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企地矛盾纠纷浅析

时间:2022-07-15 10:38:44

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企地矛盾纠纷浅析

【文章摘要】

因历史缘由及地域条件的限制,随着企业跨越式发展,村庄搬迁、征地补偿、环境污染、厂中有村、厂边有村等因素引发的各类企地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并在特定的情形下以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形式显现,已成为影响企业及社会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就企地矛盾纠纷产生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和把握,并阐述了积极做好各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方法措施。

【关键词】

企地矛盾;村庄搬迁;原因;对策

当前,随着企业多年来跨越式发展,村庄搬迁、征地补偿、环境污染、厂中有村、厂边有村等因素引发的各类企地矛盾纠纷日趋复杂,这与企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利益格局调整及群众环境意识提高、改善生活条件等原因是密切相关的。如个别村庄群众以企业生产造成污染、卫生防护距离不足等原因,多次上访;部分村庄以企业占用村庄土地,需要进厂务工或给予工程等一系列矛盾纠纷都是随着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衍生的。因此,要想维护企业持续发展,把历史问题及矛盾纠纷彻底解决,就需要对新形势下引发的企地矛盾纠纷进行认真分析,积极做好各项化解工作。

1 当前企地矛盾纠纷的特点

1.1起因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当前,企地矛盾纠纷反映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因村庄搬迁、征地补偿、环境污染、厂中有村、厂边有村等引起的矛盾已高度复杂化,难度剧增,矛盾的主体也有个体发展为群体,有组织性、策略性。

1.2诉求利益化、要求放大化,利益之争是引发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更是其核心。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错误思想的诱导,一旦发生矛盾纠纷,一些人往往“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将较小的合理诉求与更大的无理要求交织在一起,导致矛盾纠纷无法调解,给协调工作制造困难。

1.3情绪激烈化、网络助推化、上访职业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矛盾纠纷发生后,一些人借助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身性、传播快速性、散播一些不负责任甚至违法的言论,给企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借助群体上访给企业和政府施压,以达到一些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

2 企地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2.1 历史原因。如莱钢集团公司厂村交融局面的形成,1969年,按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最高指示及靠山隐蔽的战略部署,莱钢作为三线工程于1970年开工建设,造就了企业和地方村庄水融的局面,在“十五”和“十一五”全面跨越的发展阶段,莱钢和周边村庄的距离进一步拉近,部分村庄被厂区包围,形成了厂中有村、厂边有村的局面。

2.2 企业改革发展的原因。许多国有企业从建设至企业改革期间,承担了很多政府的职能,存在全方位的企业办社会现象,为周边村庄免费供电、供水、供气,赢得了周边群众的拥护。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的社会化职能减弱,企业性质增强,周边群众享受不到企业带来的各种利益,对企业产生逆反心理。

2.3 群众思想意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原因。多年来,在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受到了各种消极思想的冲击,受个别事件的影响,仇富、仇官等思想进一步加重,普通群众求富愿望强烈,借助企业新扩建项目等机会,有“雁过拔毛”的利益思想。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群众法制意识、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部分群众利用历史问题要求搬迁,有迫切改变生活环境的想法。

3 企地矛盾纠纷解决对策

3.1充分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的性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必须从企地矛盾纠纷化解这个基础性工作抓起,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始终站在“围绕中心促发展,化解矛盾保稳定”的高度,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地方税收”的要求,全力预防和妥善化解企业各类企地矛盾纠纷,提供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在信息工作上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做好企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信息搜集是关键。只有牢固树立“信息先导”理念,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掌握信息,才有可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各种矛盾纠纷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注重联系群众,既要妥善化解企地矛盾纠纷,又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协调工作中坚持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真心赢民心的目的。三是牢固树立实效意识,在注重方法策略中控制局势。企地矛盾纠纷一旦爆发,均具有很强的对抗性、破坏性、倾向性,如果处置方法不得当,很容易“火上浇油”,陷于被动。因此在工作中,必须保持对各种矛盾纠纷性质的清醒认识,对事件的起因、为首人员、参与人数、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实情、把握动向、才能把握主动。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获得支持,开展教育疏导工作,妥善处理企地纠纷事件。

3.2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和化解自身矛盾纠纷的能力。企地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激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不理解。因此,要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涉及民生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创新宣传形势,扩大宣传效果,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大局意识,提高群众遵纪守法的自律性和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从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3.3增强企业创效能力,给予政府改善民生的财政能力,企地联手协作,是彻底解决矛盾纠纷的根本。一切企地矛盾纠纷的根源即是群众对美好生活有向往,没有可以实现的方法,因此想方设法在企业或政府身上做文章,要求搬迁或争取利益。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许多企业面临亏损,扭亏为盈、创效增收是企业解决企地矛盾纠纷的主抓手,以经济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让政府有财力进行群众住房、生活、经济来源等一系列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措施,是彻底解决企地矛盾纠纷的根本性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化雷,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中国商界,2008(08)

[2]《莱钢年鉴》

【作者简介】

张亮,男,1980年3月12日出生,甘肃省陇南市人,现为政工师,主要从事企地协调管理工作。

上一篇:新形势下推进企业女职工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下一篇:浅析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