循环经济,就必须尽量减少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需求也与时俱进,越来越广泛、越迫切、越巨大。这样两种情况所传达出的一个强烈的时代信号,就是必须赶快发展文化产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球化竞争中,文化产业不仅前景看好,而且简直就是正以咄咄逼人之势争夺头牌。现在,美国的文化产业的年经营总额已达数千亿美元之巨,其中,仅声像产品一项的创汇值就已几及航空航天业的创汇值,也几乎与电子业的创汇值持平,而谁都知道,航空航天业和电子业是美国最具优势的龙头产业之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占到GDP的18%至25%,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居于第四位。英国和日本的文化产业的年产值,也都是一路飙升的。前者光艺术业规模的年产值就超过170亿美元;而后者光是娱乐业一项的年产值就已超过了其汽车工业的年产值,而谁都知道,日本的汽车工业是其蕉头产业之一。其他像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文化产业,都越来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产业必定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主体内容之一。在综合国力的全球化竞争中,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赫、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新景象,更是一种大趋势。

以往,我们只提发展文化事业就已基本上包含了文化的主要指向和基本内容。而今,却只有同时并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才能涵盖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趋向。这种变化,无论对于社会,抑或对于文化自身来说,都是一种开拓和进步,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主要是赋予了文化以物质含义与经济内容,并从这个特定的角度使文化在原有的思想、精神、道德、情操、智慧、学识的价值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价值,即物质价值与经济价值。这种文化涵义与功能的变化,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丰富与提升,也是对文化的概念、内蕴和价值取向的跨越与飞跃。其结果,便是使文化同时具有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双重性质与功能,越来越在综合国力的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扛鼎的地位和发挥领衔的作用。不过,尽管文化产业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而且越来越重大,但它却始终不可离开文化事业而单个存在、独自前行,它始终都要同文化事业密切配合、相偕为伍、共同存在和发展。只有这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持久地、健康地得到壮大和繁荣。因为,第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互相交叉与互相渗透的,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二,文化的精神内容与物质内容是互为介体和载体的,其物质内容只有具有了精神内容时才有价值,而其精神内容则又只有借重于物质内容才能得以存续和传播;第三,经济价值永远都只能是文化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决不能、也不许其成为文化价值的全部,因为不论任何内容与形式的文化,其都应当和必须具有升华人的思想、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觉悟、丰富人的智慧的性质和功能,这虽然是发展文化事业的主要目的,但这个目的的实现尚需文化产业予以积极的协助与配合。反之,任何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都只有在其秉具了思想光彩与智慧内曜之后,才会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并因此而获得受众的青睐,开拓广阔的市场,收到巨大的效益,撷取丰厚的利润。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这种互依、互渗、互促、互励之关系,是由它们各自的特征、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也是由人和社会对文化的期望与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文化事业是指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同化优秀域外文化,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纯化和优化社会风气、生产秩序、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并能给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目的的文化建设;而文化产业则主要是指按照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采取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活动。这就决定了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精神特征、文化产业的经济性质与物质特征。办文化事业,主要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投入,追求的是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办文化产业,则主要是一种旨在赢利的经济活动,追求的是价值与利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来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必要的、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但相比较而言,文化事业显然比文化产业更关键、更重要、更普遍。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国家、民族和社会来说,缺了文化产业只是发展得快与慢的问题,而缺了文化事业可就是有没有智能、精神与灵魂的问题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贾诺佐·马内蒂曾经说过: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因为有了高尚而智慧的人,而人的伟大则在于他有建设的能力。试问:人的建设的能力从何而来呢?正是来自于文化事业所赋予他们的智能、精神与灵魂。

这说明,文化建设的最佳组合和最佳状态,莫过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了。这也正是我们所实施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所追求的文化进取目标。要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不但要认识和把握它们各自的性质、特征与功能,而且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正确地、创造性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理解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所涵负的广泛而恒久的社会功能与精神力量。

三、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驾齐驱

尽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所担当的社会任务和历史使命是不同的,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与途径也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终极目的和对社会与人的歆悦、勖勉与提升的作用却是相同的。文化事业固然是与生俱有地承担着通过洇渗、熏陶、濡染、教化、感悟、启迪、秀掖、激励等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责任,但即使是主要按照价值规律产生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也同样负有一定的审美、教化、启悟和激励的责任。这是必然的和必须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任何的模糊和动摇。否则,就有可能会出现文化的悖论。因为文化产业虽然是以发展经济和赚取利润为其直接目的,但前提条件是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符合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要求,必须能够对升华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才智、淳化社会风气和驱动生产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前提条件很重要,它实际上正是一切形式和内容的文化产业的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也正是在这个最重要的质点上,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殊途同归,达到了完全的一致和高度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不仅在本质上要服膺和归依于文化事业,而且或可认为他就是文化事业的一个“另类”组成部分。因此,一切文化事业在按照价值规律实现发展经济之目的的过程中,都始终必须自觉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与发展文化事业相配合、相协同、相补充、相促进,并在文化事业的大格局与大目标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旨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力争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双效”不断提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耗散和销铄社会效益为代价而片面地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都要坚持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条件下施驭价值规律和实现经济目标。因为文化产业毕竟是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而文化的本质则永远都只能是文明;更因为我们的文化产业自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崭新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而当代我国先进文化的内涵要义,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实,要求文化产业在按照价值规律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并不是对文化产业的一种苛求,更不是强加给文化产业的一种额外负担,而恰恰倒是对文化产业之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的高度契合与积极回应。它与文化产业自身的规律性与发展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它实际上是文化产业实现壮大与发展的最坚实和最强劲的支撑点与驱动力。文化产业虽然是一种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制造与经营活动,是一个遵循价值规律进行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虽然是一种商品与商业活动,但它们生产的意义、商品的价值、流通的动力和消费的需求是什么呢?就是它们所具有的崇高的精神、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是它们所涵负的知识素养、审美价值与思想内容。除去这些,文化就会只剩下一个空壳,其经济价值也就会消失殆尽。任何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不论其介体和载体包装得多么豪华和冶艳,但如若其内容是空泛的、干瘪的、低俗的、丑窳的,它也就会在顷刻之间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了,它只会被人斥之为“精神污垢”和“文字垃圾”。试问:这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能够进入市场和招徕顾客么?这样的文化产业还能够达到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的目的么?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同这种情况相反,对于那些具有先进思想、充实内容、盎然情趣和优美艺术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来说,人们自当怡然观赏、欣然接受,并争相竞起、赏者蜂至、百看尤歆、百听尤益。这样一来,不就赢得了顾客、占领了市场,并随之而实现了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的目的么?

文化不仅是构成民族、国家之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因素,而且是民族、国家持久实现发展壮大的重要社会资本与精神资源。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特性和功能不仅横亘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并成为融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精神关联体,而且它也业已越来越成为真正能够解决当代诸多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奇妙的药方与钥匙。毫无疑问,文化的这一特性的嬗变与功能的延扩,乃是只有仰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合力才能圆满完成和充分实现的。这说明,在现代条件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互依互融、相促相励,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历史的必然和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与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沈望舒《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思考》北京社会科学

【2】白志刚《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理性探讨》城市问题

【3】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文化产业发展交流 下一篇:论经济欠发达文化产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