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事小,阶层事大

时间:2022-07-15 08:51:03

除了财富、权力和地位等硬性指标,趣味正在构筑着不同的文化空间,从而确认某些人的优越性

听说春节以后,央视也要播放美剧《越狱》了。不过恐怕该剧的死忠粉丝们并不对此叫好。去年央视引进美剧《疯狂主妇》的黯淡收场就是明证,这部在高学历人群中大红大紫的电视剧,不幸“勇夺”海外引进剧收视率最低的“桂冠”。招揽不来观众的主要原因并非翻译、配音和剧情修改,更重要的是承载媒体由自动设置阶层门槛的网络变成了家家都有的电视。传播土壤发生改变,附加在这些美剧之上的“文化贵族”光环随之消失。当“上一集的内容是什么”、“你看到第几季了”不再是少数人的话题时,美剧的吸引力自然会大大下降。

初次听说《越狱》是在同学聚会上,大家寒暄之后无话可说,开始互相打听最近的娱乐活动。“我最近看《越狱》,”某同学说,另一同学凑过来:“我最近看《武林外传》,风情万种的佟掌柜。”结果,众同学的眼神都在对后者诉说着无穷的不屑:看电视剧不看说外语的,你还算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吗?听说该同学受了巨大的刺激,回去以后让家里的电视歇了好几个月,除了用电脑,就是听收音机,还只听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美剧在中国流行是从大学校园开始的,大量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在这里快速搜索到免费的网络资源,使用FFP、BT、EMULE等软件提供方便快捷的分享。打着“学英语”的幌子看电视剧,拥有闲暇时间的大学生乐此不疲。

中国没有贵族阶层,贵族起来的最重要途径当然是受教育。大学时期形成的文化习惯和偏好自然也是阶层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也是在这个毕业就是失业的年代中,大学生活所慷慨赠与这些高知人群为数不多的几件礼物之一。很多人在工作之后,仍会保留看美剧的习惯,但由于脱离了校园网的丰富网络资源,在网上看美剧变得成本高昂。于是,他们开始从路边小贩手中买碟,回家在DVD上体会文化贵族的阶层归属感和优越感。关于美剧的话题开始在办公室中流行起来,这是为了明白表达或暗暗泄漏他们文化品位背后的阶层归属。

看电视剧事小,丧失阶层身份事大,因为大师们调查得出,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阅读等文化实践以及艺术方面的偏好,都首先与教育水平密切相联,其次与社会出身相关。所以眼睛瞥的是电脑显示器上金发碧眼的主妇们聊着美国生活,还是瞅着电视机屏幕上一群古装打扮的“空中飞人”过招,耳朵是在极力分辨《friends》里的俚语笑料,还是在听着南腔北调的中国方言喜剧,都是极为重大的事情。

毫无疑问,当各种各样的人群在这个转型社会中逐渐崭露头角,阶层结构逐渐清晰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拼命抓住一些标签,将自己与更低一层群体区隔开来,向更高的阶层靠拢。除了财富、权力和地位等硬性指标,趣味正在构筑着不同的文化空间,从而确认某些人的优越性,将他们所期望的社会差异稳固下来,从而安抚着在这一场默默无声却改天换地的阶层划分运动中每一颗激荡不安的心。

在报纸杂志竞争白热化的阶段,纸质媒体曾经孜孜不倦地告诉读者:阅读是怎样地区分着读者的身份,以至于只要阅读一份橙色的报纸就可以步入精英人士之列。或许也会有一个电视剧区分阶层的时候,那时的广告词再也不是:“该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引人入胜”之流,而是:“看某某某剧,品味人生极致感受,更符合您的尊贵身份。”

当一部分人拼命要将美国舶来的电视节目小众化、精英化,使其成为阶层标签的时候,也有一部分人逆阶层而动,热衷于当文化二道贩子,将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前沿文化改头换面,换成中国面孔,加入中国国情,一路热销。《sexand city》的中国版是《好想好想谈恋爱》,美国纽约知名房地产商Donald Trump(当奴・杜林普)策划和出演的真人秀节目《The Apprentice》在中国的仿制品是《赢在中国》,模仿《两杆大烟枪》的《疯狂的石头》更是红透了2006年,几乎成为闪耀在中国影坛的“希望之星”。

上一篇:私募基金渴盼“阳光化” 下一篇:一周来信 第4期